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73759/348eed8e5633e828.jpg)
文 | 典典的蟹妈
大燕与匈奴漠北一战,双方死伤无数。此后议和,边境安宁,四十年光阴倏忽而过。
这一年中秋,秦府柳氏夫人迎春率两儿两媳两孙在祠堂祭拜。柳迎春年过五旬,鬓间华发丛生,她面容舒展,神色平静从容。目光落于秦万安牌位时,她双眸中饱含柔情。
“万安,四十年了。倘若你还在世,此时当与我共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此刻,老管家秦洪气喘吁吁从外跑来,他闯进祠堂,连声呼叫夫人,顾不得施礼,上前将一封书信递与柳迎春。
柳迎春乍接过书信,目睹信封落款,手微微一震,待拆开书信,尚未读完,忽觉天旋地转,向后倒去。
祠堂内乱作一团,呼唤声不绝于耳。秦大郎延平急命秦洪请郎中速来,秦二郎延定与妻子搀扶母亲到内室歇息。
(一)
这是一封来自漠北的手书,落款人秦万安。
秦万安没有死。万安万安,万福金安,逢凶化吉。—— 这是秦万安幼时母亲常对他说的一句话,二十岁那年他随大燕军队出征漠北时,这句话应验了。
那一场战役,杀得天昏地暗,尸首成山,鲜血染红了戈壁。秦万安从死尸堆里爬出,弯弓搭箭射入敌军主帅胸膛,背后突遭袭击,一阵剧痛之后,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醒来时,他躺在一个帐篷里,身边是一位番邦女子。她为他包扎护理背后的刀伤,她的笑容像戈壁滩上升起的太阳。他口渴,疼痛难忍,他眼前浮现出远在故乡的寡母和柳氏夫人,在他临行前再三叮咛要活着回来,还有两个儿子抱着他的膝盖依依不舍,一个三岁,一个两岁。他挣扎着想爬起来,却力不从心,不得已躺下,昏睡过去。
秦万安再次醒来时,大燕与匈奴已然议和,结为兄弟之国。大燕同意岁贡银两和绢匹各十万,匈奴欣然接受,从此休养生息。
(二)
在郎中的调理下,柳迎春悠然醒来。往事历历在目,如做梦一般。
那一年战事结束,秦万安遇难的噩耗传来,柳迎春哭干了眼泪,若不是上有婆母,下有两儿,她宁愿追随秦万安而去。数十万将士葬身漠北,尸骨无还。秦万安不过是遇难将士之一。无人能知,这数十万英魂,能否换来边境平安,再无战事。
此后,大燕朝廷嘉奖阵亡将士,秦万安亦在嘉奖之列。朝廷按级别为阵亡将士补偿抚恤,加封其未亡人为诰命夫人,特许其子进庠序、入察举,优先晋爵。
柳迎春整顿精神,专心服侍婆母,教育两子,不作他想。唯有夜深人静之际,暗自对着明月落泪,祈祷秦万安在天之灵保佑妻儿老小一生平安。
秦母虽有贤媳侍奉,但终究思念英年早逝的儿子,她日夜啼哭,数年后郁郁离世。
柳迎春拿出书信,忍着眼泪一读再读。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在祠堂牌位上祭拜多年的已故之人,竟活着走了下来!
