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831415/8707da2ec9286d58.jpeg)
4、山沟里的常春藤
走在藤校,伫立在校园里创校者的塑像前,仰视他们如炬的眼神。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学校是学生的,还是学生是学校的?‘’
如果学生是学校的,那么学生就得服从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格或将重塑,知识变成程序,思想或被禁锢,成才千篇一律。
如果学校是学生的,那么学校就会个性化的培养学生,因才施教。形象地说就是要让:松柏屹立高山,鲜花开于原野,老虎呼啸山林,雄鹰博击长空,鱼儿畅游江河,人民自由职业。显然,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应该有其不同的培养模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4831415/342cc950af7101aa.jpg)
带着这个问题,我继续走访了久居山沟里的两所藤校。一所是建于尤加湖畔的康奈尔大学,另一所是建在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小镇上的达特茅斯学院。康奈尔大学我已在第一篇里略有小叙,在此不再细述。值得一提的是那所特立独行的达特茅斯学院。
达特茅斯学院位于美国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小镇,距离哈佛大学约三个小时的车程,距离加拿大的边陲也不是很远。小镇上的人口不足两万,是一个风景无比秀丽的小城。
一条清澈的康涅犾格河绕城而过。小城的四周树木苍珑,大树环抱,春花冬雪,夏绿秋黄,闲云野鹤,美成自然。走进校园感觉更像个度假村。
![](https://img.haomeiwen.com/i4831415/a84f3f02020a576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831415/14564c291deca64d.jpg)
该校的办学初衷是为了让印弟安的年轻人能够和白人一样的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开设的。也就是说,这是一所开始时属于少数族裔的学校。像《感恩节》的设立一样,有着一种感恩的文化情怀。这种文化情怀注定了它的与众不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4831415/d962e641531bffdc.jpg)
为什么说达特茅斯学院是一所特立独行的学校呢?这事得从两百年前的一个诉讼案说起。达特茅斯学院成立于英国殖民时期的一七六九年,由依利扎维洛克牧师所创立,得到当时英国政府的批准。
十九世纪初叶,也就是美国独立战争过后不久,该州的政府官员欲将‘’达特茅斯学院‘’更名为‘’达特茅斯大学‘’。以此来切割独立和殖民时期的不同。这本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改个名字而已,而且又是升了级,比改前岂不是更牛了?就像我国的许多学院近些年来争相改名为大学一样。难道有什么不对吗?然而该校的校董们不干了。公然与政府对抗了。
在他们看来,教育应该独立于政治之外。不管是英国人办的还是美国人办的,教育的初衷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就当‘’授业解惑‘’。教育是服务于大众的事,应该保持它的中立性。也就是说,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办学和现代人办学其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都是树人立德,授人以渔,礼谊邦邻。
![](https://img.haomeiwen.com/i4831415/b73f82058a9a7747.jpg)
教育绝不是为了特定统治集团服务的。于是达特茅斯学院的校董们一纸诉讼将政府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不想改变该校的办学初衷,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为辅。他们居然赢了。这种办学宗旨一直坚持至今。所以,达特茅斯学院的本科教育一直稳居美国大学的前茅。其本科毕业生是其他藤校研究生争夺的宠儿。
直至现在,该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一直以来都不为城市的灯红酒绿所迷恋。仍然坚守着当年的坚守。像一棵火凤凰在那深山中盛开怒放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4831415/0d4c60c62acb5ca2.jpg)
走完八所藤校,我发现了八所藤校的各自不同。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风格,甚至可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否各用一句话来概略它们呢?比如说,哈佛是政商的摇篮,想当行业领头羊的请向哈佛去。耶鲁和宾大是建筑师和艺术家的陋室,是工匠们突发奇想的地方。普林斯顿人喜欢仰望星空,那里是爱因斯坦在浩瀚宇宙寻梦的地方。布朗和达特茅斯学院坚守着小班化的教学模式,艺术芬围比较浓烈,本科教育与众不同。它们都在借着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各领风骚,屈指独数沧桑。
别了,藤校,你见证了几百年来先生们的沧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是教育的一片蓝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