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剑

作者: 江湖闻夜雨 | 来源:发表于2018-07-21 18:38 被阅读30次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马谡不守孔明军令,街亭战略要道失守,孔明被迫退守西城……

            “报!”一名探马小兵慌慌张张跑进阵营,“禀报丞相,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正向西城蜂拥而来!”这已经是第十一个来报信的小兵了,所报告的敌方军马也一次比一次多。

            孔明身边的两千五百名老弱官兵此刻都楞巴巴地盯着他,期待着这个奇才军师能够再次施展神通,逆转战局,保住西城和他们两千五百人的性命。然而孔明最后做出的决定让他们有些惶惑与失落:偃旗息鼓,大开城门迎接司马懿,全军上下不许发出一点声响,违令者斩!

            不多时,司马懿大军浩浩荡荡奔腾而来,眼前的景象却令他们瞠目:西城城门大开,两个小童正在门前扫洒。孔明端坐城楼之上焚香操琴,笑容可掬,仿佛正等候他们多时了。司马懿静静听着孔明的琴音,孔明弹奏的是《入阵曲》,这是一首失传已久的古老战曲,急急切切,雄浑低沉的琴音仿佛有百万大军从天而降。司马懿看着孔明微微一笑,教人取一面战鼓过来亲自擂鼓,鼓声浑厚,节奏不急不缓却让人感觉有凛然不可侵犯之势。孔明听罢,又抚琴一曲以相应和,不过这时的琴音已没有先前气势逼人,而是和缓柔畅,带有平和安恬的意味。抚罢,两人对视着,似乎都已经从对方眼睛里读出了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司马懿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让人察觉出的微笑,他放下鼓槌,下令全军后撤。

            次子司马昭心有不甘:“父亲何故退兵?我看那诸葛亮是在故弄玄虚,摆着疑阵吓唬我们呢!”

            “不,”司马懿带好头盔翻身上马,“我了解孔明为人,他一生谨慎从不冒险,城内要是有精壮伏兵,我们没有一个能跑得掉。”

            司马昭依旧不肯死心:“要不就让孩儿领五千军马进去探探情况,如果真有埋伏,孩儿算是为国捐躯,死也值了。要是没有埋伏,中了诸葛亮的奸计,让他跑了岂不可惜?”

            “愚蠢!”司马懿厉声呵斥道:“为将之道,重在爱卒。能不伤亡的,一个也不能有事。明知道有埋伏何苦硬要去闯?为父怎么做事还轮不到你来质疑。”司马昭突然明白父亲的退兵不是因为怕诸葛亮的埋伏,而是另有原因,至于这个原因是什么,他一时半会儿还猜不到。

                                                                                                                                       

            当夜,魏帐营内,司马懿正在伏案研究作战地图,司马昭在一旁侍立突然面露笑意。司马懿瞥了他一眼:“昭儿何故发笑?”

            司马昭没有立刻回答司马懿的话,而是转身对帐内的守卫军士们吩咐道:“本帅与都督有战略机密要谈,你们到外面候着。”

            军士们领命出去,此刻营帐内只剩下司马懿司马昭父子了。司马昭这才开始回答刚刚父亲的提问:“父亲,今天您放过那诸葛亮,孩儿大概知道是为什么了。”

            “哦?说来听听。”

            “孩儿认为您是害怕曹家对我们的迫害。曹家从曹操开始三代以来都对我们家心存顾忌,他们虽认可您的才能,但却时时刻刻都在防着您。这次要不是朝廷无人能用,也不会让您做这个大都督。现在魏国的心腹大患在于诸葛亮,吴国如今已经无人可用,君臣昏庸,小人当道,不足为虑。蜀国的刘禅虽也无能,但是有诸葛亮在还是不容小觑的。当今天下只有您是诸葛亮的对手,只要诸葛亮还在一天,曹家就不敢对我们怎么样,如果诸葛亮一死,我们难免就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孩儿说的没错吧?”

            “你只说对了一点,我确实是故意放孔明走的。但原因却不是这个。”

            “那是为了什么?孩儿想了一夜实在想不出第二个原因了。”

            “为父是为了那把徐君剑。”

            “徐君剑?”

            司马懿合上地图,缓缓说道:“你现在也这么大了,是时候告诉你一些东西了。你还记得史记上记载的那个延陵季子吧?”

