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如今时代进步了,做饭不是用液化气,就是天然气,再不然直接用电。不过这些做出来的饭都不如用柴火烧出来的饭菜香,有味道。
小时候大人做饭,孩子们就在灶台待着,等大人需要烧火的时候,把火烧起来。每次我都帮母亲烧火,再大些的时候跟着奶奶生活,每次烧火都乐呵呵的跑过去。
在冬天,最美好的去处莫过于厨房。我极其怕冷,而烧火取暖最直接、效果最快的方式。一点点引燃柴火,直到火光照亮了额头,原本阴暗的厨房仿佛一朵硕大、明艳的花朵正在怒放。不需多久,那些熊熊燃烧的火焰,那种穿透肌肤的火热不由得让我热血沸腾,我内心欢愉。
我喜欢烧火,小时候如此,长大也是。婚后的日子都是婆婆做饭,我则坐着烧火。特别是过年期间,那每次做饭我都是抢着烧火。
婆婆每次都会辟些木材,树根之类的东西来留着烧火。
而小时候,家家户户一年到头都烧柴火,时长没有烧的,有时候一起伙伴出去玩时,看到树枝,树干之类的都会拉回家留着烧火。骑着三轮车走在路上的时候,甚至都会装车上带回家。
小时候的柴火都是农作物,一般都是玉米收完之后,玉米拉回家堆起来,需要柴火的时候,就可以弄回去烧锅,收割下来的玉米皮干了以后留着烧火,冬天里剥玉米后的玉米芯也是留着烧火。
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农作物收割以后都用来烧火,小麦,豆子棵,芝麻杆,辣椒棵,花棵,就这样,仍然有不够烧火的时候。
每当秋天时分,树上的叶子一片片落下来,在地面形成一层时,母亲都会用耙子把树叶搂起来,装进车里拉回来,跺起来,留着烧火用。
小时候每到做饭时,在泥土砌成的柴灶旁,听着烧柴声、炒菜声,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
有人说在厨房里烧火会减少一些对生活的迷茫,亲近乡下柴火也会消解一些人生的忧伤。这里应该就是尘俗生活的核心吧,灶膛里熊熊燃烧的柴火也是寒冷人生的希望吧。
小时候会把烧火当作一个快乐的游戏,长大后,倒觉得是生活的一场仪式、一个纪念。人生的风会把我吹得僵硬,它的阴影也会把我的额头变暗,我默默地坐下来,引火烧火,或静坐凝神,或无限遐思,让火擦亮我的眉眼,让光与热吻在那里,印在那里,留在那里。
每次回家远远望到厨房外袅袅升起的炊烟,就觉得快到家了,如今看来那是乡下柴火燃烧出来的乡愁和诗。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越来越的农村人烧起了液化气,电器。而我却觉得家里的厨房始终要有一个烧火的灶台,那是真正烟火的所在。
上次刷到一个视频,一个网友分享烧火的视频,不同的柴火发出不同的声音,烧田秸秆的是呲呲的声音,烧玉米秸秆是沙沙的声音,有网友评论说,这声音听着真舒坦,可以缓解压力。
如今再听,却觉得是幸福的声音,一种不可言说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