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ae29d4331aca27f8.jpg)
在《曾文正公嘉言钞 • 家训》中,不仅附有一首《不忮》诗,同时还附有《不求》诗一首。曾公指出:“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是也。”因而,“不求”即是“不贪求”。为什么叫人“不贪求”呢?曾公之言是“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要想树立自己的品行,先要去掉贪求之心;贪求之心不去掉,内心就会越来越卑污低下。现实地看,贪婪的人还会有自己的人品与道德可言吗?曾公的《不求》诗,就是以诗句来晓喻“不贪求”的至理: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如此辩证思维与思想,是不难理解的。同时,也启发我们:追求美好生活,要以自己的能力为尺度,过度则是贪求了。
“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不是没有过人的风姿,只因欲望太多而把自己祸害了。看看今天反腐中的巨贪之人,这个诗言可谓切中了要害。
“在约每思丰,居困常求泰”——在简约的时候常常想着衣食丰足,身处困境的时候常常盼望康泰。这是正常的“求心”,过度了则是“贪心”,如“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富裕了还想拥有千辆车,尊贵后还想有万钉带。
“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没得到时就期望很快得到,已经得到了就期望永远别坏。这样的“贪求心”,无论过去还是今天,都是比较普遍性的吧?
“芬馨比椒兰,磐固方泰岱”——希望自己的芬芳像椒兰,希望自己的地位像泰山。这看似正常的心理,其实是隐蔽着“贪心”的。因而,必须有所警惕和戒防。
“求荣不知厌,志亢神愈忱忕”——谋求荣华富贵不知厌倦,实现志向神态习惯张扬。这是典型的“贪求”外露。
“岁燠有时寒,月明有时晦”——岁暖有时寒,月圆有缺时。这是曾公以天地景象暗喻人不可贪婪过度。原由就在于“时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运气一来多好事,运气一去多灾祸;还因为“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各种福分不可预期,百种灾祸却不请自来;更因为“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说一句话就能招来怨恨,抬一脚便会遇到阻碍。何况“戚戚抱殷忧,精爽日凋瘵”——“贪求”往往使人抱着深深的忧心,神清气爽也要日渐困顿。由此看来,更是不可“贪求”。
“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昂首仰望四面八方,天地何等宽广啊!为什么非要狭隘地“贪求”?“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荣华时不要得意忘形,困境中不要怨天尤人。这是曾公基于上句的一个郑告。“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而况处夷涂,奚事生嗟忾?”这是更为现实地告诫:你看世间十个人中,八九个人没有仰仗倚靠。有的人不如意比我还多,我的不如意完全可以忍耐。何况我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为何还要唉声叹气呢?
“于世少取求,俯仰有余快。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对于人世越是所求不多,俯仰之间愉悦的心情越多。听从天命一生无忧,除此之外不要想得太多。简言之则是:做好自己,不贪求其他,人生最是幸福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02743fb3a3326bc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