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批《诗经——甘棠》

作者: 铁导的快乐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1-12-09 21:21 被阅读0次

记得上次在讲《鹊巢》那一篇的时候,曾经介绍过召公姬奭。

这是一名在西周王朝时的三朝老臣,封疆大吏。同时也是个被人们爱戴的好官。

文中还介绍了一首《诗经》中的诗词——《甘棠》。主要是歌颂和纪念召公在做西周宰相的时候,政绩斐然,让百姓安居乐业。死后连他所种的一棵树木百姓也不舍得砍伐的故事。

作为一个作者,最善于的便是站在一个或者是多个角度来评价问题。

无论历史上的召公是不是真的那么明如镜、清如水。最起码,在《诗经》这样的经典文献中,能够将赞美他的诗词留下来,可见当年的召公的所作所为一部分上还是得民心的。

《诗经》之中有很多颂歌,虽然这些颂歌的成诗条件已经无可考究了。但这些诗词也给我们留下了研究召公这个历史人物宝贵的文字材料。

《甘棠》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召公在世时所住的一所房子里种的那棵梨树。‘甘棠’其实是一种梨树,现代学名叫杜梨,别名叫棠梨。

甘棠(杜梨)

诗中描写的这颗梨树,是种在召公家的院子里的,也是他生前亲手种下的。

整首诗三句话,每句不仅写召公的这颗梨树,而且还用这颗梨树顺带评价了他应这个人的性格,也反映了周围的人对召公的态度。诗中的词句虽然短小简单,但寓意深刻。而且也能带动读者思考一些问题。

三句话的第一个半句是一样的‘蔽芾甘棠’。‘蔽’这个字本身就有遮蔽隐蔽的意思。‘芾’其实是有小树干和小树叶的意思。‘蔽芾’从字面意思上将就是有小树叶和小树干遮蔽。引申起来就是茂盛茂密的小树荫。

这句话本身就有主宾倒装的句式,所以正确的文字顺序应该是“甘棠蔽芾”。但作者为了能强调“甘棠”这个主题。这才把“甘棠”这两个字放到后面。

第二个半句,三段最后一字有所区别‘勿翦勿伐’、‘勿翦勿败’、‘勿翦勿拜’。这三句话本身是使动句,没有主语。但也能让大家看懂主语——大伙儿。所以‘翦’、‘伐’、‘败’、‘拜’这四个字在这里都是动词。

‘翦’这个字做动词的时候是做修剪,裁割的意思。‘伐’本身就是砍伐这样的意思。‘败’其实更是使动了,意思是使其败。最后一个‘拜’在这里是“掰”的意思。

这里要解释一下,好好的果树,为什么要掰呢?

因为一般果树上果实结成之后,通常都会在长出的新树叉上再结果子。而新树杈要比过去的树叉长得高很多。人们为了能一直方便地摘果子,都会从它身上掰掉已经长成的大树杈,以求每年都能方便摘果。这其实对树本身是一种伤害。

诗词中最后一个半句为‘召伯所~’,诗中分别用了‘茇’、‘憩’、‘说’这三个字。‘茇’原本的意思是树木的根,在诗中引申意思为住所。‘憩’原本意思为休息,引申意思是午睡。‘说’通假‘悦’,意思是愉快的。而这里引申为娱乐的地方。

诗词中最关键的立意是用“甘棠”这种树木,来指代召公的住所,也来引申成他这个人。

梨树这种果木,比其他树木生命力脆弱一些,不好好照顾就会枯死。而通常守着果木的人们又不愿意让它长得特别大。但我想《甘棠》的作者其实希望这棵树能长大一些的,所以才说“勿剪勿拜”。

因一般树木长大了,尤其是值得纪念的人所种下的树,通常都会被四里八乡当做一种供奉和信仰物。

说到这里,铁导想到《庄子.人间世》中有个故事。说有一棵栎树,被人们奉为社神,就因为这树太大了,几千头牛在下面乘凉都能遮得过来。粗几百丈,高目及之处见不到树杈。

神树

但是这么大的树,却没有木匠愿意砍它。于是庄子便向一个木匠请教原因。那木匠说主要因为这种树在木匠行当中被叫做散木,木制松散不易成型。即使是做出了东西,也很容易坏掉。所以对木匠而言,这种大树根本没有用途。

