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家文艺调频
『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❹ 碧云天外天无涯,芳

『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❹ 碧云天外天无涯,芳

作者: 简书_红豆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09:30 被阅读2114次

「淡淡幽情」音乐聆赏碧云天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話說鄧麗君歷時三年完成的【淡淡幽情·宋詞精選】唱片在1983年推出之後,對她的歌唱生涯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推進作用。1985年,一個神秘的電話,改變了鄧麗君在大陸的"名聲"……


【1】碧云天外天无涯


【淡淡幽情·宋詞精選】第四首:范仲淹  蘇幕遮·碧雲天

蘇幕遮·碧雲天

作者: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張藝術格調高雅唯美、詞曲和製作都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重磅巨制,改變了人們對她一貫的感覺,這份情繫古典的淡淡幽情不僅在港臺和全球的華人世界掀起了思古的熱烈反響,也令中國大陸意識形態領域對鄧麗君“靡靡之音”的批判出現了冰釋的罅隙……

范仲淹  蘇幕遮·碧雲天 (焦墨  亂草版)

而令大陸改變對鄧麗君的“看法”,至為"關鍵"的,卻是緣於有一位大陸的年輕記者,當年給鄧麗君打了一個“關鍵”的電話……

是你打來的電話

1982年,大陸出版了一本《怎樣鑒別黃色歌曲》的“官方指引”,而鄧麗君是主要批評對象。【淡淡幽情·宋詞精選】的熱銷,仿如暗夜裡吹來一陣春風,讓冰封的凍土有了一絲鬆動,鄧麗君的歌,在國門初開的神州大地上,似乎開始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改觀”……

范仲淹  蘇幕遮·碧雲天  (步驟1  初稿)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1985年初春,中國大陸爆出了一條非常轟動的新聞。當時的《北京青年報》記者通過越洋電話採訪了鄧麗君!大陸報紙就此進行了專題報道和廣泛轉載。這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背景下,十分出乎人們的意外。

范仲淹  蘇幕遮·碧雲天  (步驟2  完稿)

因為《北京青年報》代表的是官方宣傳機器,導向性十分鮮明。而在這之前,鄧麗君的聲音在中國意識形態批判中是被作為“典型”進行嚴令禁止的。那麼,這一突破性的採訪和報道,是否意味著漸漸走出文革單一“樣板”藝術模式的內地,文藝的“春天”,真的到來了呢……

范仲淹  蘇幕遮·碧雲天  (調墨)

在相對閉塞的上世紀80年代,傳統紙媒具有絕對的宣傳話語權,而且在資訊基本依賴報紙傳媒的內地,當年的《北京青年報》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深受全國各地讀者歡迎。這張全國發行且發行量非常大的地方性報紙,由於"身份"特殊,在當時也具有一種譽論“風向標”的意味。

范仲淹  蘇幕遮·碧雲天  (局部)

《北京青年報》亦不負“青年”之銳氣和擔當,而這位吃螃蟹的記者,名字也十分響亮。他,叫——關鍵。他的採訪掐的十分到點,剛好是鄧麗君32歲生日的那一天,而鄧麗君剛好從日本回到新加坡的寓所休整。

一九八五年一月三十日零點二十二分。北京——新加坡。

“您是鄧麗君小姐嗎?”
“是。請問您是哪一位?”

范仲淹  蘇幕遮·碧雲天  (真草版  原版 )

當鄧麗君得知打電話來的是《北京青年報》的記者,同時也是一個她的歌迷的時候,她顯得有些遲疑和吃驚:“什麼,北京?”抓著話筒,一向在媒體採訪面前淡定自若愛打啞謎擅開玩笑的鄧麗君這一次不淡定了。

溫柔妖嬈的鄧麗君

她一邊思考,一邊猶疑地說:“我現在……很驚奇,能有電話從北京打來。”或許,這個標誌性的地名早已在她內心留有某種特殊的印記。祖籍河北的她,當然知道北京離她的家鄉大名府不遠,但那似乎只是夢裡的“故園”,現實中,太多的“現實”讓她對那裡的一切諱莫如深……

