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备课环节,我会首要关注课上能不能启发学生 的思维,能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理想中的课堂,课上着上着老师不见了。我还有努力一段努力空间。本周二送课结束,我有隐隐的难受,课中做减法,我做到了吗?课中突出小组探究,让学生有深度学习和合作的机会,我做到了吗?课上努力让学生站到前台,生生互动的机会与创设,我会引导吗?于是就有了我课后的煎熬。
信息技术加持下, 课上让学生始终保持一个紧张度,教师着眼于任务型与问题型课堂设计,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调动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技术在赋能,教学及时在反馈,尽可能在顾及和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我格外珍惜。话说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当下,时间节奏这么紧张下,常态的教学我们更要有预设,有准备,有思考。时刻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用智慧浇灌,而我更清晰明白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教学上技能技巧事第二位的,那么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扎实的学识。我们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工作,意义非凡。每每想起这些,我更加坚定一堂好课是需要多多磨合与反思的。送课活动,不仅仅只是展示技术赋能的展示,对于陌生的学生,陌生的空间,更锻炼我的扎实课堂组织应变与设计能力,本周在第三次授课圆的认识(一)之后,我觉察到:1、时间把握上不严谨,就是重难点和对学生学法指导的不够精准。2、板书缺失其实就是预设太少,讲到哪就是哪。3、没有尽最大能力去关注到每一个人,生生互动与深层次的思考我明显处理得不够好。常态课就是缩影,也是最能历练我们扎实学识与技能技巧的机遇,我该从眼下着手解决问题呀。
珍惜眼前学生和环境,珍惜历练机遇,好课多磨更需要多思,牢牢把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放在前面,我是引路人,必须方向正确。我在加油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