秦万安在信上说,若不是那位游牧的番邦女子搭救,他恐怕早已客死他乡。番邦女子名琉璃。此后多年,他多次承蒙琉璃一家的照顾,才得以在漠北存活下来。
几年后,他从前来边境贸易的大燕商人处得知,秦万安已成大燕阵亡名单上的人。他心中不禁暗暗叫苦。此时倘若回去,他恐怕无法解释偷生之事。当年的大燕皇帝生性多疑,必定治他欺君通敌之罪,怕是连累故乡妻儿老小。此前多次战事,曾有误报战死却随后归家的将士,一律被治过死罪。
从此,他隐姓埋名称万安,在漠北咬牙生存下来。感念救命之恩,他娶了那位番邦女子,下决心忘掉前尘往事,奈何心里像有一根弦拴在故乡,他觉得只要一息尚存,总有一天会回到那里。
四十年来,秦万安身在漠北,心在大燕,独在异乡为异客,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亲人。他不知母亲是否安在?柳氏夫人和两个儿子是否安好?鸿雁每年南归又飞回,却无法为他传递音讯。他与番邦女子琉璃育有一子延兴,他时时教导延兴,故乡在南方的大燕国,他盼望有一天能重返故乡。
他黑发人等成了白发人,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去年,大燕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新皇帝曾率军参与过漠北之战,他知晓当时战况。为了加强与匈奴关系,颁发诏书,令流落漠北的幸存将士返乡,与家人团圆。
秦万安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他连夜修书,由驿使快马加鞭送至大燕都城,辗转送到柳迎春手中。
柳迎春合上书信,百感交集。她站起身来,走到窗前,透过珠帘,望着窗外皎洁的明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原来,过去四十年的明月,一直有秦万安与她在同一片天下赏看。四十年前,她与秦万安五载夫妻,琴瑟好合,情深意笃。原以为漠北一战,从此阴阳两隔,她心如止水。但从今夜往后,纵使天涯再远,月圆,人心亦团圆。她回到案几前,命丫鬟秋菊拨亮烛花,铺平信纸,提起毛笔书写回信,告知秦万安母亲已逝,两子已成年,同意秦万安携番邦妻子返乡省亲。
半个月后,秦万安书信又至,信中提到,他已与番邦妻子动身,一个月后归来。
(三)
菊花盛开的季节,秦府上下张灯结彩。
秦万安回到了阔别四十年的故土,他望着秦府的黑漆大门,想着自己当年离去时,还不曾如此辉煌。夫人柳迎春站在门前,他恍如隔世。当年那个端庄秀丽的女子,已然两鬓成霜。她身边的两个中年男子,原来就是他离开时两个年幼的儿子!两个儿子身边各有一孙,他从两个孙儿身上,依稀看到一点当年两个幼子的模样。
“迎春,是我辜负了你!”秦万安走上前去,俯身要拜。
“快快请起,”柳迎春迎上前去,与丫鬟秋菊一起,扶住秦万安,“兄长万万不可这样。你能活着归来,我已深感万幸。如今儿孙满堂,哪里有什么辜负不辜负的话。”
兄长?秦万安心中一惊。柳迎春在回信中还称自己为夫君,为何见面改称兄长了?难道已经把他当成客人?
延平、延定分别携妻子拜见父亲秦万安。秦万安一手拉着延平,一手拉着延定,热泪盈眶。众人也跟着抹泪。
琉璃携子延兴拜见柳迎春,延兴称其为母亲。柳迎春面含微笑,弯腰扶起琉璃和延兴,向琉璃连声道谢几十年来照顾秦万安之恩。
老管家秦洪今日一早便在十里长亭接到少爷秦万安,见他年少归去,年老归来,不由得老泪纵横。他在府门前叹惋老夫人伤心早逝,无福与死里逃生的少爷再见一面。
“今日重聚,本是喜事。大家都进府说话吧,莫要站在这大风地里流泪。”
柳迎春言毕,众人皆随她进府。厨下已准备好酒菜,只等夫人一声令下,开宴。