范仲淹  蘇幕遮·碧雲天  (真草版  拓印 )

1982年的香港伊館演唱會上,曾有一個歌迷上臺送花。鄧麗君一向喜歡和歌迷在臺上調笑互動,那一次,當她習慣性地問對方(尤其是帥氣的年輕男歌迷)“貴姓”、“多大年紀”、“結婚沒有”、“哪裡人”等“隱私”問題時,對方一句“我是北京來的”著實讓鄧麗君停拍2秒。

鄧麗君1982香港伊館演唱會

只一剎,鄧麗君語氣變得嚴肅起來,沒有繼續“追問”下去,而是很禮貌地道謝之後,停止了互動,重新開唱,此舉讓人看出她對兩岸關係的微妙心理變化。

而這一次,關鍵的採訪,應該說帶給了她不一樣的信號。在她看來,自己生日的這一天突然傳來大陸方面的聲音,確實很令人“驚奇”。

紐約時報雷恩(右)與英國BBC廣播公司傑西爾(左二)專訪鄧麗君。

當聽關鍵称贊自己普通話說得好時,鄧麗君開心地笑了,并熱情地表示:“我們是中國人,就應該講自己的國語呀!”

鄧麗君多次受聘出任台灣金鐘獎主持人(圖為鄧麗君為作家三毛頒獎)

一陣寒暄之後,關鍵切入正題,他問鄧麗君:“鄧小姐,您看過《中國青年報·星期刊》刊登的訪問您姑母的文章了嗎?”

鄧麗君在台灣國家文化資料庫中的圖片彌足珍貴

鄧麗君聞言立刻有點興奮起來,她激動地說:“啊!我今天才看到,這篇文章寫得很好,看完很讓人感動。”隨即,她又動情地說:“我這是第二次得知老姑的消息。第一次是去年,也是從內地的報紙上看到的。現在忽然得到這麼好的消息,我覺得是找到了自己的根!”

心願 —— 我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和他們見面

“那您有沒有想過有機會能跟老姑見面呢?”關鍵緊接著試探性地問道。其實,當時兩岸還沒有三通,這個問題很關鍵,但也很敏感,既不好直接提問,也不容易直接回答。關鍵也是有經驗的記者,這個“有機會”給了鄧麗君一點思考的緩衝。

台灣中國時報紀念專刊

鄧麗君畢竟是見過場面的明星,對此,她既沒有拐彎抹角避重就輕,也沒有三緘其口避而不答,而是很誠懇也很外交辭令地表示:“我過去和老姑沒有見過面,但我很高興她們的身體這麼健康。我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和他們見面,更多地瞭解上一代的情況。”

香港明報鄧麗君紀念郵票

關鍵向鄧麗君介紹了內地聽眾對鄧麗君的喜愛,同時也告訴鄧麗君,大陸的青年都在為國家建設努力工作。

你沒有見過我,我沒有見過你 年輕的朋友在一起呀比什麼都快樂 溜溜的她喲,她喲我喲,嘿嘿嘿~~嘿嘿嘿~~!!

鄧麗君聽後十分開心:“把中國建設好,這是海外僑胞和海峽這邊和那邊中國人的共同意願,居住在海外的中國人都很關心內地的建設。我在香港看了一些報導,知道內地現在提倡現代化,提倡文明禮貌,提倡建設,這些我都覺得很開心。”

有時我也托白雲,有時我也問藍天,向你問候……

生活 —— 最喜歡的書是《唐詩三百首》

“您除了忙於工作,業餘生活怎麼安排?”這是當時內地青年十分關心的熱點,關鍵在採訪中也分秒必爭。

“我的業餘生活不很豐富。”鄧麗君的回應可能有點出乎關鍵的預料。她說平時都在家裏吃早飯,然後自己打掃房間。下午通常看書,聽聽音樂,傍晚六點左右慢跑三十分鐘。

成名之後的鄧麗君在香港宣傳的海報

讓關鍵“驚奇”的是,鄧麗君說自己最喜歡的書是《唐詩三百首》、古詩詞和中文小說。而她最近剛剛讀完茅盾的名著《子夜》,她說:”這本書寫得很好,講得也很深入。”

