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台灣行走日記書台湾旅行·在路上
岛上日记书 Ⅲ 台湾庙宇里的中国传统

岛上日记书 Ⅲ 台湾庙宇里的中国传统

作者: 木子匕禾页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23:11 被阅读35次

    2017.3.20  南头/新竹  多云

    曾有一个段子写到,在日本你能看到盛唐遗风,在韩国你能看大明乐礼,在台湾你能看到传统民间信仰,而在大陆却只能看到某些圈养在景区中付钱消费的文化遗产。

    这话或许过于夸张,但也不得不联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的文化之根应何处寻觅,如何栽培?

    记起本科之时,许纪霖老师过来开中国文化的课程。他曾说过,当前中国处于现代性发展不完善之时,痛苦地摒弃了许多旧有文化后,觊觎于快步迈向现代化,一切都导致了畸形的缺乏文化根本的「后现代性」的出现。

    五四以来,更迭的文化运动,我们一直被启蒙、被祛魅,“神灵”的意象被解构得荡然无存,引进欧美、乃至苏联的“现代概念”也试图拯救民族,为民族注入应有的理性。但百年来的实践,却又不得不引起另一番思考:如此“简单粗暴式”的文化洗涤,真的让本我民族绽放了生机与活力么?民族“祛魅”之后,真的充满了正义与理性了么?

    传统如何继承,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台湾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或许值得思考。

    在台湾,我见到了不少的孔子庙。孔子庙这一文化符号,历经过各种文化运动后,渐趋在大陆社群的文化记忆消逝。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孔子及其庙宇等一整套符号价值体系,被以“牛鬼蛇神”进行修辞定义,湮没了本身作为内涵价值的符号意指。隔海的岛上,当权者为了宣扬执政的合法性而进行截然相反的策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政策推动下,教育推崇文言古文,传统礼仪,儒学宗教化、并与本土道教、佛教、甚至基督教等贯通,形成新的符号体系。这套符号体系,甚至还体现在其对道路的命名上,如“博爱”“忠孝”“仁爱”等。

                                                                                 「新竹市孔庙」

                                                                               「埔里镇孔庙」

    在新竹的孔子庙,见到父母带着孩子过来上“国学班”。鞠躬拜孔子,读《论语》,解读意思给小孩子听……年轻的父亲觉得,小孩子接触些传统的观念如“礼让别人”“正直”等都很重要。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儒学教导的几大核心观点。在台湾,许多生活的细节上,可以看得见这种传统教育的痕迹。不管顾客或店员,买卖过程都要道谢;下了公车乘客与司机道谢,司机再回以感谢;公车上即便很挤,博爱座上依旧留有空位给需要的老人…… 有时候与陌生的台湾人聊天,会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人与人之间保有起码的亲近与信任。

    传统文化的保留,另一方面体现对仪式的敬畏上。我曾写过关于我家乡潮汕的仪式分析。台湾的民间宗教,乃至宗教仪式,与我家乡大同小异。祭拜神灵,或出于对未知的恐惧,或出于美好愿景的寄托,用衍生的仪式,表达对敬畏。而仪式本身便承载着文化,映射出一个族群的生活本真与内涵。

    在祛魅了神性的今天,精神的信仰反而显现出重要性。承载文化的仪式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对商品与消费的崇拜。我们不断加快对商品的消费速度,这过程也在不断消耗我们的理性意识。当社会出现这么一种风气——唯以赚钱、消费为目的的生活方式,我们开始为达到目的而为所欲为,解构了的神灵不会再制约“我”的行为,祛魅后独立的“我”可以完全不顾秩序与法规,为了金钱而生,为了金钱而死。这固然可怕,却又不可否认,我们的未来存在此般风险。

    妈祖庙里。一位阿嫲看着我来回的巡视,笑脸盈盈地走来,用台语轻声地教我如何进行祭拜仪式。我也轻声地用潮汕话回阿嫲。

    “瓦明噶,多谢哩哈”

                                                                                「浦里镇妈祖庙」

    「图文/木子匕禾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岛上日记书 Ⅲ 台湾庙宇里的中国传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yr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