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用心做教育人文社科教育
杜威(一):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杜威(一):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22:41 被阅读52次
    图片源于网络

    前言: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并称为西方教育的三大瑰宝。

    杜威教育思想的根源是实用主义哲学,以进化论为基础,“适应”是其核心。这也是时代的呼唤,内战后的美国需要开疆拓土,需要冒险创新。于是,皮尔士、詹姆斯等人提倡的实用主义哲学适应了变革创新的需要。实用主义更关注效用,认为真理不是上帝的馈赠,而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有用即为真理,无用即为谬误。这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基。

    《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集中体现了杜威的教育思想。今日起,我将按章节陆续分享对这本书的梳理。

    杜威(一):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1.生活是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自我更新过程。它包括习惯、制度、信仰、失败等一切内容。因为人总有一死,而儿童却未成熟。所以人类需要把经验传递给后人,而经验的传递需要教育和沟通。

    2.社会传递是在沟通中生存的,沟通是双方共同参与经验的过程。通过沟通,参与经验的双方都会有所变化,传递经验之前要对经验进行审视与反省,抽取其中的精义。然后,站在经验之外,像接受人那样看待经验,要考虑经验和接受人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并以此把经验梳理成一定顺序和形式,同时,注意语言的鲜活与精准,使经验容易准确地传递出去,使接受人能够理解经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沟通的确是一项艺术。

    3.在人类社会的低级阶段很少有正规教育。野蛮人传递经验主要通过青年的入社仪式,如《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入社活动。除此之外没有特殊的教育方法,主要依靠儿童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模仿学习成年人的习惯,获得成年人的情感和观念。这种参与一部分是直接的,通过当学徒,参与到成年人的各种职业生活。另一部分是间接的,通过演戏,儿童重复成年人的行动。

    这种直接参与活动的传递方式具有情境性和贴己性。但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这种游戏性质的模仿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你无法要求儿童去制造飞机或航母。于是,就出现了有意识的机构(学校),和明确的材料(教材),由专职人员(教师)来讲授文明,这就是正式的教育——学校教育。

    但是,当非正式的教育转向正式的教育时,人类经验(文明)被转化成语言文字等符号,脱离了具体情境,脱离了生活经验,经验变得抽象、呆板。没有了情境感和贴己性,人们就可能关注于知识(语言)本身,却忽略了它背后的真正意义。只看到了手指,却没有看到手指所指的月亮。

    所以,当务之急是保持非正式教育与正式教育之间的过渡与平衡,让经验充满活力地传递下去,这正是杜威研究的课题与独特贡献。

    总之,生活的延续离不开经验的传递,经验的传递需要教育和沟通。最初的非形式的教育虽然具有贴己性和情境性,但这种经验很难跨时空传播出去。因为学校教育所教的是被抽象化的经验,容易由经验转向对符号本身的关注,经验就丧失了贴己性,文明也没有被真正传承。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68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素以为绚兮2013:向你学习,一直想这样梳理,一直没有行动,我也要开始行动起来了!:fist:
        张馨28:@素以为绚兮2013 好的,一起努力吧✊

      本文标题:杜威(一):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qw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