初出道時的鄧麗君與張帝等歌星獲頒酒場駐唱執照

不知不覺,電話打了近一個小時。鑒於當時的政治環境,登載出來的談話內容顯然是抽取了其中更“積極”的話題,而有些內容,或許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無從可考,但在當時,這樣的溝通對話,已經十分不容易,也具有相當的勇氣了。畢竟,這次採訪,打開了大陸與鄧麗君之間的“心門”。

這次通話用了53分鐘,兩人愉快的談話將要結束時,鄧麗君一再囑咐:“我們是朋友,今後要加強聯繫呀!”

斯人已逝,唯歌聲永存……

這被認為是中國大陸新聞界對鄧麗君的第一次正式的新聞採訪報道。 關鍵採訪鄧麗君並寫了專題報導發表之後,全世界有近200多家報刊和通訊社都作出了反應,關鍵也因此成為當時的風雲人物,更成為鄧麗君與大陸的"聯繫人"。

歐陽修  萬葉千聲(焦墨  新版)

隨後,官方漸漸解凍了鄧麗君的歌曲,而關鍵也主編出版了紅極一時的獨家授權版《鄧麗君自選演唱歌曲225首》和《鄧麗君抒情歌曲集》。這兩本歌曲集為鄧麗君正式在大陸得到“正名”,可以說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個小心願,常在我心田……

不久,大陸流行歌曲開始了模仿港臺的翻唱式“原創”。第一批流行歌手幾乎是100%地摹仿鄧麗君,這在當時也成為一種被官方默許的“流行”。各地唱片公司也相繼包裝出如廣州的劉欣如,北京的田震、程琳、段品璋、趙莉、王菲等一批“大陸鄧麗君”,鄧麗君的歌曲,改變了"中國歌曲"只有美聲和民族兩類唱法的“傳統”。

人生,有時是不是一場單程?

世事總是無常,30多年過去,回首這段歷史,只嘆造化弄人,鄧麗君的"夢想"最終沒有實現。值得欣慰的是,這次採訪打通了鄧麗君與內地的某種壁壘,讓更多的歌迷能真正聽到她的心聲和歌聲,而兩岸的統一,仍任重而道遠,斯人已逝,唯歌聲永存……


【2】芳草无情却有情

蘇幕遮·碧雲天
作者: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異常珍稀的台灣金聲版【淡淡幽情】卡帶

說起宋代詞人,總是讓人更多的想到蘇軾、柳永、李清照、陸遊這些以宋詞為傳世經典的文人雅士,不過在宋代最傑出的十大詞人中,范仲淹作為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其作品中投射出的凝重和靈動,卻也有著另一番獨特的氣度和韻致,有別于同時期的很多詩人所寫的傷春悲秋之作。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的詞和他的散文一樣,往往有著一種虛實交錯的視角,也總是在字面意韻之外,又折射出超離詞句架構本身的深遠立意,讓人不僅沉浸在夢幻與現實生動的情緒變化中感悟人生,同時也在疊變的景物描繪中感受到深刻的思想內涵,一如他傳誦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傳遞的高遠意境,雖身處困境,但依然對世界抱懷深切的關照,對人生充滿積極的達觀。

碧雲天·芳草地 —— 景色的“夢幻”組合與內心的“現實”矛盾

范仲淹一生的論著很多,詩,詞,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愛國憂民,反映社會現實的好作品。名篇有散文《岳陽樓記》,詞《漁家傲》,詩《江上漁者》等。

鄧麗君的【淡淡幽情·宋詞精選】中的第四首歌曲,選取了范仲淹所作的“蘇幕遮·碧雲天”詞。與專輯內其他類似風格的“秋詞”所不同的是,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具有一種跳出“秋色”卻又高於“秋色”的高遠意境。

