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轻松冥想--投稿俱乐部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从“丛林”到“花园” |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从“丛林”到“花园” |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作者: 幽幽86129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6:27 被阅读2次
    (所有图片来自花瓣网)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不早也不晚,我与这本书相遇。

    生命张开了一道缝隙,阳光照射进来,穿透厚厚的保护层,融化冰冷的脆弱层,最终抵达了生命的核心和本质,信任、纯真、接纳和爱被唤醒,生命的能量流动起来。

    一、每个人的内在都住着一个孩子

    我在清晨的微光中静坐冥想,陪伴我的是“mother and child”,轻轻柔柔的大提琴中,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正向我走来,踉踉跄跄,一步一步,接近我,伸出她柔嫩的小手,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不安和恐惧,泛着泪花。那是谁?那是我吗?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个这样的内在小孩:有着深沉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内在空间。

    二、羞愧—自我的虚假经验

    “羞愧基本上是一种无力感,会深深觉得自己是错的、不够好的、或是无能的。”

    记得小时候父母的争吵和冷战,爷爷奶奶的叹息和无奈,亲戚异样的说话语气,乡亲背后的议论,邻居的“好心”,他们说,“为什么你不能劝说他们呢?”

    而我,只会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充满了无力感,我觉得我是错的,我办不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是无能的。

    原来,这是羞愧。

    “作为一个小孩,在尝试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看着父母、老师、兄妹这些大人为我们举起的镜子。我们对自我的感受都来自这些镜子的反射。如果镜子反射的是积极的面向,我们是被爱的,我们的创造力和感受是有价值并且受到支持的,我们就形塑了一个强而有力的自我感。”

    “但是,如果镜子反射出拒绝、批评、过高的期望,和我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的标准,如果镜子告诉我们,我们的价值是基于我们做了多少,那么我们的自我感会破碎不全,羞愧由此而生。”

    在过去的3年我遇到了职业瓶颈,原因就是觉得我所做的事情没价值,不能获得认可、尊重和赞同,于是,焦虑、迷茫、压抑,忧郁,痛苦的感觉潮水般向我涌来,吞噬了我的一切。

    父亲常常觉得我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母亲常常觉得见到邻居不打招呼就是个不懂事的人。而我,常常觉得我配不上别人的赞美,我获得的成绩来源于运气而不是自己的能力。

    这一切,源自,残缺的自我。

    “当我直视自己的羞愧时,其实是痛苦的,但那也是一种难以言语的恩典。”

    “一个相信只有‘胜者’和‘败者’的世界观,代表的是一种紧张和暴力的生活方式。回到自身的羞愧,可以帮助我感受别人在羞愧中所感受到的痛苦。这让我变得柔软,与人相处时更自然,也更容易与自己共处。”

    三、期待

    “每个人都会对别人有所期待,可是重要的是要认出这些期待的本来面目是属于孩童意识状态。”

    我想购买一个课程,但课程费用有点超预算,于是,和老公商量,他觉得这个课程对我并没有很大帮助,不同意我参加这个课程,他认为我只是想通过这个课程来弥补我对自己某些弱点的恐惧,求得心理安慰。

    我告诉他我确实存在某些恐惧和人格上的不完整,也许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太深,他觉得我整天把自己的过去挂在嘴边,以此为挡箭牌,不想去改变。

    我恼羞成怒,不想再与他多说什么,我说,凑合过吧,走一步说一步。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他,气死我了,别过了,他也气急败坏地还击。

    一场微信战争就此爆发。

    是哪里出问题了,我们的多数谈话,只要是深层次的交流,都会以如此不愉快的结局收场,为什么?

    争吵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我们对彼此不同的期待。

    当我告诉他我的原生家庭对我造成的影响时,我是在向我最亲近的人袒露我的脆弱,因为他是我信任和依靠的人,我的期待是:希望你能像疗愈师一样,倾听我的诉说,理解我,安慰我,告诉我一切都过去了,你会给我一切我缺失的爱。

    而他的期待是:我希望你不要总停留在过去的阴影中,不要以此作为借口,不愿意去真正改变,作为你的家人,我有责任指出你的问题,帮你纠正错误。

    “每当感觉失望或生气时,就表示我们有一个期待未被达成,这时我们可以自问:那个期待是什么呢?”

    “在缺乏觉知和了解时,我们会很容易将所遭受的一切不幸,都归咎于生存环境或是情人的,而不会洞察到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四、投射

    当关系受到恐惧支配时,我们会以投射来掩饰恐惧,处于投射关系的双方都没有和真正的自己在一起。

    大部分的投射根本原因是从未享受过父母之爱,投射是缺爱的一种反弹行为,比如需索无度、偶像化、取悦、叛逆等。

    投射关系非常复杂,有一种投射关系是将自己失落的部分投射到别人身上。

    “我们会在别人,尤其是爱人身上,投射我们自己内在没有活出来的那个部分。”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欢乐颂2》里的关关和谢童。表面上的关关是一个“乖乖女”,生在一个条件优越但也思想传统的家庭,上大学,毕业,工作,被妈妈安排各种相亲活动,一切看起来都是顺理成章。然而,她的内心却对逃离控制,追寻自由有种强烈的渴望。遇见了谢童,一起去风景秀丽的田园村落采风,在大街小巷自由穿行。彻夜不归,为了等待日出。这不正是她内心渴望的生活吗?谢童正是她内在没活出来的那个自己。

    这样的投射是具有潜能的,借由这样的投射,可以让我们探索更深层的自己,审视一下你的爱人和朋友,他们身上吸引你的,或许就是你隐藏的那个内在自我。

    五、回归内在,尊重自己

    “我们的界限在小时候没有收到尊重,因此,自然就失去了尊重界限的能力,不管是对自己的界限,还是对别人,而且对这两者都没有觉知。”

    几个月前,父亲当着很多亲戚的面问我辞职的事情,我感到尴尬和难堪,我选择了辩解,极力掩盖内心的惶恐和不安。

    当时心里充满对父亲的责怪,他不应该不顾及我的自尊,感觉很受伤。

    而这种受伤的背后,是一个隐藏的期望,期望他能接受我的选择,并给予尊重。

    但我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感受,我无法设定界限。

    “在我们无法设下界限的背后,其实是害怕失去对方的爱,或者害怕他们会对我们生气,不理我们所说的话。”

    认出侵犯,重新确认自己的界限,学习建立自尊是自己的功课,并不是别人的问题。

    当我们回归自我的时候,能够重新信任自己,允许自己脆弱和羞愧,与内在的自己连接。

    “我们的自尊并不取决于我们如何与人相处,或相处的对象是谁,而是在于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

    我们常常害怕失去,害怕被拒绝,害怕被看穿,害怕被羞辱,患得患失,被生产竞争、成功或失败的价值观所左右,仿佛在布满荆棘的丛林里苦苦挣扎。

    种种制约让我们难以“放下”和“信任”,回归内在的自己。

    探索内在的自我之路也许还很长很长,长到会花费一生的时间,我愿意带着温柔的慈悲上路,做自己内在的探险家和冒险家,接纳和拥抱存在的一切,走出丛林,进入花园,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丛林”到“花园” |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tu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