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德国后,唯一唯系我和父母的感情纽带就是打电话,隔三差五,不给他们打电话问候一下,心就像没有着落一样。尤其爸爸妈妈听到我声音的那一刻,掩饰不住的喜悦与欢欣,常常让我感动涕零。
前天和爸爸打电话,问他在干嘛?他说村里有人盖新房上梁,请了唱皮影的师傅们来赏台,我一听皮影二字,许多久远的记忆就呼啦啦地推开门,潮水般涌现出来。
关于皮影戏的来源,相传始于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因为思念因病故去的李夫人,茶饭不思,疏于朝政。
大臣李少翁偶然从一个小孩玩布娃娃的启示中,发明了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于手脚处装上木杆,夜晚在点上焟烛的帐幔里表演给汉武帝看,武帝看到栩栩如生的李夫人影像,不禁龙颜大悦,从此爱不释手。
【散文】想念家乡的民俗一一皮影戏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推广,最后演变成千家万户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兴于唐朝,盛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素有“电影之祖”的美誉。在电影、电视尚未问世的时候,是广大群众最喜爱的精神食粮。
小时候的我是极喜欢看皮影戏的,因为对于生在七十年代农村的我们来说,那时候不仅仅是物质匮乏,而且文化娱乐也一样匮乏。没有电,当然也没有电视、电脑、手机,没有图书馆,也就看不了书,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不知道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
但是,乡亲们自有他们传播文化的方式,消遣娱乐的东西,比如皮影戏,比如听说书,比如玩地灯。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文化,和他们喜闻乐见的乡村俚语相结合,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些民俗的熏陶,感知人类的真善美。
小时候的我特爱看皮影戏,一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栩栩如生的皮人,在皮影师傅们娴熟的技巧牵引下,一举手一投足活灵活现的,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二是因为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声情并茂的将各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散文】想念家乡的民俗一一皮影戏以至于后来皮影师傅们一将皮影贴到布幔上,我就知道它代表着好人还是坏人,忠臣还是奸臣。
我最早知道的巜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巜三鼎甲》、《麒麟送子》、《擂鼓战金山》……等等都是从皮影戏里听到的。
虽然后来看书发现和他们讲的有出入,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反正那些精彩的片段早已被珍藏在记忆深处,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那时候,只要一听说哪个塆有皮影戏,就眼巴巴盼着妈妈早点放工,早点回家做饭,早点带着我们去看皮影戏。
我看皮影戏一定要坐在前三排,因为那时候没有扩音喇叭,离太远听不清,而我要一字不漏地听完,为皮影戏里的人物开心着、担忧着。听到好人落难便心急如焚,期待赶紧有人将他救走,听到坏人问斩却有人搭救便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执行死刑。
都说玄书假戏,小小的我却很认真,觉得好人就应该有好报,坏人就应该被诛杀。
其实我的性格应该属于急躁型,记得那时候每当唱皮影的师傅拖着长长的调子,几个转折还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我就很着急,心想为什么要用唱的,直接念下去多省事,那么故事的结局我也就可以早点知道了。
那时候并不懂欣赏,其实他们的一字一句都是很有讲究的。该念时就用念的,该唱时就用唱的,包括敲锣、打鼓、拉二胡都不能含糊。只是年幼的我只想快点知道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命运最终如何?并不关心他们唱的好还是坏。
可是唱皮影的师傅并不着急,每到关键时刻,他们就会嘎然而止,让我急得百爪挠心般难受,也只好无可奈何地等待第二天再来看。
【散文】想念家乡的民俗一一皮影戏当然,唱皮影的师傅们将正戏唱完后,会加唱半小时的地方戏。那些都是地方上最流行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小曲,又搞笑又轻松,让乡亲们在欢笑声中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和烦恼,轻轻松松地返回家做个好梦。
那时候尚小,并不明白那些农村小调的真正意义,只是记得那些小调很押韵,在皮影师傅们欢快的锣鼓声中,有板有眼地唱出来,逗得众人笑翻了天。
最经典的有:“吴一文,好下落,接个老婆管住了我,白日叫我兜水她洗脸,夜晚叫我兜水她洗脚。洗脚水,该我喝,我不喝,她把我打得钻床脚……”
“小白菜,包馍馍,两个媳妇打婆婆,隔墙的你莫拖,打死那个老家伙……”
还有“夫妻观灯”、“卖桃子”、“刘海儿砍柴”、“对花”……等等,唱到高潮时,许多乡亲们会跟着一起唱,整个村庄几乎沸腾起来,笑声震天。
年幼的我们虽然不明白唱的是什么,但是听得有趣,也一样会叽叽咕咕地笑个不停。
记忆中记得最清楚的唱皮影师傅,是我们镇大塘洼的金为坤先生,金师傅长得清清秀秀斯斯文文的,虽是农民,自有一种天生的儒雅气质。说话细声细语的,所以唱皮影戏里的女声非他莫属,因此我也只记得他的名字,也不知道现在的他是否健在?如果他还活着,应该说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后来长大了,认识字看得了书的时候,就不再痴迷看皮影戏了。
而且后来随着电影的普遍推广,人们又热衷于看电影,皮影戏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了。只是在人们添丁进口,或者上梁动土,许愿祝寿的时候,才会请皮影戏来表演。
【散文】想念家乡的民俗一一皮影戏但是,再没有从前那种这个塆唱了那个塆接着唱,将一整部戏完整唱下来的时候了。他们一般都赏个台,将各路神仙请到,然后再圆满送走即可,闲的时候会在主人家呆上一天,若是赶场,最多两小时,走走过场而已。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电视的普及,皮影戏便开始消声匿迹了,就算有人家里办喜事,请了唱皮影戏的师傅们来凑热闹,有时候看戏的反而没有唱戏的人多。
孩子们更是一窝疯地挤在电视机前,没有谁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专心致志听皮影戏。而唱皮影戏的师傅们,也没有从前那么兢兢业业的了,许多人也是得过且过,反正没有人认真听,唱对也好唱错也好,没有人会知道。
不知不觉中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慢慢流逝了……
时代在发展,许多流传民间的民俗文化却在逐渐消失,有的甚至已经失传。这不知道是一个社会的幸还是不幸?
没有人可以告诉我,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文字里纪念,在脑海里想念。
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许多难忘岁月的经典民俗,在时光深处渐行渐远,那些在我们小时候耳闻目染的许多常见的物事,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都已成了稀奇或者传奇。
好怀念以前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欢乐却并没有大打折扣,反而是现在,日子虽然过得富有,可是,却再也找不到从前那种单纯的快乐和满足。
时间那么长,散落在记忆深处的那些美好的回忆,真希望能够再次徜徉,等我回国了,我想我一定要带着我的孩子,去新县吴陈河奇龙岭看一看,将所有的民俗再次品赏,将留在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再一一打捞起来,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期待和向往的事情啊!
【散文】想念家乡的民俗一一皮影戏
网友评论
皮影戏,感觉早晚要失传,靠艺人传播始终敌不过大电影
多么美好的回忆啊!想起来还是眉开眼笑吧?
想想那时候真的很快乐很满足,简单而又幸福!
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只能靠回忆来缅怀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