席间。延平、延定与延兴逐渐熟稔,三兄弟轮番向柳迎春和秦万安敬酒。柳迎春示意延平和延定,莫要冷落了延兴之母琉璃,三兄弟这才又向琉璃敬酒。琉璃本是番邦女子,酒量了得,区区几杯酒,根本不在话下。但今日阖府团圆盛况,却令她心生疑虑,莫名担心。酒过三巡,她竟略有醉意,忽然站起,向柳迎春行了个大礼,说:
“感谢夫人的礼遇。我随万安回故乡省亲,是怕万安一去不复返。待省亲完毕,还望夫人容万安和我再回漠北。我已习惯漠北游牧,那里是我的故乡,有我生身父母。”
一时间,举座皆惊。秦万安欲言又止。他此番归来,见柳迎春不曾改嫁,抚育二子成人,早已心生愧疚。漠北乃蛮荒之地,非久居之所。他携家离开漠北,原本想在大燕寻得一席之地,从此安居乐业。他欲留下,又担心柳迎春容不得琉璃。没想到琉璃趁着酒劲儿,说出了一番傻话。
柳迎春心下如明镜一般,她安抚琉璃坐下,款款道来:
“姑娘放心。我与万安结为夫妻不过五载,抵不过你与他夫妻数十年恩情。他若弃你而去,是为不义。当日漠北一战,死生大限,我也是宁愿他另有妻儿,也不愿他从此不在人间。我已近花甲之年,有儿孙承欢堂前,夫复何求!所谓重聚,不过是一了死生挈阔的相思之情而已。我与万安,当下只余手足之情。”
秦万安的心沉了下去,他分明看到自己与柳迎春之间隔开了一条天河。
“迎春,我……”
“兄长不必多言,我已明白你们的来意。你和琉璃、延兴在府上暂住不妨。待延平回禀圣上,求得安排,再作商议。”
(四)
不知不觉,秦万安在故乡盘桓一月有余。延平向官府禀报父亲还乡之后,朝廷迟迟未有安排。
回到故乡当日,秦万安祭扫了父母双亲之墓。秦母中年守寡,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习武,报效国家。不料却因战事讹传死讯,致伤心而逝。若无此一劫,颐养天年,也未可知。
想到此,秦万安涕泪纷飞,椎心泣血。忽听墓后有沙沙作响之声,他警觉跳起,还未至墓后,却见一个黑衣人匆匆逃离,隐入树林之间。
自此,秦万安在秦府外走动之际,总觉背后有人跟踪。他没有向柳迎春提起,怕给她带来不安。故乡物是人非,他感到陌生。
天气转冷,落叶纷飞。此时漠北,大雪纷飞。琉璃思念漠北双亲,催他回去。是去是留,秦万安心中犹疑不决。谁人不知,大燕匈奴之争,无非是为了生存环境!
有一天夜里,月色皎洁,柳迎春在延平、延定的陪伴下,来到秦万安和琉璃及延兴在秦府的下榻处,急急敲门。
“兄长,请你与琉璃姑娘和延兴今夜收拾行装,速速离去。延平在官府的朋友传来密报,往日素来不睦的张府,已罗织你通敌罪名,上报朝廷,不日前来拿你。”
“怎么会是这样?”秦万安惊讶不已。
“张府长子现已官至散骑常侍,其父死于漠北战事。据传,是他撺掇当今圣上发布诏令,让流落漠北的大燕幸存将士归国的。”延平加了一句。
秦万安想起了墓地所见的黑衣人。漠北那一场战事,活下来的人很少。秦万安的幸存,已然遭人嫉妒。
“我已安排妥当,让延平和延定一路护送你们三人过雁门关。从今往后,无论朝廷发何诏令,千万不可再回。”
“你我,可还有相见之日?”
柳迎春抬头望了望天边明月,说:
“大燕、漠北同此一月。见此明月,即见迎春。”
雁门关外,延平和延定目送父亲秦万安与琉璃、延兴三人策马渐渐远去。这一路走来,颇多凶险,兄弟俩杀退了多个跟踪的黑衣人。两人想不明白,父亲,到底得罪了谁?一个从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将士,为国杀敌尽忠,却有家难回。战死有功,幸存有罪。父亲,他来时是客,去时也是客。从此之后,只怕真的天涯永别了。
兄弟俩策马返回关内,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