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心劳 力小任重
《答刘内重书》是王阳明对学生刘内重责善精进的一篇经典文章。为了让刘内重能“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阳明开篇第二段引用了《近思录》中的一句经典:“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在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
王阳明借以明确地告诫刘内重:目标可以远大,但要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做力所能及的事。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不要想,也不要做。如果志向高、心智低;担子重,能力小,最终恐怕会败事。这其中的道理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人要有自知之明。
有人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确实责任重大,但却背负了太多的压力,承受了太多的负面影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年的开学季,各路媒体都会爆料一些老师违规违纪的事例,然后大肆渲染师德沦丧,教风日下,对老师进行笔诛口伐,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湖南老师殴打辱骂学生事件一周过去了,热度不消。媒体、明星、网红等,各路大军齐头并进,一路声杀,看的我是心惊肉跳,如履薄冰。涉事女老师的错误行为为整个教师团体蒙上了阴影,也将教师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她受惩罚,理所应当,无可争议。但媒体的追打让我很迷茫。在对待学生错误的惩罚上,我们应如何应对呢?如果也一时脑热,情绪失控,触碰了红线,会不会也会蹈那位女老师的后尘?
事发以来,身边的老师很少议论,谁都不愿发表意见,谁都明白事件的处理结果是什么。多年来,只要一出事,背处分的,被处理的一定是老师。一杆子打死的惩罚嫣然成了家常便饭,这让多少老师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佛系躺平。更可悲的是,我们面对一些个别学生和个别家庭时,对孩子的错误不敢提,更不敢批评。见错不纠的违心式教育态度,对良知来说是多么痛苦的讽刺啊!
有人说南京扶老人被讹案,让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倒退了数十年。试想,如果全国的老师都选择在教书上尽职,在育人上躺平,那中国的道德水准又会是倒退呢,还是倒退呢?
多年来,一直疑惑的一点:为什么一到开学季,就会爆出关于教师行为的许多负面新闻,将师德放在舆论的案板上上,供人评判。我有时甚至怀疑:这会不会是有心之人,在这关键节点上,为整个教师团体提醒:你只是个小老师,不要把自己看的那么高尚,教好课,看好孩子,别出事就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