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特别闷热,睡得不太踏实,迷迷糊糊中居然第一次梦见了教学上的问题。
这几天我一直思考知识巩固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同一地区、同一所学校、同科目老师上课时知识讲授差别并不会太大,最后决定学生考得怎么样的关键在于落实。
最近深入分析,我在教学中,对于知识落实这一块是有所欠缺的。
不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没有建立框架,检查没有做到位。
这和我的意识有关,总觉得不用特别巩固,再次就是教授的班级比较多,4个班两百多人,检查显然没有那么多精力。
认知里总是觉得做起来很难,因此就一直没有去落实,动得脑筋也比较多。
02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确定了重复式、框架式、背诵式、练习式多措并举。
首先是重复,记忆是在重复中进行的,重复是同遗忘做斗争的最有利的武器之一。
现在决定采取的策略是对整册内容框架结构的重复,每节课前都带同学们复述一遍,力图在多次重复中加深记忆,把记忆从考前突击变成每日回顾。
建立章节框架图,把每一课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每课一张纸就能梳理清楚。
一册课本四课内容,四张A4纸就能完成。这样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就有了把厚书读薄的能力,越学越容易掌握规律,越学效率越高。
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多次反复的画框架图,增强对本学科的把握。
03
关于背诵,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一定必不可少,理科都需要背公式,更不用说知识点繁多的文科了。
梳理出一段时间必背知识,然后留给同学们自由背诵的时间,比如一至两周,然后集中在一节课检验背诵的结果。
既有分散又有集中,有效巩固学生的记忆。
文科一定要突出背诵的重要性,学完一册内容,我们要首先能记住重要知识点,能重述并最终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具有这门课程的基本素养。
以往我总是侧重于去谈论比较空洞而无法衡量的爱国意识的养成,当然这也是最终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但是如果基础知识不牢固,学完一个学期,连几个基本的概念都无法描述,那么学科素养就无法形成,那些建立在学科素养基础之上的精神提升更是无从谈起。
无论教学怎么改革,背诵和记忆都将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一定要抓牢并落实好。
04
最后,是在记忆之外,却又很重要的部分。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教育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近几年来,对学生的关注也有所减少,差不多一个月了,200多个同学的姓名还没有记全,也没有单独找同学分析过成绩。
上完课就离开,与同学的交流很少。
以往我总觉得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
如果能多花一点时间,找同学分析一下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学习中的困惑,甚至是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可能对本学科的学习都是一种促进。
我们读书时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老师关注自己,找我们分析成绩,给我们指点,往往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
这个是虽然不是直接的背诵任务,但是却深刻影响着背诵的效果。
写在最后:
我想说的是,写作真的是促进自我思考和成长的利器。
如果我没有开始写作,可能问题会一直存在而不自知。
我们不深入思考,往往觉得问题是外界造成的,甚至会心生不满;但是我们静心分析的时候,就能更客观的分析,并积极寻找对策。
希望通过这些改进和落实的措施,能够让同学们有效的掌握现阶段的知识。
用写作反思工作,为工作助力,是我近期思考的方向,加油!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
第41篇,1308字,共39889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