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95763/5e5780d767ebe3a5.jpg)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告子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颇有感触:孟子内心有一杆秤,不同等级的对象应该享受不同等级的待遇,天子的地盘至少千里见方,否则无法接待诸侯,诸侯之地,百里见方,否则无法供奉宗庙典籍,问题是鲁国的土地已经五倍于百里见方,如果圣人出现,鲁国应该是属于削减土地之列,还是增加土地之列?可以想象当时鲁国的将军们野心有多大?他们希望通过发动战争,让国土面积更大,为此不惜牺牲老百姓的生命!因此孟子告诫,作为一个侍奉君王的君子,有责任将国君引向正道,这就是仁爱!这就是爱民!
原文如下: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大意:
孟子说:“不先训练百姓就用他们打仗,这叫坑害百姓。坑害百姓的人,在尧、舜时代是不容许存在的。现在即使鲁国一仗就打赢了齐国,收回了南阳,这样也还是不行。
慎子顿时不高兴地说:“这真是我慎滑厘所不明白的了。”
孟子说:“我来明白地告诉你。天子的土地千里见方;不到千里见方,就不够条件接待诸侯。诸侯的土地百里见方;不足百里见方,就不够条件奉守宗庙里的典籍。当年周公分封在鲁地,是百里见方的一块;土地不是不够,但也只不过百里见方。太公分封在齐地,也是百里见方的一块;也不是土地不够,却只不过百里见方。现在鲁国的土地有五个百里见方那么大,你认为,如果有圣王出现,那么鲁国是在土地应该削减之列呢,还是在应该增加之列呢?不费力就把那里的土地取来并入这里,这样的事仁人尚且不干,何况通过杀人来取得土地?君子之侍奉君主,就是要努力把君主引向正道,立志于爱民而已。”
个人看法:
当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周天子失去权威,各个诸侯彼此相互争夺,因为发动战争从他国争夺土地资源与人口资源是国家迅速壮大的捷径,同时也是风险最大的亡国之举。一旦发动战争,必将相互残杀,生灵涂炭,对社会对老百姓就是最大伤害!
怎么规避这种行为?
身处侍奉君王身边的将军与大臣们责无旁贷,必须清楚的认识战争所造成的后果,能够和平,绝不战争,把君主引向正道是君子最重要的使命,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爱民如子,真正实现和平,为社会为民造福!
回到现实生活中,尤其是作为企业主或者高级职业经理人,如何保护公司长期发展的利益?如何让员工生活的更幸福?如何让消费者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与服务,不作恶!坚守经营正道非常重要,否则,就如长春长生生物制药公司,制售假疫苗,触碰道德与法律底线,导致经营者坐牢破产,公司彻底退市告终,于己于人,都没有任何好处!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81:引其君以当道
2018-11-19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