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乱再兴(二):秦穆公平定晋国内乱
为了争夺主动权,两派势力都派出了自己的使者。里克、丕郑派出大力士屠岸夷前去狄国联络重耳,而郤称、吕甥则派出蒲城午到梁国寻找公子夷吾。
两方都知道此时事关重大,若是不能及时回国即位,君位恐怕会被对方抢去,自己就很难再找到机会了。就如同狐偃对重耳所说的那般,父母之死是大丧,兄弟阋墙是大乱,现在这两件事同时发生了,各派势力都还没有调和,此时贸然回去很可能会遇到危险。
重耳和夷吾的师保私属势力都很强大,此时大致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在内外关系没有调和的情况下,无论谁回去都会面临着一个反对党势力坐大的问题。反对党因为有自己所支持的候选人在外流亡,很可能就会效仿里克弑君,采取极端的手段。里克杀死奚齐就等于是打开了弑君风潮的潘多拉魔盒,若是没有一个强人有力地控制局面,这种乱局就无法避免,到最后各方残杀到只剩下最后一个公子的时候或许才能够消弭。
重耳和夷吾能够得到国人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身上隐含着申生自杀的悲情色彩,因此在这个时候他们还不能像齐侯小白和公子纠那样自相残杀。但是这种势均力敌的态势终究还是要打破的,而能够打破二人之间的均势,对夺位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力量,只能来自外部,于是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秦国。
重耳的失策
秦国对于晋国是有所图的,早在晋国假道伐虢之年,双方在争夺虞虢占据的黄河大通道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冲突。晋献公在伐灭虞虢之后为了安抚秦国,将自己的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做夫人,以换取秦国默许晋国对黄河大通道的占领。
秦国因为不想跟晋国撕破脸,因此也只能接受联姻。但是在秦穆公的内心里,他还是对黄河大通道有着极强的占有欲。因此当晋国的两公子闹得不可开交,然后开始求助于秦国的时候,秦穆公知道机会终于来了。
国语上说,夷吾的支持者吕甥率先提出了请秦国介入晋国嗣君之争,在取得国内贵族的同意之后,派梁由靡出使秦国。秦穆公接到了晋国要求调停两公子纷争的邀约,便召集大夫子明和公孙枝前来商议,子明建议派公子絷前去考察两公子的德行,以便确认立谁为君。
秦穆公认为可行,便让公子絷以劝进的名义去考察两个公子。他先是到了狄国,去询问重耳。重耳在狐偃的指导下,不断地掩饰自己的欲望,推脱说父亲的丧礼没能参加,已经是不孝了,现在父亲尸骨未寒,怎么敢借贵国的力量回国夺位呢?然后仁啊义啊信啊什么的巴拉巴拉一大堆,以显示自己是一个遵从仁义礼智信的贤者。
借用琅琊榜剧照,图片来自网络虽然表面上一再推让,但是还是想以贤名获取秦国的支持,最终的目的还是想回去做国君。这种装清高的德行很符合儒家一贯的态度,后来的帝王们因为尊崇儒家,在即位之前都会推三阻四,让大家一再劝进才“勉强”同意登临帝位,真是虚伪的不要不要的。
如果国语记载的这段记载是真实的话,也并不能表现出重耳的德行又多高尚,狐偃的谋略有多机智——相反,恰恰表明的是重耳和他的舅舅狐偃在政治上很不成熟。秦国派人前来考察他们两个人,实际上是来谈条件的,并不是要站在礼仪的角度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贤能。你能同意我的条件,我就扶你上位,若不能同意,对不起,一边凉快去。
重耳在选择逃亡地点的失误之后,再次犯下了一个重大的错误,直接导致他与晋国君位失之交臂,最终不得不继续流亡。后来的评价认为这是重耳有深谋远虑,恐怕只是因为后来重耳做了霸主之后人们的臆测罢了。以重耳当时所处的局势,以及后来流亡的经历来看,他能够回国即位完全都是运气。若不是后来夷吾的儿子晋怀公年幼无知惹怒了秦国,重耳根本就没有机会回国即位,他这十九年的流亡生涯,恐怕不会再史书上留下半点痕迹。
夷吾的内外结援
夷吾的谋臣郤芮敏锐地洞察到了秦国的真实目的,于是就劝说夷吾说,你现在在外流亡,能不能回去就全靠秦国了。现在仰人鼻息并不丢人,能够得到真的实惠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就不要自作清高,该忍的就忍了,该低头的时候就得低头。只要你能回国得到国君之位,一切还不都是你说了算?
于是夷吾就同意了秦国的要求,答应把崤山函谷关附近的五座城池,也就是河外列城五割让给秦国。除此之外还给了公子絷大量的金银珠宝,以确保公子絷能够积极耸动秦穆公支持自己。同时夷吾的智囊郤芮还亲自跟随公子絷到了秦国,对秦穆公进行了大量的游说活动。
不仅如此,夷吾在国内还做了大量的工作来策反重耳的支持者。他允诺只要他们支持自己回国即位,就把汾水以北的百万亩田地封赏给里克,把负蔡的七十万亩土地封赏给丕郑。里克本来就是一个意志不坚定的摇摆派,丕郑与里克联合弑君也是为了荣华富贵,既然夷吾能够满足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他们得到这个许诺之后,立马改变立场,转而支持夷吾回国。
反观重耳,似乎什么都没有做。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直在那里装,国内派人去劝他,他装;秦国派人去谈条件,他还是装。本来他就已经处于劣势了,不积极地争取,反而一直在装仁义,也活该他继续在国外吃苦受罪,真是怨不得别人。
尘埃落定
公子絷回到秦国以后就把自己的谈判成果和所见所想都汇报给了秦穆公,国语在这个事情上还是不老实,说秦穆公认为重耳这么贤能,就应该立重耳啊,好像秦穆公就是一个老好人似的。然后公子絷就说,重耳这么贤能,夷吾这么愚蠢,我们应该立个不争气的才好控制啊,然后秦穆公就同意了。关于这段记载,我也只能说,你TM太能扯了吧?
图片来自网络对于秦穆公来说,得到了夷吾许诺的河外列城五,就等于打通了秦国进入中原的通道,从此就可以在中原叱咤风云,这才是他想要的。重耳要么是愚钝看不出来,要么是看出来了但不敢许诺,总之他又走了一步臭棋之后,秦穆公便下定决心支持夷吾了。再加上国内重耳支持者的反侧,二公子之间的均势被彻底打破,重耳在这次君位的争锋中彻底败北。
经过双方一系列的博弈,夷吾最终胜出。于是第二年(公元前650年)四月,秦穆公派兵护送夷吾归国即位,是为晋惠公。晋国的这一次短暂的内乱,在秦国的主导下宣告平定。
在国际上,晋国内乱的消息传遍了诸侯,霸主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抵达晋国的高粱(山西临汾),准备出手干预。听说秦穆公已经把事儿都摆平了,只好收兵回去了。临走时派出隰朋为代表,前往秦军,会同周王室派来的周公忌父、王子党一起扶立夷吾为晋侯。齐国在此次晋国内乱中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这也标志着东西方诸侯之间第一次发生了交集,从此以后秦晋两国也逐渐进入了中原国家的视线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