岔道口的选择

作者: 哑铃不沉原创 | 来源:发表于2018-10-17 09:25 被阅读74次

    教读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对其中的四次抉择深有感触。

    莫怀戚在《散文》中写了自己带着母亲、妻子和儿子到初春的田野散步的故事。当他们走到岔道口的时候,对于该走哪条道,一家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莫怀戚写道: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了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对于走哪条路,一家人四次做出了选择:第一次是母亲做出的选择,她选择了走大路;第二次是儿子做出的选择,他选择走小路;第三次是“我”做出的选择,“我”选择走大路;第四次是母亲再次进行选择,她选择了走小路。

    细读这四次不同的选择,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母亲选择大路是因为大路平顺,好走;儿子选择小路,是因为小路有意思,能激发小孩子探索的欲望。他们两人的选择依据无疑是“适合自己”。其实有些时候,选择无所谓好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能算是最好的。

    就像苍鹰选择了蓝天,鲸鱼选择了大海一样。假如反过来,鲸鱼选择蓝天,苍鹰选择大海,结果会怎样?那它们无疑是在寻死。

    对于苍鹰或是鲸鱼之类的选择,说起来好像是不用多说的废话。可是,人生之路上,遇到岔道口的时候,并不是谁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那条路的,不是吗?历史上因为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例,简直不胜枚举。比如东施效颦的故事。东施不顾个人实际情况,一味仿效西施捂心口的动作和走路姿态,结果,白白地落人笑柄。再如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后期,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以为自己有将帅之才,主动向赵王请战。结果导致赵军四十万精锐全军覆没。古今中外,像东施和赵括一样不懂自己的优势劣势,错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的人,最终结果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那么,是不是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只需要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就行了呢?当然也不是。我们来看《散步》中的第三次和第四次选择。

    面对母亲和儿子的意见分歧,我依然选择了顺应母亲,和母亲站在一起;而母亲却第二次做出选择——顺应孙子,“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和母亲第二次选择走小路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我”选择走大路,是因为“我”觉得陪伴母亲比陪伴儿子更重要;母亲第二次选择走小路,是因为她觉得让孙儿高兴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看来,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还有一个可以依据的关键因素,那就是“重要性”。只要能够认清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那么选择也就不会那么难了。尤其是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唯有认清“最重要”,才能做出不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越王勾践选择卧薪尝胆,是因为他把国家前途看得很重;居里夫妇清苦度日,是因为他们把科学研究看得很重;闻一多敢于冒着生命危险站在台上演讲,是因为他把民族大义看得很重……

    人生多岔道,选择很纠结。但只要我们能记住“适合”和“重要”这两个关键要素,做出的选择基本上是不会错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岔道口的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dl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