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采桑子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07:25 被阅读0次
夜读:采桑子2

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欢聚短暂而离别漫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到处漂泊,永不分离的赞词。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

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命意不同。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

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这样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

这些是作者独具的感情,所以写得那样真实而独具特色。此词从江楼月写起,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

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清和柔婉,含蓄蕴藉,令人遐思无限。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相关文章

  • 采桑子·夜读

    晚来雨细还轻寒,风起须臾。 风静须臾,座有嘉宾影与吾。 移灯读尽荒唐句,行也欢愉。 卧也欢愉,妙在无人不在书。

  • 采桑子·夜读

    向来不解攻书苦,独坐寒窗。久坐寒窗。笔下生花留墨香。 不凭才学追名禄,归也无妨。行也无妨。纵剑天涯走四方。...

  • 【21041】采桑子•夜读

    书中真有颜如玉?长问无休。长问无休。独夜寒灯、谁意更遒遒? 清清皎皎窗前月,恰似悬钩。恰似悬钩。孤影霜心、恰似也寻...

  • 夜读书2

    读汪曾祺老爷子的散文每每被其折服,生活百态,柴米油盐皆成文章!夜深了,老爷子的《 做饭》读的正爽,明明晚饭已经吃饱...

  • 夜读·宋词(2)

    “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这是《宋史》对宋初作家钱惟演的概括,爱读书、爱藏书、爱编书、爱写书,近乎痴...

  • 夜读·唐诗(2)

    唐初三、四十年间,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诗风痕迹。士大夫们争相效仿,以绮...

  • 夜读故事(2)

    成为同桌之后,他们两就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同学,两人一起出没在教室,食堂,运动场,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学习。此外,他的...

  • 夜读:忆秦娥2

    这首《忆秦娥》的上阙,写春天的夜晚,女主人公惊醒于箫声,因望明月而思远方的夫君,见柳色而忆惜别之情景。“箫声咽,秦...

  • 夜读:浣溪沙2

    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

  • 夜读:浣溪沙2

    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采桑子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xf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