中國內地正式購買版權發行的“引進版”【淡淡幽情】

整首詞並不沉溺于對清秋的哀怨和對羈旅的傷懷,而是通過景色的“夢幻”組合,對應內心的“現實”矛盾,申發出對自然的愛和對故土的思念。

同時,把寫思鄉之情用“相思”來表達,也是范仲淹的絕妙之處,看似整首詞是抒發對人的相思,但實則是表達了一個鐵骨錚錚的羈旅壯士賢臣對故鄉的思念。

鄧麗君慰問基層演出(《君在前哨》音樂特輯)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動情處。當看遍碧雲天外芳草綿延的無盡長江,才發覺思鄉之情渺如秋水天長的波瀾壯闊,那山光水影,在夕陽下泛起金色的“寒煙”。秋色中,卻又有一份春意的“青翠”著人欣喜。

款一(焦墨 真草) 款二(焦墨 亂草) 款三(焦墨 標草)

那月下的高樓之上,輕吟淺酌,一地相思,兩處閑愁,皆不過是明月清風的淡然。

夕阳山外山 —— 黯鄉魂,追旅思

蘇幕遮·碧雲天”全词低徊婉转,卻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真情流溢、大笔振迅,給人一種登高遠望的清凜之氣,雖說是羈旅多艱,愁腸百結,但人生總需要尋得一份超然的脫解……

款四(重墨  行草) 鄧麗君拍攝【淡淡幽情】MTV時與阿倫合影

或許,這明月樓高的清秋之夜,不妨飲一杯杜康,彈一首相思,在獨倚中享受一番苦中有樂的排遣,直讓那綿綿的懷鄉思緒,如夕陽芳草般的瘋長拔節,接連起千山萬水,蓬勃出世間深情……

歌迷送給鄧麗君的畫作

鄧麗君在演唱這首宋詞的時候,採用的是一種女性角度的演繹,聲情中有一絲幽怨,也有一份淡然,沒有在高音部分過分強調情緒的抒發,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地運用了氣聲的漂移轉換,化實為虛,突出了“黯鄉魂,追旅思”的另味涵義,從而準確地對應了范仲淹詞作的虛實風格意境之美。

再喝一杯,乾了吧(《何日君再來》)

而該曲的编曲更多地運用了國樂中的箏弦之表現手法配合西洋弦樂的背景烘托,前奏部分急促而幽怨的民乐展现了一片疾风吹劲草的“秋色”,而丝竹的轻奏更“描画”出夕阳山外山的“秋景”,與鄧麗君飄逸而凝重的演唱形成了強烈的“虛實”對照,正所謂:碧云天外天无涯,芳草无情却有情。

練字就是練心性

【未完·待續】


紅豆『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系列:

