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我讲个故事,别太当真想法
给斜杠青年泼三盆水降降温,做分享别再那么幼稚了!

给斜杠青年泼三盆水降降温,做分享别再那么幼稚了!

作者: 律途漫漫 | 来源:发表于2016-09-10 11:32 被阅读695次

    S君打电话约喝小酒,他肯定是有心事了。

    毕竟前一阵子他热火朝天地弄公众号、简书、豆瓣、知乎、微博,不亦乐乎。他是很有勇气,也非常具有行动力,在朋友圈发出做斜杠青年的誓言后,立马付诸行动,公众号发了几篇文章,简书也是,其他平台也都有做相同的尝试。

    他颇有些激动的说:“前一天晚上我向领导请示,希望能在今天的小组会议上做一个关于知识管理的分享。领导很是支持,也说团队内的交流和分享特别重要。而今天小组例会,大家过了一下手上的事情后,然后,然后就一起径直去吃饭了。”

    他点起小苏烟,45度仰望天空,想学我吐烟圈,可惜呛得连忙咳嗽起来。我说喝酒喝酒,毕竟你还只是个“孩子”呀。

    有勇气很好,有行动力也很好。但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大家争做斜杠青年好像出了一点问题,大伙所学习的“分享”,好像理解也出了偏差。我甚至认为,如果不泼点冷水,不正本清源,真的会害了很大一群“消费者”。

    第一盆冷水:如果还没有学懂“老师们”在讲什么,请先弄懂再说!

    知识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叫分享,而做分享彭小六说过:“不要等到厉害了再开始做分享,而是开始分享了才有机会变得厉害。”

    但大家对这句话好像理解出现了偏差:

    1.“不要等到厉害了才开始做分享”,意思是说“小白”也可以做分享?


    是的!“小白”也可以做分享,但你有没有想过“小白”可以分享什么?向谁分享?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分享?一个“法学菜鸟”你来跟我分享法理,你来给我讲法律思维,这不扯淡吗?这叫对象错误。也比如,一个“职场菜鸟”来和你分享行业领域中的专业知识,这叫范围错误。

    因而,在做知识分享时,需要注意分享的对象、范围以及方式。

    一是明确知识的“客户”是谁。也即,你想把知识分享给谁,他们习惯什么样的方式,然后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展现给他们,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效果。比如法学专业论文发表和普法宣传就不一样、学术研讨和一般授课亦不一样。

    二是知晓知识分享的范围。一般知识分享有三个层次的范围:在同事和朋友间的共享(职场菜鸟)、在你的专业和行业领域内共享(三五年的正规军)、在社会范围内共享(十年、十五年的老兵)。

    三是分享的方式和载体要有针对性。对“小白”来说,建议你先经营好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状态可以是写一些学习心得,转发该质量文章的同时务必加一些自己分享的理由。如果你想以文章的形式分享,可以先从整理笔记开始,同时文章不求多,但求精。

    2.开始分享了就当然有机会变得厉害吗?

    有机会变得厉害,你可以更多地理解为对你踏出第一步的鼓励。

    但千万不要太想当然,将这句话理解为开始分享了就一定有机会变得厉害。如果你仅仅是在简单重复着一个错误,你真的会变得厉害吗?我表示怀疑!

    变得厉害,需要你不断的刻意练习,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或者说也是一个熟练“套路”,并辅之以实践的过程。

    总结一下,我们鼓励分享,“小白”也可以分享,但肯定是要有“套路”,也要有注意点。只有脚踏实地多输入才能输出精华,而不是想当然认为只要我们开始分享了就有机会变得厉害。


    第二盆冷水:如果你的知识分享对本职工作一点帮助都没有,那请停止分享。

    秋叶老师说,不要只想着加“斜杠”,更应做“倒T性”人才,把自己本职工作先做好。

    小六老师也说,斜杠青年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本职工作已经妥妥的了,不要让斜杠成为你逃避工作中懒惰的事实。

    而在知识分享中也一样,我们分享本职工作斜杠后的任何一项知识,都得分享好,分享的东西对他人有用,而这却归结到底还是得与本职工作连接。怎么理解?

    1.你分享的内容是对他人有价值的内容,很多是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那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你叫他人在做,却教不好自己?

    2.与本职工作相连接,实际上也是在检验自己所分享的知识。这也是让知识创造价值最直接的方法,知识只有经使用才有价值,分享只有经自己检验才能有利他人;

    3.做斜杠青年,做分享,时间管理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分享不是以本职工作展开,而追求一些与本职工作想无关系的东西,你有限的精力如何满足无限的“兴趣”?

    4.业务需求能为你提高源源不断的动力。做斜杠青年,做分享不是仅靠刚开始喝完鸡汤后那种冲动劲,更需要的是“硬撑”。坚持是实现淘汰的一把好刷子,没有持续的动力做支撑,而仅仅是“冲动”,你注定只是一颗流星。

    举一个例子,听完小六老师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碎片化知识管理的工具和心法》,我用方格笔记本按照“RIA”方法做了这样一次笔记:

    (不要嘲笑第一次的手足无措啦!)

    简单说一下,我听完小六老师的课,我不会简单地复述他说讲的内容,而是结合我自己的需求来整理。大概的一个逻辑思路是这样的:

    1.为什么我要来出钱听这堂课?你想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2.小六老师讲了什么?论点是什么?论点之间是怎样一个逻辑关系?论据又有那些?

    3.小六老师讲的一些东西我是否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4.那小六老师讲的对我本职工作有什么帮助呢?

    5.通过这样一次学习和整理,我是否可以做一次分享?分享的对象是?范围是?方式是?

    (当然,这张笔记图当中还有很多东西,那些与本文不相符的就按下不表了。)

    这也就是说,分享是输出,但只有输入才有输出,但你可以控制输入什么东西,同时你也可以思考整理输入的东西,准备充分后有可以去做分享。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盆冷水:如果你还在怪大家以结果为导向太现实,那请你拿出让我们认可的东西。

    前段时间团队有人分享“诉讼可视化”,师傅很不耐烦来了一句:“这个东西能不能让我团队明年的创收提高100万?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好,ok,你先做出这一套东西来给我们演示一遍。哪怕团队最后不认可,你可以先自己尝试,并让我们看到成果。”

    请你相信,不是你的老板不nice,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他很清楚这东西很好,但他不需要一个半吊子,他需要的是你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一套完整的方案,有可行性分析,最好你自己还已经熟练掌握。所以,不要拿着一个半成品去给老板提意见,给他的任何东西应是诚品,也是成品。

    当你觉得分享出来的东西,自己都还不满意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时,甚至还只是一闪而过的“金点子”时,请先缓一下,做好准备并让自己满意后,再去分享。

    因而,你不要觉得大伙都特现实,特注重结果,那只是你还没有让他们信服和认可的理由。成功永远最具说服力,而努力仅仅只是基本,不值一提!




    而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文中的S君就是我。

    我对大家说的又何尝不是在对自己说,这也是我的一次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斜杠青年泼三盆水降降温,做分享别再那么幼稚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uy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