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鲁迅之妻朱安
那时的她,或许还不懂,每个人的命运,在这滚滚红尘中,都如细碎流沙,不值一提。
这一世,她的父亲为她取名为“安”,希望她一世安好。
她出生于江南的灰瓦白墙下,天生就拥有江南山水的几分灵气。在她刚学会走路时,总喜欢拉着邻家的小哥哥在小巷中东奔西窜……她,天真、活泼、热情、善良……一切的一切,都是世间最美的光影。只叹,那少女的灵动,在世人的眼里,仅仅是不安分。在那年,滚烫的热水浇熄了本属于小女孩的浪漫。她强忍着疼痛,眼睁睁地看着那双,欲踏遍天下的脚儿,被裹成“三寸金莲”。那一刻起,她的双眸开始黯淡,耳边萦绕的,不过是一个女子应遵循的伦理纲常……
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不曾读书,但女红着实不错,加之那安静温和的性子,招得好些提亲的人。无论如何,她都会记得,周家的人前来提亲。她细细地换上她以为最好看的衣裳,端庄地走到堂屋,她礼貌地向那周夫人行礼,周夫人不停地夸赞。她听得脸泛红,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目光便移向别处。无意间,她瞥见了桌上的一张黑白照,她走上前,细细观看,那照片上的男子眉目似远山般坚毅,又似碧海般深邃,掀起心海上一层层涟漪。或许,第一次,她对自己的婚姻有了幻想;抑或许,头一次,她开始期待婚后的日子,他们举案齐眉,相守一生。
她的婚事,便如此,定了下来。
可她一眼倾心的周少爷,在定婚第二天,毅然选择了留洋,在周太太满怀歉意上门拜访时,她温顺地向她问安,并言:没关系,我可以等。她定是一个死脑筋,认定了,就不会改变。纵然注定了,此生的她,只能作为铜香炉里的一炷香,明知结局苍凉,也要看一眼那扇雕花的窗……终于,在第七个年头时,她的周少爷回来了,她破涕而笑。她,该出嫁了。这些年的苦楚,她以后要细细讲给他听。
那晚,她坐在床头满心期待地等待那卓尔不群的男子。女子终其一生,只有一次穿上凤冠霞帔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最受他人欢迎和瞩目的时候。她想:他快来了吧!红盖头被掀开的一刹那,她不见他那温柔的笑容,只瞧见了他眼中的一片冷峻。她支支吾吾,半天才挤出“老爷”两字。他什么也不说,扔下红盖头,扬长而去。她心里泛起一股酸涩,难道自己不够好?第二天,他奔赴日本读书,而后,她也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她释怀了许多。她立志要做一个好妻子,她要替他为这个家尽孝。她相信,终有一天,他会接受自己。可是所有的幻想,却在一个女子的出现后,彻底被打破。他说:平儿,是我唯一的妻。
唯一的妻?那我呢?在他的世界里,她终究还是出了局,又或者说她从未入局。她一再忍受,这么多年,她尽心尽力地侍奉公婆。可她越活越卑微,卑微到最后,心自成灰。照着铜镜,此时的她,早已不像年少时那样的纯洁与干净,岁月留给了她一张因长年操持家事而变得又黄又干的脸,远远无法与平儿的天真美好相比,她不禁发出了一阵心殇凄然的笑。她想当面斥责他的无情,但她不忍,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怨不得他人。那年,定亲后周太太上门道歉,她的母亲震怒,下令毁约,都是她坚决地不愿,她终究放不下那一双似远山般坚毅的眉目……
她只是想问问,他是否听到她如珠落玉盘般的心碎声?他可看到她跌落到尘埃里浑浊的泪花?她的不甘与眷恋,她的痴情与隐忍……
我想:若她懂词,她定会吟诵得,如泣如诉,子字血泪。她会吟唱:误入风尘非吾所愿,前缘注定无力更改,若能换得自由身,愿将山花插遍,不恋繁华红尘,惟愿素衣前行,从此散淡村野,安静度过余生。
于她而言,今生,父亲带着最美的祝福替她取名为安,可她却从未言安。
于他来说,在那复杂封建的年代,他并未解除与她的婚姻关系,与她做了一世名义上的夫妻,亦是对她最大的怜悯与慈悲。
岁月,将她的身子弯成一弧,可她的生命却如草芥如蝼蚁,风一吹,便散了。
生无人爱,死无人伴。
眼前,尘土被风卷起,如一层薄纱,迷离了夕阳的余辉……这个名为“朱安”的女子,孤寂地被遗忘……
一世不言安
网友评论
枯了华年
——三寸金莲
质雅腴润,人淡如菊
历史遗恨
人生尽处是荒凉...
喜欢 喜欢 期待佳作…🌹🌹🌹
加油!期待作者以后的创作!棒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