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流行抄歌词

作者: 两个栗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5-20 10:02 被阅读310次

    汗蒸的时候,随手拿起一本内部杂志,发现封三有张歌谱。忽然好亲切呀,好久不见这个情景了,竟勾起我很多回忆。

    以前我家订着《读者文摘》,每一期封三都登一首歌。有过我喜欢的《星》、《风雨兼程》、《趁你还年轻》。那时候我们总是会买特别好看的硬皮笔记本,不是用来学习做笔记的,而是专门抄歌词的。像这种杂志上登的歌,不舍得弄坏书,就抄下来。

    本子上不仅有歌词,还写好演唱者,旁边画上花边做装饰,有时候还贴一些明星贴画。字比写作业可认真多了,都工工整整的,像是某天会被展览一样。总之,尽可能做得漂漂亮亮的,就像现在的手账,没事就拿出来欣赏。同学之间也互相传阅,补抄上自己没有的歌词。我记得班上有个长得很好看的女生,她经常在课间忙不迭地抄高胜美的歌词,上自习课都在抄。

    歌片儿

    报纸上尤其是电视报上也经常登歌谱。那时候我们似乎特别热衷买电视报,那是一件挺重要的大事,都互相提醒着,今天周五了该买电视报了。每次都排着长队,晚了就买不到了。电视报上无非登一些广播电视类的预告,有电视剧的情节介绍,第一集第二集挺详细的,早看早知道。现在我想干嘛要早知道?可那时候是家中必备,买不到就遗憾得不行,到处找着买。

    《石家庄广播电视报》似乎比《河北广播电视报》受宠,两份报纸也有一些重复,所以一般买一份就可以了,我们一般买石家庄的。但是《河北广播电视报》上有《每周一歌》,每期会登歌谱。如果登的是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我也会为一首歌买报纸的,然后把歌儿剪下来贴到本子上。我们也买歌儿片,有的就像上面那首《妈妈的吻》这样的照片,有的一面是明星的美照,另一面就是歌儿。有的人特别细致,一个本子专门抄歌词,一个本子专门贴歌片儿。

    对于一些很好听但是搞不到歌词的歌,就边听边记。 比如《每周一歌》,一天播三遍,每次约十分钟。先唱一遍,再念一遍歌词,讲讲意境,然后再唱一遍,时间就差不多了,如果歌比较短的话,可以唱三遍。我尤其记得有一期电视报没买上,那一期的《每周一歌》是齐秦的《狂流》,我特别喜欢齐秦,我记得大早晨6点还在被窝里,我边听边记,字都要飞起来,写的速度当然跟不上唱了,没关系,再听,再补充。直到确认记全了记准了,再认真地抄在歌词本上。现在想想,我要是学习有这种精神,也不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啊。

    有了录音机就更方便了,只要录下来,随时就能听,听几遍就把歌词搞定了。

    我常常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磁带,原版专辑会比较贵。我更喜欢买群英荟萃的那种,我真有几盘经典的专辑,后来封锁在柜子里,搬家的时候还是很惋惜地处理掉了。我认识的繁体字,都得益于当时的港台歌星的磁带。我一个堂哥买过好多原版磁带,装了好几抽屉。而且他总是很认真地把每个磁带皮的两面都用透明胶带粘住,这样看多少遍都看不坏了。

    磁带

    也可以买空白录音带,这比专辑便宜多了。当收音机里播到自己喜欢的歌就可以录下来,听烦了还可以再录,新歌就覆盖了旧歌,可是新歌旧歌的长度当然不会一样长,于是就会常常出现这种情景,听完一首歌,忽然冒出另一首歌的中间,显得很突兀。或者录这首歌不小心又抹掉了另一首歌的开头。反正常常有遗憾。但是不用花很多钱就可以听到很多歌,我们也是很知足的。

    有了歌词学歌也就快了,没有歌词好像学得慢。就像现在看电视没有字幕就看不懂一样的道理。我有过好几个歌本呢,可惜都不见了,要不留着是个多美好的回忆啊。

    想起有一次抄了《那一年我十七岁》,歌词是这样的:背起行囊穿起那条发白的牛仔裤,装作若无其事地告别,告诉妈妈我想离家出游几天,妈妈笑着对我说别忘了回家的路。我和霞就开始讨论,看人家的妈妈,多开明啊,想出游就出游,还出游几天 。要是我妈准得问,干嘛去呀?去哪儿啊?跟谁去啊?最后还得说不许去!呵呵。

    现在的小朋友们都不抄歌词了,网上一搜就出来了。甚至在路边经过好听的歌儿,微信一摇就有了。他们可以拿着手机一边看着歌词,一边摇头晃脑地跟着唱,但是我好像也并不羡慕他们,他们没有我们那种得来不易如获至宝的惊喜。

    抄歌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年流行抄歌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ee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