『書法文札』| 龍抬頭 • 紅樓今夜雨 ——『淡淡幽情』題記
『书法文札』| 情迷邓丽君 _淡淡幽情 ❶ 独上西楼
『书法文札』| 情迷邓丽君 _淡淡幽情 ❷【上】激情的触发—— 但愿人长久
『书法文札』| 情迷邓丽君 _淡淡幽情 ❷【中】激情的触发 —— 但愿人长久
『书法文札』| 情迷邓丽君 _淡淡幽情 ❷【下】激情的触发 —— 但愿人长久
『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❸ 問"君"能有幾多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就爱嗑瓜子:老友实实在在是邓丽君的铁杆粉丝啊!我不了解邓丽君,看了你这篇文章,受益匪浅啊!找她的歌好好听一下👍👍👍
    简书_红豆:泡了多年音乐论坛,对台湾流行音乐时代的代表人物有一些了解,这个系列主打其实是书法,只是不想单纯写字打卡,才凑点文字混合一下,练笔而已,呵呵。谢友驰援!加油~: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 ce34f306fc45:来欣赏美文。邓丽君虽然不是很熟悉的歌手,但是通过这个系列多少有了一些了解,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娴熟的笔法让人觉得亲切,也为这样的文字而感动。书法很美,纤细如丝时,有如伊人歌声余音绕梁,粗狂如刀时,又有如词人情绪一泄千里。期待后续,最好也多介绍一下这种书法的写法啊。🌸🌺🌸
    简书_红豆:谢谢阅读和点评! 对邓丽君不熟悉并不奇怪,这也是我写这个系列的一种顾虑,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写文章的角度和切面,值得尝试。
    你的意见很中肯,确实在文章中没有对竹箸书法的书写特征做必要的说明,这是一种欠缺,有机会补上!
  • f7d180b6ab28:👍又更一篇!?你怎么做到4444个字这么牛的😀 三款草书都很美,个人最喜欢"乱草"的肆无忌惮。
    简书_红豆:我也不知道啊,呵呵,还能掐着数儿写嘛:joy: 我个人比较喜欢标草,乱草也是偶一为之。“肆无忌惮"用的妙!呵呵,谢谢你的鼓励:heart_eyes:
  • 0f4276588b0f:标题“碧云天外天无涯,芳草无情却有情”别出心裁,由范仲淹的词引申而来,富含深意。文章分两部分,“碧云天外天无涯”详细介绍了邓丽君的歌曲如何回归大陆,虽然梦想未能实现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正是对故土的思念。第二部分“芳草无情却有情”解读范仲淹的词有着深刻的内涵,与第一部分内容相互融合。《蘇幕遮·碧雲天》显示了铁汉柔情的一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入人心,此篇宋词表达對自然的愛和對故土的思念,也是邓丽君歌曲的重要方面。红豆可谓邓丽君的铁粉,对邓歌曲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肯定查了很多资料,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学习。对范的宋词解读融合了邓的思想及书法的见解,红豆铁画银钩的草书更让人想起金庸先生笔下张翠山的书法也被称为“铁画银钩”!(张的兵器也是铁画银钩)红豆除文章外,书法的功力值得点赞👍
    简书_红豆:谢谢友情点评!从拙文标题切入分解,令人眼前一亮!友之分解正是读到而独到,竟多有所见略同不谋而合的对应。写文章,能得到如此赏析点评,实在是提升所在,可遇难求。停笔较久,总是有一种见字情怯的捉襟见肘,每每敲字,耳边总是有一个声音在激励:“写简书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写文案的能力!”也许,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暗示,才能坚持下来,不断地去磨炼笔头,好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鼓励不离不弃,总有些人缘不曾走散,那么,我还奢求什么呢,唯有让自己在鼓励中不断进步,以受得起所有的点赞和赏评。说到邓丽君,也许时下已没有太多人记得,也许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她这个“传奇”,毕竟,时代已经不同,审美已经发生转移,但经典依旧有着她自身的恒久魅力,就如唐宋诗词,虽经千古变迁,仍闪耀隽永光芒…… “铁画银钩”虽觉过誉,但也希望能在书法中,找到更多与文字对接的奇思妙想……
  • 螺丹:赏友的书法,觉得那墨很凝重,非千钧之力不足以排开。原来是一得阁加茉莉花茶凝结而成。这书法除了墨香之外还有花香。哈哈,实为妙,实为妙!欣赏奇字佳文。😜👍
