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师在他那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物。
那个年代,孩子多,负担重。再说一个镇初中,老师的薪水又少得可怜,老师们不是围着讲台转就是围着锅台转,整天灰头土脸,哪还有心思整理仪表。早晨用手抓抓头发,整理整理衣衫了事。过年过节走亲戚时,才会换上平时不舍得穿,黑的或者灰色的中山装装装门面。
文老师却不同。一年四季都穿西装打领带,到了冬天,外面披一件呢大衣。那时候女人们都难得用的头油,文老师却天天用它把头发梳的油光水滑。一双半新不旧的皮鞋也擦得锃亮。他本身个子又高,一张四方脸上两道剑眉很是英武,细长的桃花眼又让人觉得即多情又温柔。感觉他生错了年代,应该是古代富贵人家的翩翩贵公子,整天出入饭厅舞池,而不是镇中学简陋的讲台。
他语文课讲得极好。不同于别的老师只局限书本上的一点知识,他在课堂上谈古论今,所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遇到好的诗词歌赋,还会声情并茂朗诵一番。
和那个年代的人一样,文老师家也有很多孩子。对待三个儿子他很严厉,唯独对两个女儿疼爱有加。不管去什么地方,都想着给她们带一二件女孩儿喜欢的小玩意。
文老师老婆和他一样也是外文老师老婆和他一样也是外地人,长得漂亮,和文老师很般配,就是不大会做家务,饭不是做夹生了,就是菜里盐放多了,咸得齁人。每每孩子们抱怨,文老师总会呵斥他们,然后亲自动手,久而久之,竟锻炼的能炒一手好菜。但毕竟时间有限,所以他家的常态是孩子们饥肠辘辘放学回来,家中还是冷锅冷灶,这时候文老师老婆才慌忙放下书本,收拾好心情,手忙脚乱地忙着做饭。孩子们的衣服倒是换的勤,就是不知道洗,脏衣服塞得到处都是。
这样的情况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有所改观。这是一个看上去比文老师大得多的女人,他对外人介绍说是孩子们的大姑,叫芸姑,来帮忙带孩子。可怎么看怎么不像。文老师风度翩翩、温文尔雅。这个女人长得五大三粗,膀大腰圆。干活倒是一把好手,一到文老师家,就把家从里到外收拾的整整齐齐,孩子们拾掇的干干净净。她对孩子们很疼爱。孩子们吃上了可口的饭菜,穿上了干净的衣服,也都喜欢她,一放学就围着她转,“芸姑姑,芸姑姑”叫个不停。(原创)
没人在屁股后面要吃的要喝的,文老师老婆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不。自从芸姑来了以后,文老师两口子就经常吵架。他俩吵架,不像别家夫妻“呯呯砰砰”吵一架或者打一架。他们不,一个慢条斯理,一个咬文嚼字,不像吵架,倒像是在戏台上对戏文。每当这个时候,芸姑就会跑到外面,学校大院那些爱嚼舌根的老娘们就会旁敲侧击地向她打听。芸姑只管低着头,一声不吭。
两口子吵过架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给芸姑找对象。芸姑虽然长得粗陋不堪,但芸姑虽然长得粗陋不堪,但踏实能干,心地善良,是死了老婆带着孩子的鳏夫最理想的对象。
有人给芸姑做媒,条件还不错,文老师答应了,可是芸姑死活不同意,最后只得不了了之。此后陆陆续续也有人给芸姑介绍,但芸姑总是不答应,时间长了,就再也没人上门了。
时间过得很快,文老师一大家子也相安无事过了好多年。孩子们都大了,大多成家立业。大儿子把芸姑接到自己家,给她养老送了終。
听文老师的儿子说,芸姑其实不是文老师的姐姐,而是父母给他在老家订的未婚妻。文家在当地是大户,可是人丁不旺,家里的老人就想给他找个能生养的媳妇。当时他已经和一起读师范的文师母好上了,两情相悦,志趣相投,又怎么会愿意呢?于是两个人偷偷跑出来,和家里断了联系。直到很多年以后,和家里恢复了来往才知道,他的未婚妻,就是芸姑,一直没结婚,娘家父母都死了,娘家兄弟容不下她,孤苦无依,文老师心中不忍,就把她接回家,还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她。
文老师两口子身体不错,互相照顾着。两个人在家一个读书写字,一个看书画画。傍晚,经常见到老了还衣着讲究的两个人手牵手在河边散步。这让那些一天到晚疲于奔命,一辈子为生活所累,活得粗陋的人艳羡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