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赛克形态不是视觉形态
原文:视觉偏重连续性、同一性和连贯性,因为它是从书面文化派生出来的。
书面文化的成果是视觉偏好。原始社会没有透视习惯,小孩子也没有透视习惯。透视是一种把空间视为连续连贯的视觉习惯,为什么近处的东西比较大,远处的东西比较小,是因为我们认为近处的东西与远处的东西是处于同一空间,是连续空间的组成部分。
孩子画画是不考虑透视比例的。比如下面这张图。

但是为什么孩子长大了以后,会开始按照透视原则来做法,这是读书的结果。
原文:马赛克能被看见,正如舞蹈是看得见的一样。但马赛克不具有视觉的结构,也不是视力的延伸,也不是重复性的,而是非连续的、歪斜的、非线性的,宛若富有触觉感的电视形象。
如果这句话是在电视篇一开始就讲的话,可能理解电视是触觉感的形象会更容易一些。
马赛克的特征就是相邻的两块并不是连续的。
下面这张图近看,任意两个色块是没有联系的,组合起来没有可见的意义。但是站到很远的地方看,能看出河湾人家。

早期的电视贴近看大概就像这个样子(现在电视高清了,贴近看基本上已经看不到马赛克点阵)。
麦克卢汉认为:对触觉而言,一切事物都是突然的、出乎意料的、新颖的、稀罕的、奇异的。这就是麦克卢汉一直说电视是触觉的原因。
电视的马赛克还体现在内容组织上。一部电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电视机是不同内容的拼接。
2、视觉就是盲人摸象
原文:通过拼音文字延伸的视觉,培植了分析的习惯,它只能感知到形态力量中的一个方面······具象派艺术就是这样做的。
切分分割的视觉习惯只能感知到形态力量中的一个方面一个瞬间,把它分离出来。
就像下面这张图,视觉传递的只是一个瞬间一个方面,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电视改变了人的感知经验。他们不想干专门化的工作,他们热望着担任一个角色。
3、电视的谋杀
刺杀肯尼迪总统的嫌疑犯被人刺杀,肯尼迪谋杀案因此死无对证。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卫士在电视摄像机的照射下麻痹迟钝了。
原文:电视使人着迷和参与的力量,简直不需要这个多余的证据,就可以表明它对人的感知所施加的独特的操作过程。
看到镜子,就会忍不住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当镜头明白对着人,没有人可以无动于衷。自拍就是镜头使人着迷和参与,无论是发布什么内容,大部分都是以自拍配图。
之前谈到电视具有的强制参与性,一直是以观看者的角度来说的,观看者与被观看者,其实是一回事,都被电视给吸引了。
原文:电视上的教员都被学生赋予了超常而神秘的人格魅力,大大超过了课堂里的那种感觉。
麦克卢汉认为电视的深度卷入性质,让学生对电视上的教员产生崇拜。
原文:与其说电视是视觉媒介,毋宁说它是一种触觉-听觉媒介,它使我们的一切感官深刻地相互影响。
肯尼迪的葬礼体现了电视使全国人民卷入一种仪式过程中的力量。如果我们是在报纸上读到葬礼信息,我们不会有参与感。如果我们是在电影上看到肯尼迪的葬礼,我们也不会有参与感。我们在广播上听到肯尼迪的葬礼,我们大概也只会谈论,而不会有参与感。
电视篇到此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