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亲王是代笔的?快站出来

作者: 江寒园 | 来源:发表于2015-03-15 16:29 被阅读756次

    (文/江寒园)

    总评马伯庸三部《古董局中局》

    一、《古董》前两部

    说第三部之前得先粗略讲讲前两部。说实话,我对亲王前两部作品很不满意,几乎没能读下去。

    前两部共同的优点就是悬疑很足,故事性很强,典型的好莱坞式结局处理,到最后一刻达到最高潮,情节大反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读者连呼过瘾。可我为什么差点没能读下去?

    虽然阅读过程中有些疑点,但我没细究,只是跟着亲王的叙述一路走了下来。看完后发现豆瓣一篇评论说是亲王这书是代笔。我一想,这话可不敢乱说,前车之鉴还不够多吗?小心粉丝们把你撕成碎片。而且没有实在证据就去妄加揣测别人,这可不是个厚道事儿。

    然后又去知乎搜了搜,还是知乎让人放心,有人也提了这个一个问题,然后被zhihuer举报,把问题关闭了,还有好几个回答者把邀请人拉黑了。

    还是知乎风气正啊!

    但是我阅读过程中一些疑点也没了解释,不然就是亲王水平突然掉了一大截?看到有人说,代笔倒不至于,相信亲王的人品,但是敷衍倒是有可能。不过后来又有人反驳,什么叫敷衍,两本书前后出版相隔一年多,这么久的时间还用敷衍吗?

    我糊涂了。

    不过亲王自称是个“死上班族”,小说都是用业余时间写的,中间还有公司杂志,接受采访自称看得最多的是“公司报表”,一年的时间一本30几万字的小说构思+写作+修改应该对他应该比较紧。

    哦对说了这么久,还没说我当时怎么就看不下去了。

    前面说过前两部的优点,悬疑够足,是个好故事。不过不足也很明显:

    第一部文字表达槽点太多,感情处理太过粗糙。

    什么叫文字表达槽点太多?

    几年前看过亲王的《风起陇西》,描写细致,推理谨慎,假设大胆,在历史的夹缝写出了一部三国谍战小说。当时未闻亲王大名,不过单是以几年前粗鄙的文化水平,也觉得这作者不一般,而且和一般的网络小说不是一回事。网络小说怎么写呢?以主角的成长史为经纬,而《风起陇西》一出场,疑似主角王双就死了。

    内容方面这里按下不表,说回文字表达,网络小说有太多这类描写:

    “XX虎躯一震,散发出王霸之气”、“XX眼睛里陡地爆射出精芒”、“他瞳孔猛地一缩”……

    几年前看也没觉得什么,现在看起来简直就是瞎扯淡。而亲王之前的小说从没用过这类语句,但不巧的是在第一册里,后两句都有出现过。

    其实这类文字表达忍忍也就过去了,都是些小方面,但是占了很大比重的情感处理就让人感觉简直写得太粗糙了。木户加奈似乎仅仅是因为和主角有着紧密的家族联系就爱上他了。虽然我是单身狗,可也见过猪跑啊!两人之间由陌生到紧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感情都是处出来的,没见过一个女生见了两次面就对主角说我要嫁给你!主角光环也不至于这么亮吧?好也就好了吧,后来又毫无征兆地离去(给出的理由并不让人信服)。婚姻大事,岂可儿戏!简直是虐狗行为!

    第二部延伸出第一部粗糙的感情处理,不,已经不能算粗糙了,简直是糊涂!第一部黄烟烟和主角许愿一点勾搭的痕迹都没有嘛,到第二部俩人已经好上了,不带这么写的。

    还有最大的主角许愿的性格处理问题,第一部的许愿例无虚发,成竹在胸,第二部就突然变蠢了小说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急躁?难道第一部不值得急躁吗?仅仅为了满足叙事的需要就不断重复,许愿的内心独白,和刘一鸣的谈话,和刘局的谈话不断不断地写许愿的急躁,不过是为了给他接下来要做的蠢事儿做好铺垫罢了,太露骨了。

    另外一点贯穿前两部的通病,专业知识显然妨害的小说本身。

    这让我想起许鞍华的《黄金时代》。

    可以学学三叔怎么写的,如何不露痕迹地把盗墓的专业词汇和背景一点点抖露给读者而又不致使读者产生间离感,故事产生割裂感。

    小说最好的效果是求得各部分的和谐,任何一部分太强都会影响其他部分的发展,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专业知识。

