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学而时习之

作者: 厚朴儒学 | 来源:发表于2020-07-18 23:03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学习并经常实践,内心不是很愉悦欢畅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而来,不也是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但是并不动怒生气,这不正是一位修养有成的君子吗?


这三句话是孔子一生境遇的写照。孔子“十五有志于学”,少年立志,开启一生学习生涯;中年学问精进,有弟子七十余位认同其思想并愿意追随;晚年周游列国,但至死仁政思想不为世人接受。

所以看似无关的三句话之间其实紧密相连。“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学习并经常实践,不是很愉悦吗?” 学的是什么呢?客观的知识和技能?还是主观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哲学?很明显,此处学的应该是道德哲学。因为后面两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别人的态度,如果是客观的知识和技能的话,是谈不上主观认同与否的。比如孔子说1+1=2,这本身就是客观事实,别人无可争辩。但是孔子说要施行仁政,那别人可能就会有不同看法了!

学道德哲学并付诸实践,怎么会不亦说乎呢?这是因为孔子在实践过程中,道德人格境界日益精进,产生的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李泽厚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朋”不是指常规意义上的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天涯知己难相逢,他们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真正的知己相聚,真挚的情感汇集,怎么能不感动?怎么会不开心呢?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就算有人不理解,因此打我骂我欺我辱我笑我恨我厌我恶我,我也不会动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孔子的学习主要是进行人格修炼(内圣),虽然推广仁政(外王)并不顺利,但是这并不影响内圣对其生命价值和幸福的提升!换句话说,孔子的人格境界一直都在提升,外在纷扰已经影响不到他了!

相关文章

  • 君子的情绪

    《鲍鹏山 论语智慧 第2课 学而时习之》(需用,自取[愉快]) <君子的情绪>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 第1章——学而时习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学习并经常实践...

  • 一点半思想0069

    1.学而时习之,弥补自己的不足。 2.学而时习之,认识这个世界。 3.学而时习之,长知,更要长智。 4.学而时习之...

  • 学而时习之

    从公司组织架构可以看出: 1、公司规模的大小 2、岗位设置 3、管理的特点 4、业务布局 5、审批权限 6、看出核...

  •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篇》第一段话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

  • 学而时习之

    多读书,多思考。 坚持写作,越来越觉得自己读书少了,写的东西空白无物,词汇量少,技巧也不会。那就得多读书,多思考。...

  • 学而时习之

    学习就像旅行,路途虽然艰辛,但风景迷人。已经连续5天没有写日记了,问问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来写?自己给的答案是不知道应...

  • 学而时习之

    从苏轼《和董传留别》中的“富有诗书气自华”开始,我便进入了一个经典文化的课堂,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个用典都彰显出他好...

  • 学而时习之

    学习,是一个很概括的话题,也是一个自始至终伴随着我们人类的话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民族,所有人都需要学习,...

  • 学而时习之

    人生天地之间,由懵懂孩童到所知甚多,全在一个学字。学,是每个人不可须臾离开的。 懂得学习,善于学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章——学而时习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dq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