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第一季度
不能外出,几乎天天抱着书本,那阵子,把家里的名著扫了一遍。
写下了几篇读书笔记,阿来的《尘埃落定》,杨绛的《我们仨》,《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同时,和学校的步调一致,对学生进行着网络学习的同步安排,每日里批改作业,并进行总结。
两个孩子也同样如此,读书,作业,预习,也都一一兼顾着。
第一季度的大事儿,应该说是一次网络分享,在千聊里,天冷的原因,课生的原因,恐惧的原因,设备的原因,总之是打着哆嗦完成了一次授课。
如今想来,最大的问题还是自身的性格问题,在表述上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与生俱来的缺陷,使我面对语言表达,存在着无法克服的障碍。可我挺佩服我的这种无知之勇,居然能够答应做网络授课这样的事情。
虽然经历一次失败,但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短板,未来的日子,越加思考克服。
第二季度
六月份底,一次不小心,又把自己折腾感冒,紧接着,左脚大脚趾甲被蹭掉,自己为自己做了一场手术,又卧床休息了半月,不能动弹。
不能动就读书,把学校里的专业书籍又扫读一遍,王晓春的班主任系列,陈宇的,田冰冰的班主任专著,还有于永正和余映潮的课堂实录,并书写了学习笔记。
参加网研社活动频率升高,读书会每周日的读书私享活动,也努力做到每周五都到场。
这一季度的大事件,应该是网络小说的写作,开始付费,每日更新四千字,每月有近千元的收入。
作品成功与否是一回事,我对自己的挑战是另一回事。
这样的书写让我明白,任何时候,一旦进入了某个领域,就必须要接受这个空间的一些纪律约束。
就如答应上网课,就如答应做分享。
第三季度
这个季度的大事,应该是杏研社的年度网络分享。
整个七月,就把自己交付在足迹的回眸与整理中,虽然只是一个小时的分享,也整理出近万字的内容来。
相对于网络授课,这样的形式应该自主得多。
紧接着,在张文质的行走教育团队里,做了一次分享,从而开启了日更的模式。
同时,还陪伴在女儿身边。
开学就要读高二的她,在情绪上有着极大的波动,一个假期,也就一个月的陪伴,努力的安抚之余,陪伴着看了许多电影,聊了很多与人生,兴趣,梦想之类的话题。
再然后就是回家帮父母收秋,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了。
之前网研社也有日更,那个日更的形式颇为自由,想在哪里书写就在哪里书写,这样的日更已经坚持有四百多天。
而这一次,要求在简书日更,并且在小打卡小程序里打卡,到现在已经日更一百多天。
无论哪个地方的日更,都告诉我一件事事情,坚持一条路走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季度
这一季度,最大的事件,就是河南教师读书会布客说的分享了。
这本书本来读得很久,放在案头也是最久的书籍。
因为熟悉,因为翻阅得多,有许多收获。因为分享,又重新做了梳理,从内容的筛选,从ppt的制作,都格外的上心。
代老师要求仪表,又特地购买了新衣服,甚至学习了画个简单的妆,让自己看上去有一点精气神儿。
战战兢兢地过去后,得到了代老师的肯定,心里也算是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压力。
同时,十月份上旬,网络小说完结,彻底把时间空出来,做了更多与网研社活动契合的活动参与,也算与班主任工作彻底吻合起来。
结语
总之,这一年,感觉自己很有一种悲壮的勇气。
第一季度的无知之勇,第二季度的无畏之勇,第三季度的承担之勇,第四季度的接受之勇,无论哪一种活动,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虽然说已经年近四十,学习呀什么的都已经是无效之举。
可是,与我而言,读书与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日不读书,感觉日子就缺少了一种滋味儿。
因为读书与写作,给自己有了一种勇气投递的底气。尽管这种底气,有时候还是一种盲目。但于我自己来说,也算是一种敞开自己,亮出自己的举动吧。
这一年,阅读后,推荐的十本书——
文学作品五册
1.杨绛《我们仨》
2.阿来《尘埃落定》
3.刘慈欣《三体》
4.汤汤《小野兽学堂》
5.金·爱德华兹《不存在的女儿》
教育作品五册:
1.刘大春《认识几个字》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王晓春《班主任诊疗手册》
4.肖培东《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
5.陈宇《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