    二、《掠宝清单》:讲故事的手法

    第三部《掠宝清单》虽然从故事性上来说,没有前两部那么精彩,悬疑也没那么足,但是起码读得很舒服,前两部里一些很糟糕的文字表达也没有了,感情处理也是循序渐进,而且对前两部挖的坑,人物的设定都做了一部分回应,算是把故事讲圆了。

    前两部槽点太多,没分析的兴致,这里只大概说一下第三部讲故事的手法。

    主角自然是许一城,不过不直接出来,而是通过写黄克武,写刘一鸣,写吴郁文威逼五脉把许一城引出来,以黄克武和刘一鸣这些后辈的视角来进行描写,一次危机成功的解除,许一城的品质、人格魅力、鉴宝手段一下就出来了。随后再把视角自然而然转移到许一城身上来。侧面烘托,背面敷粉,单是这一个开场已经比绝大多数小说出色很多了。

    第一章可算作个楔子,让主要人物亮相出场。第二章《血书》则是这本书的正式开幕。

    注意《血书》这一章,文末部分给后面几章埋下了伏笔,开创出了另一条线索,可以算作双线推进。

    A部分,许一城通过血书判断好朋友陈维礼之死与日本人有关,去往日本大使馆调查,引出木户有三、姊小路永德和堺大辅这三个人。A线索叙述到这里就暂时停下了。

    B部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通过两个后辈刘一鸣和黄克武引出清朝宗室这一股势力,通过清宗室,发掘出一个内鬼,进而引出王绍义,这一条线相当长远,搬援军李德标意外身死,再引出真正的历史上的盗案主角儿孙殿英。

    两条线索各自独立,同时又有着纵向共振,以许一城视角叙述,读者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许一城之所以去开始介入东陵盗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主观推测,东陵盗案和日本人有关,他想发掘出真相然后找出陈维礼死亡的真正原因。但是实际B线索发展到后来根本没有日本人的事儿。不也不能说和日本人无关,虽然东陵盗案不是日本人干的,但在B线索的最后孙殿英部分,日本人还是插了一脚。

    虽然AB看似平行独立,各自无关,但是发展到最后,结果也就出来了。血书意指武则天的乾陵。而乾陵墓门的破解关键在于乾隆皇帝那把九龙宝剑。A线索的得以继续发展基础在于B线索的最终突破,到第十二章AB两股线索合二为一。两条线索本是各自独立,但是中间刻意出现了两次小交集(即是纵向共振),一次是许一城的主观推测,读者产生代入感,自然入了亲王的套儿,悬疑推理很大一部分乐趣也都在于真相的不断推翻与重构,还有一次就是姊小路永德的狙击,一次小悬疑让读者一头雾水,继续追下去看。

    AB两条线索很容易从书里几个势力梳理出来。清宗室;许一城代表的五脉;王绍义、李德标、孙殿英的军阀团体;日本势力;最后一章的一个小变数则是另一个小势力宗社党的女间谍带来的。

    整本书里所有事件的推进发展都是因为两个最为原始的动力:1.许一城要调查陈维礼死因;2.许一城要保卫中华文化。A线索主要是许一城和日本人的较量,这个才是终极目的,两个原因都在里面了。B线索另辟蹊径、迂回前进,看似独立实则承接A线索,到最后归为一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BMxP24:入了亲王的全部书。。。
        除了这套,只看了第一本(买的是一二本)。
        书不知道放哪了。去翻了当时的读书笔记。
        不喜欢的原因是套路明显,看开头就猜到后面。
        我觉得这是看亲王书最不能忍的地方。
        我第一本亲王的书是:我读书少。看完就把他的书全买了。
        最喜欢的是:殷商玛雅征服史。这是我15年最喜欢的书。
        最拍案的是:三国配角演义。16年才看的。。。简直绝了。

        最后,默默表示,古董局中局貌似很有名,但是一点也不能体现亲王的特点。
      • 叫我七夜夜:我觉得你是来安利亲王的书的……
      • Tama酱是宇宙超级无敌美少女:亲王明显醉擅长中短篇 长篇就很力不从心 作为亲王粉 我也不太喜欢他的长篇……
      • 江寒园:@LostAbaddon 末日焚书挺有意思的,我也看得不太多,三国机密只看了开头一点,风起陇西几年前看的了,当时还是挺有感觉的~
      • LostAbaddon:亲王的书其实我都没怎么看过。。。
        就看过一篇末日图书馆烧书的短篇。。。

      本文标题:谁说亲王是代笔的?快站出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ci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