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大讲堂自得其乐学论语
八佾篇第二十六:如此居上者,孔子看不惯

八佾篇第二十六:如此居上者,孔子看不惯

作者: 西源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00:49 被阅读3次

原文: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居上者,指居上位的人,居处统治地位的人。宽是宽厚,指行德政。孔子说,你们这些居上位的,统治地位的人,不宽厚,不行仁政,行礼时不敬重肃穆,参加丧礼时不悲哀,这种样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有人认为,这一章是对八佾篇的总结。总言对礼治的要求,提出了三个原则问题。《论语正义》说:“居上位者宽而得众,不宽得失于苛刻;凡为礼事,在于庄敬,不敬则失去傲惰;亲临死丧,当致其哀,不哀,则失于和易。凡此三失,皆非礼也”。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正是因此,孔子针对时弊提出,放在八佾篇之后,作为总结。

        我认为,这一章放在八佾篇最后,不仅作为总结,更能看出孔子对当时国家的失望。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孔子当时看到了国家的国君、大夫,这些人属于统治阶级,所谓“上层人”、“体面人”,本来应该是率先垂范,带头遵礼守礼,从而带动、影响、教育大众,使整个国家开成礼治天下的,可是,他们不仅不奉行礼治,而且严重违反礼治,那 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行下效,可见,当时整个社会“礼崩乐坏”的程度是多么高了。那些拥有权力、行使权力的居上者,都不相信礼治,违反礼制,那么,妄图实现“礼乐天下”的理想还能实现吗?鲁国是这样,其他国家怎么样呢?去看看。周游列国后,仍然不得任用,才明白整个春秋时期,诸侯列国,原来沆瀣一气,鼠蛇一窝,还是一样乌烟瘴气,最终颠沛流离,“累累若丧家之狗”,这个社会太让人失望了,彻底坏了,无法挽救了,理想肯定无法实现了。怎么办?回家去,退修《春秋》,教书育人去。自己不能实现理想,培养一批优秀弟子,保存理想的种子,说不定他们能代为实现自己理想,如果还是不行,修《春秋》,期待后来人,读其书,知其义,终有一天会实现。于是,孔子一边修《春秋》一边教书育人。后来,他的儒家思想,终于在汉代得到了重用,自己也被历代王朝尊崇;在教书育人方面,他也成为了教师的祖师爷。坚持理想很好,孔子要是不坚持他的理想,自暴自弃,现在我们还能知道孔子吗?

相关文章

  • 八佾篇第二十六:如此居上者,孔子看不惯

    原文: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居上者,指居上位的人,居处统治地位的人。宽是宽厚,...

  •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四十七天

    《论语.八佾篇》第二十五章: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解析: 孔子说:“居于统治地...

  • 善读「论语」3.26:为礼不义非善法,临丧不哀逊禽兽

    「八佾篇第三」26 【原文】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孔子说:“做领导,...

  • 《论语》每日一读66

    《论语》八佾篇第三26 【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大意】孔子说:“在上位待...

  • 论语·八佾篇3-1.2.3

    八佾篇第三 传统为二十六章,今自传统中《泰伯篇8.15》移来,计为二十七章 3.1孔子谓①季氏②,“八佾③舞于庭,...

  • 爱是行为背后最大的动力

    原句: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26》 释义:孔子说:“身居上位对下属不宽容,只...

  • 摘抄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3.1》 翻译: 孔子谈到季孙氏:...

  • 《论语解悟》八佾 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前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二十五、二十六章 [原文] 子语鲁大师乐。曰...

  • 《论语别裁》20|救世药方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这是《八佾》篇最后的结语,引用的是孔子对当时那个时代的批评之语...

  • 【0208读书清单】《论语》贰

    八佾篇 001 孔子谓季式:“八佾( yi,第四声)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古时一佾为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佾篇第二十六:如此居上者,孔子看不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et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