            司马昭若有所悟:“哦!我记起来了,史记上说: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司马昭一字不落背下史记这个段落,转而发问:“可是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司马懿满意的点了点头:“背的不错,读书还算用功。季札是吴王寿梦的四公子,他在出使路过徐国的时候知道徐君想要他的剑,内心已经决定送给徐君了,但是因为季札有任务在身,来不及献上,等他再回到徐国的时候,徐君已经死了,他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前,以示他重信义。这个故事世人皆知,但是却很少有人想过徐君为什么要那一把剑?徐君大大小小也是一个诸侯王,什么宝贝没见过,他为什么单单就要季札那把剑?当时天下的宝剑有很多,有轩辕剑、太阿剑、龙泉剑、干将莫邪等等,可是就没听说过徐君派人去搜求过,由此可见季札这把剑绝不是普通意义上那种削铁如泥,杀人无痕的兵器,而是由于这把剑本身藏着的秘密。”

            “秘密?”司马昭从沉醉中回过神来,“没想到从史记中记载的那么一个小故事还能推断出这么多事情。那么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司马懿趁机教育了儿子一番:“所以我一直教导你们兄弟俩读书要认真,要仔细品味书中的每一句话,这才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我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搜寻这个秘密的答案,我曾到徐国遗址周边调查,找到许多上古遗留下来的残编断简,访问当地的传说故事,这么多年的比对研究,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当年季札的这把剑是尧舜时期的彭祖命人制造的。彭祖总共活了八百多年,世人为他编造一个故事,说什么他杀了一只鸡熬了一碗鸡汤献给上帝,上帝为了报答他让他去数数那只鸡有多少根鸡毛,彭祖数完一共八百根,于是上帝就赐他八百岁寿命。其实,哪有什么上帝,只不过是彭祖很懂得长生之法罢了。彭祖的长生法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为父认为它很有可能就藏在这把剑上。这把剑后来不知怎么的落到延陵季子手里,季子把它挂在徐君墓前后第二天当人们过去看的时候已经不见了。再到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也曾秘密在全国搜寻这把剑,但最终一无所获。于是秦始皇认为剑可能在海外,所以他派出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号称到海外去求仙,其实就是为了掩人耳目,他要找的就是这把剑。为父怎么也没想到秦始皇费尽心力都得不到的宝剑如今竟落到孔明手里。”

            司马昭更加困惑了:“在诸葛亮那?您怎么知道的?”

            司马懿捋了捋他的长须:“本来我也不知道,但就在今天在西城的时候他告诉我的。”

            “什么?”

            不等司马昭发问,司马懿继续说道:“你一定在想,今天我和孔明都没有说话,他是怎么告诉我的吧。很简单,我们用的是琴鼓传意。你一定还记得伯牙与钟子期的事迹吧。春秋时,琴师伯牙有一天在弹琴,心里面想的是巍峨的高山,樵夫钟子期恰好路过听出了伯牙的琴中之意,不仅禁感叹道:‘真壮观啊,仿佛看到了嵯峨的泰山’,伯牙以为他只是碰巧猜中,又弹奏了一曲,心里面想的是洋洋的海水,钟子期又听懂了他的琴音,感叹道:‘真辽阔,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汪洋。’伯牙激动地放下了琴,邀请钟子期就坐,二人以此结为了知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他的听音术却流传了下来,只是会的人不多。世人大多功利浮躁,他们认为听音术空而无用,雕虫之技,没法让他们富贵荣华,所以他们愿意花一辈子去学习求财术求官术,很少有人会去学听音术。当今世上只剩下我和孔明会这个上古秘术了。”

            “哦……”司马昭这一声“哦”带有惊讶又有钦佩还附着一些感慨与叹惋,究竟哪一种成分多一些,他自己也说不上来。他万万没想到在自己身边几十年的父亲还有如此深藏不漏的一面。

            “今天,孔明用琴音告诉我,他知道蜀国终究不是魏国的对手,但是他受刘备所托,定当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要在他活着的日子里我们不要过于侵犯蜀国,他也就尽了忠臣贤相的本分了,作为交换,死后他就把徐君剑送给我。”

            司马昭免不了一些疑忌:“诸葛亮向来诡计多端,您就不怕他骗您。我看他只是用缓兵之计拖住我们,好为蜀国争取时间发展国力。再说了,孔明什么时候死啊?如……如果……”司马昭偷偷看了司马懿一眼,不敢再说下去。

            司马懿笑着把他的话补充完整:“如果为父死的比孔明早,那不就永远拿不到剑了是吗?哈哈哈,昭儿啊,你还是太年轻了。孔明是个聪明人,我们能想到的顾虑他早就先想过了,蜀国早就是一具腐朽的空壳,灭亡是早晚的事情,我们只不过多给它几年时间残喘,成全孔明的英名罢了。我不骗孔明,孔明也必不骗我。六年后,等我们拿到长生术,益寿延年,活他个几百年,到时候魏主老去,新主年幼,一切权柄还不是要归于我这个元老重臣手里,我只要再随便找个借口废掉幼主,自立为帝,他们曹家几代人所做的一切努力,到头来都是在为我们司马家打天下罢了。哈哈哈……”

            司马昭也沉浸在司马懿绘制的美好蓝图中欣喜不已,不过他还有最后一个疑问:“父亲,您为什么说‘六年后’?”