    简书_红豆:@螺丹 過講過講,呵呵…… 以文會友,相互扶持。精耕細作,必有所得!👍😄
    螺丹:@螺丹 友总是那样的虚怀若谷,令人敬佩。👍咱们就这样互相扶持,在简书里耕耘。👍😄
    简书_红豆:呵呵,謝謝賞評!那墨是有點特別,必以千鈞之力化為無形,方可愛用。也是多得友鼎力支援遍贊舊作,備受鼓舞,再度出“更”。 :joy:
    今日拜讀友美文《皖西白鵝》後更深感做人總需得有一點獨偏之“愛好”,才不失一份人生平凡之清趣啊…… 多時疏懶,寫的不盡人意,但也算樂在其中吧~~: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尘点:隔着屏幕,我闻到了淡淡的茉莉香味。什么时候,友赠我一幅豆体香字啊:joy:
    这些天都在太古仓这边假装文艺地喂了很多晚蚊子:sweat_smile:
    简书_红豆:@尘点 😂打工小白白,可不新人唄。流溪,此間正是丹桂飄香,紫荊搖紅的大雪時節,穿著單薄短袖的我,迎著北方吹來的那一縷涼風,走在異木棉粉色流英的菁菁河畔,望着一江春水向東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尘点:@简书_红豆 嘻嘻,友还是新人:stuck_out_tongue:流溪乡间好地方哦,友多出新作才回来哦:smile:
    简书_红豆:@尘点 🤓💕🐣🐾呵呵,友連評論都看了呀,真老鐵,謝謝呢。這破字兒能贈人嗎,嘻嘻,都是廢A4紙塗鴨,待我寫得上道兒些了,給友品質好點的才說的過去。我這幾天在流溪鄉間參加新人項目培訓,這邊網絡不好😂 太古倉很久沒去喝酒了,友玩開心點啊~😋🍻🚬
  • 桃叶青青:我决定去听一下这个专辑,希望很好找到:heart:
    简书_红豆:@桃叶青青 可以噠:smile::smile: 酷我:
    http://www.kuwo.cn/album/1599/
    桃叶青青:@简书_红豆 那就好,今天就完整听一遍:smile::smile:
    简书_红豆:网上很容易找到整张专辑的MP3,我文章里边插入的音乐链接就是酷狗提供的,音质都还不错。
  • c76e8ed7f19f:喜欢看你写的书法,练了很久吧?那墨汁怎么要调成糊状,筷子很难写啊🕵
    简书_红豆:谢谢,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墨汁是以一得阁打底冻成膏状再用上好的隔夜茉莉花茶调兑的,是很难写,但写习惯了也没什么,你看我一首词都写了好几款啊,每款都有不一样的效果,就是墨汁调兑的妙处了…… :joy:
  • 时念如昔:先放着,周末再看
    简书_红豆:谢谢友友力挺!闲杂文笔,有时间再随意看,呵呵,正事要紧!:heart_eyes:
  • 荷塘花开:今天这篇文章的政治味道有点浓,然后和忧国忧民的范仲淹联系在一起,真是棋高一着。:+1: :+1:好一个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道尽了当时政治背景下多少两岸亲人之间“生死两不知”和“生死两茫茫”的无奈。:clap: :clap:
    简书_红豆:@荷塘花开 是吗,呵呵,还凑合吧,要不是看到【艺术】专题又把我拉到“推荐作者”里,我都懒怠写文,趁没把我又踢粗之前,麻利儿的这又加码一篇,呵呵。
    写书法不累,写文章好累,想写好很难,不好玩儿~ :sweat:
    荷塘花开:@简书_红豆 这文真的触动到我,让我想到了余光中老先生的《乡愁》,斯人已逝,可是乡愁犹在,千古绝唱。老友的文确实很有深度!👍👍
    简书_红豆:嘿嘿,谢谢老友点评拙文。一个女人,要想远离政治是很难的,尤其是像邓丽君这样有才华又有颜值的女人,就更加会身不由己地在现实中承受男人所无法承受的压力,您能理解其中的忧思和哀婉,并提拔到天下之忧乐的高度加以审视,真是提壶灌顶的归结!
    清风明月,人生几何?身在江湖,心系家国。只恨一水隔天涯,不知相会是何时…… 诉不尽千古幽情,唱不完唐宋诗篇。斯人虽逝,芳名永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cry:
  • 至简从心:嗯,怎么说呢,我是一直觉得艺人最好不牵扯政治,但是她是军统的这个事也是各种说法,唉!一代风流人物陨落!
    简书_红豆:@至简从心 可能身體不好吧,走的蹊跷~😖 熬到現在肯定不一樣了,女明星人紅事非多,天妒英才沒辦法,歌是真的好聽。
    至简从心:@简书_红豆 死的也是扑朔迷离的!
    简书_红豆:@至简从心 😿 有時候,體製內也是身不由己吧,30年前不像現在這麼自由,鄧大姐歌藝是得到認可了,但可惜英年早逝啊~ 😢

本文标题:『書法文札』| 情迷鄧麗君 _淡淡幽情 ❹ 碧云天外天无涯,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ib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