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每周500字每天写500字
向雄读《论语》之:信——以宰予为例(2)

向雄读《论语》之:信——以宰予为例(2)

作者: 刘向雄_ | 来源:发表于2017-01-16 09:19 被阅读18次

        那么,信与不信,有什么不同吗?

        有次聊天,一位老师说过:“如果学生相信老师,就容易记住老师说的话,就容易学得进。反之,如果不相信老师,则老师说的话就是水过鸭背,不留痕迹。”这话很是有道理,我也有亲身体会。

        大学以来,看的都是西方哲学的书籍,遵循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教导,看书起手就是怀疑:“这话对不对?这个观点是否全面?从世界本原来说有什么问题?”总是在不断地思辨,不断地质疑,直到真正接触到儒学之后,思维方式就完全转换了,已经不是怀疑前人,而是质疑自己:“我这样做对不对?圣贤说的我怎么没做到?我还应该怎么做?”对于西方哲学家说的,我根本没记住,而对于这几年看的儒学,却过目不忘,让日益老去的我很惊奇,想来这是“信”的力量所致。

        于此,也和好友戏言说:“西方的书是横版,所以看书总是摇头反对;中国古籍是竖版,看书总是点头赞同。”

        但信与不信的差别远不止于此。

        现如今是一个无信仰的时代,宗教的终极信仰被打破,社会的终极理想共产主义被成为幻想,人生的终极目标被朝夕所得替代,说无信仰可能不对,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金钱与物质信仰的时代,眼之所见,耳之所听,言之所及,行之所终,心之所期,指向的都是金钱与物质,左右着我们的一切。

        金钱与物质的无尽需求,折射的是自身对社会和未来的不安全感,孔子说:“没有得到的,就担心自己得不到;已经得到的,又担心自己会失去。”得与不得,都在担忧,“然则何时而乐耶”?支撑人生的,需要的是信仰的力量。

        可是,“信”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有兴致,面对一个观点时,看看自己内心的态度,常常出现的是怀疑而不是相信。好像怀疑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似乎只相信自己,这也好。但当面对一个观点时,再看看自己内心的态度,却又发现,自己其实并不相信自己。这如同一个怪圈:既怀疑又相信。

        既怀疑又相信,又爱又恨,就是孔子说的“迷惑”,迷惑就是孟子所说的“放心”——放失本心。本心找不到了,只有别人的言谈和媒体的夸张占据着内心,这个说这样,那个说那样,无所适从,怎能不迷惑?

        王阳明说,人的内心要有个“主宰”,这主宰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善良、公正地判断,不被自己的私意所困扰,自然就内心光明,阴霾尽扫,迷惑就无处滋生。

        因而,信仰,不是遇到困惑找个佛脚来抱,也不是唯唯诺诺地尽信古人,而是捧出自己一颗心来,除尘去垢,做个“真人”,真小人也罢,真君子更好!这才有真实的人生,而不是亦梦亦幻。

    (向雄读《论语》之七十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雄读《论语》之:信——以宰予为例(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wu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