说完这话的木匠当晚便做了个梦,梦见这棵刚刚被他批评没用过的大树和他说话。

树说:“我要不是长得这么大,木质松散,不就早让你们砍掉了?你说我没用就没用啊?难道我该羡慕那些有用的树吗?比如瓜果梨桃?每年都要被人们剥夺果实吗?”

之后庄子议论说,这树木往往长到一两围粗的时候,通常都会被人当成木桩来用,从而砍掉。三四围的时候,通常想做房梁的人就会惦记上。七八围的树木,做棺材的人会砍伐它。所以树木,从小到大任何规格都有可能被人盯上砍掉。而这些价值,往往低廉且不可再生了。

但如果树木长到了故事当中百抱之围,那么就会躲过被砍伐的灾难,而成为神祇。而它的作用就成为了为更多人乘凉和祈福的工具。

我们再想想哈,做人甚至当官儿是不是这样的道理呢?

做一个普通百姓,你只需要对家庭和自己负责。有的时候还会力不从心。

做一个小官,清明廉洁,庇护一方百姓。但能够成就的作为也有限。

如果一个大官,能在众人的拜谒下,用人民赋予他的权利和政治资源来庇护更多的百姓,甚至兼济天下。那么怎么会不收爱戴呢?

只是人并不是树木,它不会被动的承受人赋予它的作用。人是有贪欲的,正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那些贪官。不仅一心追求权利,而且还祸害当地百姓。这样的官员,是不会像召公这样受人爱戴的。

人民的名义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推选一个领导者,一个官员。是希望官员能为百姓谋福利的。这才是人民赋予官员权利的根本。

当然在我们如今的社会看来,虽然周朝是奴隶制社会,很多王朝政策不仅是不得民心的,而且是凶暴残忍的。而周朝的大官都是王侯推选出来的,并不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且还说不定做过什么让现代人看不惯的事情。

但我们还是要带着历史背景来看待这个事情,因为毕竟当年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和如今是非常不同的。百姓对于好官的认知和要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看待是非对错的价值观都不一样。而这些也都是评价历史人物不可或缺的条件。

而这首《甘棠》,同样也给我们表现了一种召公的私人生活。他爱种树,喜欢在树下睡个午觉。也许他自己也希望这棵树能长得更大,带给自己更多的阴凉。

这种闲适的感觉,也让我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关键是“德行”才能让陋室值得铭记。

相关文章

  • 歪批《诗经——甘棠》

    记得上次在讲《鹊巢》那一篇的时候,曾经介绍过召公姬奭。 这是一名在西周王朝时的三朝老臣,封疆大吏。同时也是个被人们...

  • 诗经-甘棠

    许久没有学习诗经了,今天再次翻开,今天学习诗经甘棠 甘棠 蔽芾(bifei)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ba)。 蔽...

  • 与《诗》同行(30)

    《诗经》——召南篇——【甘棠】 一首怀念召的诗歌。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

  • 与《诗》同行(46)

    《诗经》——召南篇——【甘棠】 一首怀念召公的诗。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

  • 《诗经》中的典故

    《诗经》中的典故: 甘棠遗爱: 这个故事出自《诗经》甘棠,这首稍微有点争议的诗。有的说《甘棠》是在赞美召公,有的则...

  • 甘棠遗爱——《诗经·召南》第五首《甘棠》赏析

    原诗: 《诗经·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 诗经·召南·甘棠

    诗经·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

  • 恒译诗经(九)蔽芾甘棠,勿剪勿伐

    《诗经·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 《诗经》16 甘棠

    《诗经.国风.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 与《诗》同行(十六)

    不读诗 无以言 甘棠——棠梨树,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 《诗经》——召南篇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歪批《诗经——甘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qq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