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榆中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 刘一明
那童子出得门来,高叫道:“甚么人在此搔扰?”
猴王扑的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扰。”
仙童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
猴王道:“是。”
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 ,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猴王笑道:“是我,是我。”
童子道:"我家师父讲道,还未说出原由,教我来接,想必是你"。猴王道:" 是我,是我",此中深有妙义。外诚求仙,内道相应,
又道:“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以接待,想必就是你了。”噫! ! ! 此等处不得师传,枉自猜量,修行的自外而来,则内无可知吗? “可以接待,想必是你”,
“认得唤来归舍养”也。〈这句来源出处【作者:张伯端】
【年代:宋朝】
【诗文】:
金翁本是东家子,
送向西邻寄体生。〈十二地支五行生旺死绝,金翁长生在巳,帝旺在酉,受气在寅,胎在卯,养在辰。寅卯辰代表的是东方〉
认得唤来归舍养,
配将姹女作亲情。
猴王笑道:“是我!是我!”此乃口传心授之火候, 不知天下修行人,当外面有修行的来,肯去接待,认得就是你乎?亦不知认得是你,原来是我乎?
童子道:“你跟我进来。” 这猴王整衣端肃,随童子径入洞天深处观看:
一层层深阁琼楼,
一进进珠宫贝阙,
说不尽那静室幽居,
直至瑶台之下。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
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
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
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
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
历劫明心大法师。
“祖师端坐台上,两边有三十小仙侍立台下。”此正认得是你,原来是我之秘。这个秘,仙翁分明说出,人多不识。
〈 祖师端坐台上,即是易经山地《剥》卦的最上一阳爻也;代表祖师,两边有三十个小仙,即《剥》之下五阴爻,五六三十也。剥是易经的一卦,全名是山地剥,山在上卦,地在下卦,最上面是一阳爻,下面的五阴爻,每个阴爻以六表示,根据爻位如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五六三十是剥卦的五个阴爻乘以代表六的阴爻之和是三十)
夫天心未复是你,已复是我;未复者《剥》之上爻,已复者《复》之初爻。欲复天心,须要在《剥》中下功夫。《剥》之上爻辞曰;“硕果不食,君子得舆。”
盖顺而止之,〈山地剥,地为顺,山为止,所以是顺而止之〉,不使阴气剥阳于尽,将为返还之本,祖师端坐台上,正得舆顺止之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74994/e1094df2c55970a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74994/68efd6f916f21ec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74994/05f10fcd811aa754.jpg)
诗曰:“大觉金仙没垢姿”者,脱离群阴,真空之谓也;〈垢姿表阴〉
“西方妙相祖菩提”者,
复返正气,妙有之谓也;
“不生不灭三三行,
全气全神万万慈”者,
真空妙有,不生不灭,
全气全神,三三行满,〈三乘三是九,八卦阳爻以九代表,阳九是仙,阴六是凡。〉
体化纯阳,〈阳九〉万万功成,
德配天地矣;
“空寂自然随变化”者,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
“真如本性任为之”者,
一念纯真,应灵不昧也;
“与天同寿庄严体,
历劫明心大法师”者,
道成之后,为金刚不坏之体,
与天齐寿,历劫常存,永为无漏真人。
非深明天心之大法师,其孰能与于斯乎?
〈人心不是天心,人心是山地剥,天心是地雷复,人心五阴剥阳。天心一阳复阴。
剥卦复卦互为综卦,综卦是告诉我们相同的东西,因为立场相反,位置相对,观念见识就完全不一样,比如剥卦复卦都是一样相同的五阴一阳,看的立场相反,站的位置相对,就得到意思相反的剥复两卦,同样的生命,迷的观念立场为凡,悟的立场观念为仙,力凡,
山地剥卦,地球强大的引力压力终会将地上的山剥堕于大地起伏,比喻众生业力象大地一样,剥落众生轮回于六道三界起伏,
地雷复卦,地球向下的压力虽然强大,也有强雷向上动复,就象人类发射的火箭,动力强大,动力大于地球压力引力,冲出地球,不受地球控制,比喻追求仙佛的众生,不愿受无明业力牵引轮回,心能性力大于业力无明力,明心见性,动破无明恢复本性。〉
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
猴王道:“弟子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
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
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
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甚么?”
猴王道:“我也无父母。”
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
猴王道:“我虽不是树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
祖师闻言,暗喜道:“这等说,却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
明心之法,全在由山地《剥》而返地雷《复》之功,若不知明心之法,一举一动皆是人心用事。天心不见,便是“小人剥庐”,何能到的与天齐寿庄严之体乎?
但此明心大法,人不易知,亦不易行,非可侥幸而就,必须牢把念头,立志长久,期于必得而后已。曰“十数年方到”曰“既是逐渐来的也罢”,其提醒我后人者,何其切欤!
提纲曰:“心性修持大道生”,盖修持大道,心固不可不明,而性亦不可不见,若不见性,心无所体,不能到真空之地,此性所当急知也。此等语,莫作闲言,大有深意,一切学人,误认气质之性为真性,遂勉强制伏,终归顽空下乘之流。殊不知此乃后天之假性,而非先天之真性。
〈心性,心有人心天心,性有圣性凡性,心是阳,性是阴,易经系辞讲: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壮,〉
故祖师道:“不是这个性。”真是脑后棒敲!叫人吃惊矣。
曰:“我无父母”,曰;“却是天地生成的”,则是秉之天地生成之性为真性;受之父母血气之性,非真性可知矣。真性者,即灵根之继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
猴王道:“那十二个字?”
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正是: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毕竟不知向后修些甚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
“取个姓氏,叫姓孙”,空而不空也;“起个法名叫悟空”,不空而空也。
曰:“好!好!好!今日方知姓”;曰:“好!好!好!自个叫做孙悟空”。知得此性,悟得此空,则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
有无一致,色空无碍;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
弃后天顽空,而修先天真空;方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本立道生,生生不息。
虽口有性,其实无性;虽曰悟空,其实不空。故结云:
“鸿蒙初辟原无姓,
打破顽空须悟空。”
诗曰:
灵根育孕本先天,
藏在后天是水铅。〈水中铅金〉
悟得真心明本性,
不空不色自方圆。
大觉金仙一诗,空寂真如,语语透露识得天心方是大法师也。
然欲尽其心,则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心之微妙而完成大道矣。
猴王志心明礼,自东而西,凡以求知其性也。曰:"我无性",曰:"我无父母",曰"想是树上生",曰:"恰是石里长",盖因既生之后为尘欲所染,而渐失其先天之性,遂不知为东方震木之物,亦即为西位兑金之体,〈兑金之体,受气(金气)胎养在震木,成熟于兑金〉岂有不弃其天造地设的家当耶?
故须菩提大发慈悲,曰:"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古月老阴不能化育儿男,婴细正合本论。仙师已实发性中之妙,无庸复言。猴王曰:"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又曰:“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世人识得好字、姓字、空字之义,便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者。故曰:"鸿蒙初开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但欲觅见先天之真性,须从后天而深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