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文/微风唤云归
网图侵删可能是换了心情,代谢了周身的细胞,今日读《曾国藩家书》,息减了心中的傲慢无礼,读这些平淡的文字,心中竟有几分感动和羡慕。
今天的读书方法,大概算作精读,在原文的基础上,断句、解词、逐字校对,理解段落和字句间的情谊。
读《曾国藩家书》,我们不必站在事业的高度上,只需要回归家庭的出发点。(下文源自读“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家书”)
一、家书格式背后的思考
信的开头,是充满了仪式感的十四个字——“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短短十四个字,却充满了孝道,“儿子国藩跪在这里禀告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就像跪在家里面禀父母一样。在给父母寄送的每一封家书前,曾国藩都是这样的行文。
小学的语文课上,老师教我们写信的格式,开头一般是“形容词”加“名词”,例如,亲爱的朋友、敬爱的毛主席,然后另起一行写“你好”独立成段。
如今除了公文写作,书面的家书仿佛变成了奢侈品,因为要准备纸笔和信封,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寄信,这实在是不太经济的生活方式。当然,像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这样的家书集的存在,是这个浮华世界的一杯清茶,轻抿一口,便能让人回归平静。
如今的家书交流很少,我们与家人,特别是父母的交流一般是通过电话进行的。
“喂,妈/爸,……”
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就这样简单地开始了。电话是舶来品,传递着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它天然就缺少了东方的家庭观念。也许是一种自由和进步,但我们更少去感知自己“从哪里来”这样的人生问题了。
在今天电话交流的趋势下,并不是建议大家给家人打电话时,增加富有仪式感的繁琐的语言,只是希望与大家共勉,增加对父母的孝敬。
二、如何更加深情地表达自己的近况
“我最近挺好的,工作也很顺利,家里也都挺好的……”不知什么时候,我们都学会了概括,只言片语就把自己的生活现状讲完了。在家书里,我们不必像工作中那样理性的归纳,家事总是琐碎而感性的。
出门在外,很多人都是报喜不报忧,希望家人能够开心地生活,不要为自己担忧。曾国藩也是这样做的。
道光二十二年是西历1842年,这一年的中国遭受着西方的外侮,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即便是在京为官的曾国藩也慨叹“此刻光景已窘”。
曾国藩自有生活之法,又为家中债务彻底澄清,“余债无多”,开解父母,“此真可喜”。这份真情,是在不安定的日子里最真切的安定。
父母关心的还有自己的事业,“男近来每日习帖”、“代人作文”,虽然时世维艰,但有自己的事做,体现着自己在朋友间的价值,寻常度日,自然是父母心中的定心丸。
曾国藩深知自己的家庭幸福,才是让父母最放心的事情。“男在京身体如常,男妇亦清吉”,您的孙子孙女也要种牛痘了,放心吧,种牛痘的机构很可靠。另外,九弟的伤已经好了很多,我每日亲自为他调理,也请放心。
我想,这是让父母最放心的表达吧!自己的生活、家庭的生活都很好,亲人因我而受益。我在追求着我的价值,父母也该为我高兴。
家书是要寄送给家人的,当然应该大篇幅写自己的状况,以飨读者。
三、如何更加真挚地询问家人的情况
“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可能已经变成了电话里的一句客套话,可又有几份真情在呢?当然我相信大部分人还会有着八分真情,可曾国藩却表现出了十二分。
上次寄的家书您收到了吗,寄回去的鹿脯您收到了吗,蕙妹最近生活怎样呀……
询问家人的状况,不一定要从他自身出发,可以从交换往来的物品、喜爱的东西、爱好等来判断家人的情况。比如,“您最近养的花开了吗,你做头发了吗……”这样也能判断家人的状况,显得具体而真挚。
《曾国藩家书》带给现代人的启示有很多,但它既是家书,我们还应回归到家庭的角度去阅读和领悟。
注:《曾国藩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流传最广泛的书信作品,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2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内容涵盖修身、为官、处世、教子、养生等方方面面,极为广博,读来平平淡淡,背后却蕴育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这些思想精髓对当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同样大有裨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