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老人院,给老人们最后的暖
米芷萍
1
提及老人院,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词。因为那是意味着远离亲人,步入死亡的最后一站。而当人们一想到死亡二字,就开始避讳,反感,不安,甚至是厌恶。
“我看任何人也没有像看他们这样,他们的面孔,或者他们的衣着,无一细节漏掉。老太太们鼓鼓的肚腹大得突出,老头子几乎个个精瘦,人人拄着拐仗。在他们的脸上,看不见他们的眼睛,只在由皱纹构成的小巢里见到一点暗淡的光亮。嘴唇都瘪进牙齿掉光的嘴里,让我闹不清他们是向我打招呼,还是面部肌肉抽搐了一下。”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在《局外人》中描写养老院老人的文字。
老人院的老人们记得当我读到这些文字时对“老人院”也有些一些抗拒。想着这辈子都不会让父母去老人院。直到我到了挪威,真正的了解了挪威养老机构后有了新的感悟。
首先和加缪在书中描写养老院老人的文字对比,挪威养老院的老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
老人们每人一个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他们自己决定何时洗澡。有身体不方便或者其它疾病不能自己决定的,洗澡一周一到两次左右。换洗的床单被罩由工作人员送指定的洗衣房进行清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在挪威老人这里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位103岁的老人,每天换着不同的衣服穿。我们年轻人用的化妆品牌子,她更是可以说出十几种来。倒不是老人或者子女经济条件好。挪威人到一定年龄段都有退休金,这些退休金足够老人生活。
而西方大部分国家子女到成年算是经济独立,很少有父母再去准备子女所谓的房车和结婚用的钱。
有人说西方人亲情感弱。我倒认为独立并不是代表亲情感弱。可能在理性处理问题时更能接近道德原则和遵守法律规定。
在挪威,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子女没有成文法律规定必需由他们瞻仰老人,更不会受他人道德谴责。而老人去养老院生活,也都是志愿行为。
2
胡适曾说:
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在养老院的老人最不缺少的就是闲暇的时间。
幼儿园小朋友和老师经常来老人院看望老人,给老人带去他们做的面包。
每天固定早上9点早餐。早餐两个小时后,专业的物理理疗师会来和老人们一起做锻炼。
可行走的老人有相适应的仪器。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也有专门定制的锻炼椅。
中午12点是午餐时间。午餐一小时后,工作人员安排或组织唱歌,或者做手工。手工包括:给鸟儿做鸟食,烤面食、打毛衣、跳舞、朗读、玩桌面游戏。
下午3点和晚上7点是下午餐和晚餐时间。
中间5点是咖啡蛋糕时间。
初高中的学生也会来老人院看望老人 挪威女首相到老人院慰问老人有人会说这么如流水帐的一天就结束了?
是的。入住挪威老人院的老人,几乎年龄都在80,90左右,百岁老人更是常见。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统计过:
世界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最长的是日本,84岁,其次,是挪威,82岁。
如果用年轻人的生活去对比老人,挪威老人已经在享受生活。
我看过一句话:人,就是向死而生的。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但可以从饮食、环境、心态上避免有可能出现的疾病,从而延年益寿。
挪威人的生活,奶制品是饮食中不可少的。早餐的面包都是加牛奶做的,面包上涂抹的黄油也是牛奶做的,黄油上再放各式奶酪,还是牛奶做的。早晚一杯牛奶,是挪威生活的惯例。
由于挪威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都在北极圈内,所以挪威的饮食离不开鱼类。像挪威三文鱼、挪威深海鳕鱼、大西洋附近的挪威鲭鱼,那都是世界上有名的食物。
而对于老人们的饮食,养老院的厨房是有专业部门进行专业审查,有营养协会组织进行合理调配,让老人尽量多吃有益食品。
3
相比挪威老人,我们中国人大多数是想着后半生,悠闲地走向暮年,闲下来的时候给孩子带孩子。到真正生活不能自理时,怕给子女添麻烦无奈选择养老院。
如遇到子女不孝的,别说子女陶钱送养老院,连自己父母无家归可的情况也不管不顾。
挪威的老人是幸福的。我们暂不用国与国的福利来对比,因为在国情,文化习俗上,没有好与不好,只有不同。
挪威养老院的好,我们国内相关机构可以借鉴和学习,在考虑各方面适合的情况下,取他人之优,弊其之短,又有何不好呢?
你养我小,我陪你老。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老人们可以决定自己终老的生活之地,如果他们是真心想和子女共住,那我们就该珍惜和老人的最后时光。如果老人执意坚持去养老院,那我们也应该尊重老人的想法。只要他们健康开心,尊重他们,何尝不是另一种孝顺的方式呢。
愿我们中国老人也能真正到老享天伦之乐,为自己的人生画上真正幸福的句号。
作者:米芷萍 85后。在挪威定居的东北人。志愿死后器官捐献者。过云淡风轻的日子,写鲜衣怒马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