            “为父刚才夜观天象,发现蜀国上方那一颗最大的将星陨落,为父掐指一算,其兆相显示蜀国六年后将会有一名最大的主帅死去,不是孔明还能是谁呢?”

            “高!父亲,高啊!哈哈哈”司马昭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恭维一番,霎时司马父子的笑声充满整个阵营。

            营帐外的将士和远在千里的魏国君臣都不知道,在这一天,他们掌管全国军事大权的大都督正在等待着一把剑,这把剑不仅能让他长生不老,还将割断魏国的喉咙。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天,魏蜀两军对阵五丈原,蜀国丞相诸葛亮病故,终年五十四岁。临终遗命:军中秘不发丧,全军班师回国,魏军若追赶,便将丞相生前对照自己雕刻的木像放置车中推出阵前,司马懿看到必然惊走。全军如令后撤,魏国大军果然前来追赶,见到丞相木像后又仓皇溃逃,一切都如丞相生前预料一般。蜀国上下都在传着丞相的神机妙算,丞相活着司马懿斗不过,丞相死后司马懿还是斗不过。蜀国史官在丞相的功劳簿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五丈原外五十里,司马懿呆呆地望着远处蜀军仓促撤军留下的滚滚黄尘,那个和他斗了半辈子的人就这么走了,他心里竟然还有一丝不舍:孔明啊孔明,这次是我最后送你的一个人情,“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下子你在世人中的形象更加光辉伟岸,不可企及了,希望你也能遵守我们的约定,不要负我。

            孔明总算是个信义长者,就在司马懿回军后不久,他接到了孔明秘密让人送来的一个长型木盒和一封信,司马懿急忙唤退众人,打开木盒,里面静静躺着一把普普通通的青铜剑,剑身还略有些斑斑锈迹,凭借他多年来对徐君剑的研究,他判定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徐君剑。可是,彭祖长生术藏在哪里呢?以他对藏宝规律的了解,他断定这种秘密的隐藏方式在剑身之内可能性比较大。果不其然,他轻轻用指背敲了敲剑身,剑身发出的咚咚响很明显在告诉他剑身是空的,他抽出腰间宝剑,手起一挥,本就破旧的的青铜剑瞬间断为两截。断剑腔内掉出一片竹简,上面刻着两句甲骨文:

                                                                                匡君救国,不寿亦寿

                                                                                魅君乱朝,寿亦不寿

            这就是所谓的彭祖长生术?司马懿突然想起自己手里还有一封孔明的书信,他慌忙取出信纸,书略曰:

            亮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故临终乃以肺腑之言诉之于君。亮知蜀国气数将尽,不久当北面稽首以事魏朝,然亮身负汉昭烈皇帝重托,不敢不尽心于蜀国,此君之所知也。故西城之前亮与君互为约定:亮之生日,君勿犯蜀地,亮死之后则与君之所欲徐君剑也。

            徐君剑者,上古寿者彭祖所制,自古以来难觅踪迹。春秋时季札得之,献于徐君,此后又遂不知行踪。亮随汉昭烈皇帝入蜀之时偶然得之,徐君剑遂不离亮身,常伴左右。世传徐君剑隐藏彭祖长寿之方,亮独以为不然。夫人生七十古来稀,岂有人而能生活八百岁不死,此必世人误解其意。亮以为寿者彭祖非生活八百岁,乃躬行仁义,扶危救难,贤名流传八百岁也,八百盖虚数,言其长久也。古之伊尹周公,正君心,尽臣节,贤名流传至今,虽蜀中三岁乳儿皆能道其事迹,此亦长寿也。愿君善辅魏主,忠心侍朝,待天下一统,勤政为民,赈救孤寡,贤者进之,不肖者黜之,如此则君之美名亦当长寿于青史也。

            亮之拙见,污染视听,君度其可用者采之,惟君自任。

            看来孔明早就猜到了长生术的秘密,不然他也不会写这封信给自己。司马懿觉得自己受到孔明的戏弄,顿时胸中火起,面目赤红,在腹中隐隐有一股暖流正要喷涌而出,终于随着司马懿“噗”的一声,一口浓血浇灭了帐内一根燃烧的蜡烛。司马懿看着自己喷出的鲜血,手里紧紧攥住那封书信,面目狰狞可怖:“什么匡君救国,什么勤政为民,你孔明有美名可以流芳千古,长寿于青史,我司马懿偏偏要用恶名遗臭万年,一样可以长寿于青史!”

            蜀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军攻占蜀国,蜀国灭亡。

            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中风身死。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魏国灭亡。

            吴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吴主孙皓降晋,吴国灭亡。

            自此天下政权归于司马,三国复为一统。

                                                                                                                                                        18.07.2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君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xk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