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斜杠青年一词,何为斜杠青年,我特意查了一下百度,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思想活跃,不再满足于从事一项职业,常在工作之余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当作一份兼职来做,既可以增加一份收入,还可以充实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
有的青年白天是办公楼穿西服打领带的白领,晚上你则在健身俱乐部看见他的身影,他可能正是同学们喜欢的健身教练;有的青年白天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起眼营业员,节假日他可能正窝在家里奋笔疾书,为知名公众号撰写公众号文章;有的青年白天是幼儿园小朋友喜欢的老师,晚上却在网上做网络直播,是有名的时尚博主……正是这种职业的多样性使他们体验了不同的生活,有了丰富跳跃的人生体验。
其实斜杠青年并不是现在才出现,民国日期传奇才女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位斜杠青年,之前从各种媒体知道林徽因这个人,直到完整仔细地阅读了《你是那人间四月天》这部文集后,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
她出身官宦之家,聪慧美丽,阅历丰富,才华出众,虽经历青年丧父、国家战乱、弟死友亡、身患重疾等坎坷。但她并没有屈从于命运,先天的聪慧加之后天的勤勉努力,最终在文学、教育、美学、建筑学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她如同一枝出水白莲,傲世独立,她标志着一个时代,是那个时代的传奇。
首先她是一位诗人,她自幼受到很好的中西方文化的教育,天资过人,徽因情感丰富细腻,观察细致,她的诗好多是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季节的交替变换及自己心情的变化,充满真挚情感,富有灵气,她的诗清丽雅致,内容纯净、意境优美,是新月派里活跃的女诗人。
其中一首<<哭三弟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首诗不同于她以前的诗歌题材,感情充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弟弟恒的怀念,对当局落后机械的不满和对于未来的希望。悲愤之情溢于全篇,这也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的人对当时社会的愤怒呐喊。
林徽因从小在教会学校上学,少年时又跟随父亲出访欧洲游学,接触了先进的西方文化,她的英文跟中文一样纯熟,能够与徐志摩共同用英文探讨写作诗歌,她曾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学学术学位,又获耶鲁大学舞美设计学位,可以说她在美学艺术方面的造诣是很高的。
她学成回国后应聘东北大学教授美学和建筑设计课,还帮学生补习英文,她年轻活跃,阅历丰富,寓教于乐,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才女老师。新中国成立后,她还被聘为清华大学的一级教授。主讲《中国建筑史》,并为研究生开设了《住宅概论》专业课。所以说林徽因是一名合格称职的大学教师。
当然林徽因一生最大的成就还在于她在中国建筑学方面取成的成绩,她在这一传统男性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她少年游学欧洲时受友人影响,喜欢上建筑这一凝固的艺术,她在国外辗转求学,最终与爱人梁思成学业上殊途同归,学成归国后共同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早期在营造社工作,搜集整理中国建筑资料,实地考查测量古建筑,为梁思成后来编写《中国建筑史》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解放后,她在身患重疾的情况下,还亲自参与组织了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的工作,经过呕心沥血设计的国徽图案方案最终通过,代表国家形象永远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和梁思成还承担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虽然她最终没有看到纪念碑的落成,但这座凝聚了他们夫妻心血的作品永远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人们在缅怀纪念革命英雄的同时,也永远记住这座墓碑的设计者。

在未读《你是那人间四月天》这本书以前,我脑中的林徽因是一位温柔似水、才华横溢、不食人间烟火的江南才女,读过这本书后,我才更多了解了林徽因的另一面。她虽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大家闺秀,但由于特殊时代她父母的关系并不融洽,她母亲又是一个不善处理家事、封建保守、脾气古怪、没有文化的女人,所以她受母亲影响,性格上有急躁固执、争强好胜一面;她性格直爽、喜欢交友,写诗、聚会、抽烟、喝洒、骑马样样会,并不是我以前所认为传统的淑女,她个性鲜明,口直心快,美丽聪慧、又绝顶聪明,喜欢结识有才华的男性,与外国朋友交住密切,并不为当时的女性认可,并且她和徐志摩的关系也被人们批评。但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林徽因,中国的一代才女,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杰出女性。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林徽因虽然因为战乱导致疾病只活了51岁,寿命不算长。但她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勤勉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她在文学上留下大量诗歌、散文、小说,文学造诣深造,在中国现代文坛留下一席之地。她不仅富有浪漫的文学才气,更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能够走入偏僻的乡村实地考察测量建筑数据,为保护中国古建筑奔走呼吁。
林徽因接受过专业的美学艺术教育,对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在美学艺术方面也颇有建树,可以说是她开启了中国最早的审美艺术教育,正是她在文学、美学、艺术、建筑学方面的融合贯通,所以她才能担任设计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抢救改造传统景泰蓝此等大任,留下永恒不朽的艺术、建筑作品。她死后遗体安葬于八宝山公墓,墓碑上镌刻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几个字。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