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方人来说,在呵气凝霜的冬天早晨出门,是件苦差事。
朔风呼呼,如刀子般往人脸上招呼,就算不下雪,十有八九,路边的草叶上也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街头的人们连走路姿势都变得严谨,好似生怕走快了带起风,会更冷。
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走着走着,忽然,街边铺子上面“胡辣汤”三个大字,就像磁石一样,闪着光,勾着魂儿,瞬间把人们拽了进去。
一口热气腾腾的胡辣汤下肚,香辣鲜咸的口感格外让人满足,既熨贴了肠胃,又温暖了四肢,让人在喟叹中挺直蜷缩的身体,从半冬眠状态满血复活了。
没错,胡辣汤就是北方人,尤其河南人冬天的续命神器。
这种汤和羊肉汤、羊杂汤一样,是河南的传统小吃。
顾名思意,汤里边胡椒和辣椒肯定是灵魂主角。
制作时一般是用胡椒、辣椒、草果、牛肉(羊肉)、骨汤、粉芡、细粉条、黄花菜、花生、木耳、豆腐皮、千张等制作而成,老少皆宜。
我们这儿的人,都说舞阳北舞渡的胡辣汤最正宗。
在这个小镇上,胡辣汤就是他们的招牌。出名的像李记、闪氏,生意早从这个小镇做到了市区和省会,甚至更远。
南来北往从这儿路过的人们,也会特意来尝尝正宗的胡辣汤。
我比较喜欢闪氏,因为本人不敢吃辣,辣味太重的,像逍遥镇的胡辣汤喝不了。这家的胡辣汤,在传承中改良了一些,把辣味儿减少了,口感更温和。
店家对于不吃辣的人也有办法,把胡辣汤和豆腐脑掺在一块儿,这样让辣味儿又降低了几分,我就是喜爱这种配搭的食客之一。
早餐中与胡辣汤相匹配的就是水煎包,有素有肉,鸡蛋大的小发面包子,放在平锅中炕好,底面焦黄,外皮儿宣软,内里咸香,正好解了胡辣汤的冲劲儿。
不是有个笑话吗?南方人到北方,不知道这种炕出来的小包子怎么称呼,就说:“老板 ,你们那种粉条馍来两斤。”
哈哈,粉条馍也很形象哦。
肉馅儿、葱、粉条拌在一起,作为水煎包的馅心,机器打馅比较碎,所以食客能看到的就是粉条了。
那不能多加羊肉,把羊肉打成颗粒状吗?
可以呀,要是羊肉放多了,那成本也要加上去了,价格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胡辣汤作为一种平价小吃,一直以来能让老百姓都吃得起,才是它长久流传的凭仗。
要知道在北方,民间小吃早餐类的多以填饱肚子为主。面朝黄土背朝天,赚两个钱不容易,也不舍得把银子多花在嘴上。这样的胡辣汤和水煎包,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有人喜欢吃肉的胡辣汤,还有人喜欢吃素的。
我们这老文化路有一家素胡辣汤,远近闻名。
花生、豆腐皮、黄花菜、细海带,我看到的就是这几样,其他的秘方估计都在那碗汤里了。
他家倒不搭配水煎包,主食配的是炸油条。我在老城区住的时候,早上跑步跑到那儿,会排长队买他家的油条,三块钱就够我们吃一顿了,后来变成五块钱的,可能是店家涨价了,也可能是我们家娃子长大了。现在离得远,但周末去菜市场的时候还会光顾他家。
胡辣汤之于我,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作用。
从小就晕车,不管远近,坐火车绿皮普快好一点,空调车就会晕车,那些年深受其害呀。
在郑州上学的时候,正常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那些大巴车要不停的转悠转悠等客,转的人头晕目眩,每次启程都需要提前几天做心理准备。
等到了出发的那天,风萧萧兮易水寒,背起我的大包,跑到早餐店里喝上一碗浓浓的胡辣汤,还要放两大勺醋,趁着辣味、麻味、酸味在口腔里翻滚,如壮士般硬着头皮上了车。
人家是喝酒壮胆,我是喝汤壮行。
有时是一个人坐车,没有同学相伴,周围全是不知目的地的陌生人,眼观鼻鼻观心,守着自己和行李,经常是一边回味胡辣汤的粗粝味道,一边由窗外风景的更迭默默计算着离郑州距离。
到现在还记得,那种强横的热辣,带给我的勇气。后来每次到高铁站,看到河南名吃介绍里的胡辣汤时,总会亲切地笑笑。如今,这道平常的胡辣汤,一定伴随着更多的河南人走向了更遥远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