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人物专题征文人物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哲思&人物征文」我想问问梵高,你为什么要自杀

「哲思&人物征文」我想问问梵高,你为什么要自杀

作者: 萍实之音 | 来源:发表于2018-01-25 21:37 被阅读26次

“文森特·威廉·梵·高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然而,获得这项殊荣的时候,他已经去世47年。

梵高,打动我的除了画,还有他充满智慧的对生命探索的态度。这些智慧都被记录在他的画,以及与弟弟提奥往来的书信中。

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牧师家庭,他的生日恰巧是他那一出生便夭折的哥哥的忌日,文森特这个名字是其祖父的名字,同时也是沿用夭折哥哥的名字,可见他的降临并不被家人重视。

梵高从小至11岁几乎被母亲关在家中,母亲不准他和下流圈子的人相处,她说:“与上层社会交往更为妥当”“同下层阶级打交道则意味着将自己暴露在各种诱惑之下”。

心理分析大师诺依曼认为,在世界上人们总是要面对与协调三部分内容:内部心灵、外部世界与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

梵高的母亲选择将其关在家中,可以说是阻断了其在外部世界与人际关系这两大部分成长的体验。

这造成了梵高孤僻的性格,不善与人沟通。6岁左右被送进津德尔特的公立学校读书,9岁因叛逆被勒令退学。后来父母在家请家教各种培训待了三年。12岁左右,母亲受不了依旧不爱说话不与人交流的梵高,直接把他送去寄宿学校,这对于一个人前沉闷、私下情绪化的小梵高来说,没有什么比毫无情感和隐私的寄宿学校更令他六神无主了,梵高有一头漂亮的红发,在学校被戏称为红发佬,这令他感到非常的害怕。为了能回家,梵高开始选择逃学,父亲只是安慰他,他又回校呆两年,后来有大半年因无法忍受不愿上学,选择在家中度过。

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梵高的学校生涯是痛苦的,从他的叛逆、退学、逃学、回家等种种行为,可以看到他无力面对、逃避的一面,梵高已明显产生社交障碍,也就是1944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Asperger首先提出的阿斯伯格症,即类似自闭症的一种社交障碍。

然而,梵高的这种障碍不被家人重视,得不到有效引导,形成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障碍又进一步阻碍了他的恋爱、婚姻。梵高有三段感情,都得不到善终。

16岁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公开承认自己对其爱慕之情,然而,尤金妮亚讨厌他发出的猛烈追求攻势,坚决拒绝。

28岁的梵高对热情大方刚成为寡妇的凯表姐一见倾心,然而,在19世纪的荷兰,和表亲结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禁忌。而且,凯表姐对他几乎也没有任何兴趣,从来不给他任何表白的机会,当听到梵高表白,凯表姐很愤恨地离开。 尽管遭到凯表姐无情的拒绝,梵高仍然一意孤行去叔叔家找凯表姐,得到叔叔更强硬的回答:“你永远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后来,梵高终于认识了与其感觉投机的女人,那就是曾做过妓女的克里斯蒂娜,她给梵高当模特儿,还为他做菜、烧饭、洗衣服。这让梵高体会到家的温暖,让他萌生了结婚的念头。  然而,克里斯蒂娜在当妓女时把身体给弄垮了,她虚弱的身子需要大量的营养品。而对绘画近乎痴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钱花在了买颜料和雇模特上,两人的矛盾日渐加深。 最终,由于梵高无法赚到150法郎的月薪,终止了这段关系。

梵高的社交障碍让他缺乏察言观色的能力,更不能彻底了解女人内心的真正想法。前两次感情,尤金妮亚和凯表姐从未表示过对梵高有任何的好感,只是他自己一直处于幻想中的恋爱状态,第三段感情,又因他不能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无疾而终。

二、外部世界

梵高16岁开始分别在古庇画行的海牙、伦敦、巴黎分店就职,后因说话直遭解雇,之后前往英国的拉拇斯卡托,在寄宿学校服务。24岁左右在多德雷赫特的画店当助理。25岁返回艾登,在布鲁塞尔的传教士培养学校学习3个月,他在没有领到许可证的情况下,于波瑞纳吉的煤矿区开始传教活动,26岁又被布鲁塞尔传教本部解除传教士职务。

27岁梵高进入美术学院学习,但与老师对立,1个月后退学,辗转到巴黎,住在弟弟提奥的公寓,结识了罗特列克、贝纳、毕沙罗、高更等画家,与高更成为好朋友。

梵高是一位勤奋的画家,创作生涯短短十年就有2千多幅画作。

梵高家族的成员大多在艺术与宗教两项领域就职,并颇有造诣。但讽刺的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梵高创作的900多幅油画作品却仅卖出一张,他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弟弟提奥的支持。

对于家庭,梵高有这样的理解,他说:“家庭就是一群兴趣相左的人的致命组合,各个貌合相离。只有当其中的两个或多个需要联合起来妨碍别人时,他们才会暂时抱作一团。”

梵高一生很少朋友,唯一能称得上知己是他的弟弟提奥。在提奥的眼里“哥哥简直不是普通人”“我对他的崇拜难以想象”。正是这种崇拜,只能给梵高经济上的支持,和书信上的释放,却不能给梵高平等地对话,梵高找不到能真正读懂他的人,排忧解难。

就连与他兴趣相投的画家高更也不能,1888年12月,35岁的梵高和高更在一起,由于冲突,割去了自己的大半只左耳,是他自己还是高更割至今仍是个谜。

在梵高临终前的口袋里,有一封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信的内容是:“亲爱的弟弟,谢谢你寄来的贴心的信和五十法郎。想写的事情本来很多,可是我想没有用了,听说你的家人平安,我就放心了。生活顺利,比什么都好。你过去在许多幅画上一直是与我交流的伙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但你不是我所知的那一类商人,我想你依然站在人性的一边,既然如此,你还指望什么呢?”

作为社会人,梵高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也无法适应外部世界,不懂得迎合当时社会的需求,无法付出他的劳动取得相应的酬劳,没有靠自己的能力取得物质条件作支撑,生活穷困潦倒,要靠弟弟支助,这是有良知的梵高用死也表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无能为力。

三、内部心灵

伟人的一生多数都是孤独的,正如心理分析鼻祖荣格所说:“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梵高用他的自画像和大半只左耳表达了这份孤独。

1886年,33岁的梵高开始大量创作自画像,从他的自画像里,可以看出他活得是那么地纯粹,他完全敞开,毫无保留地表达着自己,即便是割掉耳朵受伤,他也勇敢地表达受伤的自己。他似乎在等待,只为读懂他的人,他的眼神总是给人坚定的力量,不是活在当下,就是憧憬着未来。

同时梵高也把这份最要紧的感受全部留在他其他画作以及与弟弟提奥的书信中。 他写道:“我打算不让自己闲下来,不去回避诸多苦难和情绪,我根本不在乎,我能长命百岁还是英年早逝,我只在乎,在这世上,我有一种义务,也可以说是职责,毕竟我都三十岁了,要留下点什么纪念我的感恩之心,并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好极了,即使这是事实,我也要以我的作品来表明,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

“受苦而不抱怨,正视痛苦而不憎恶,在学习这种能力的过程中,随时都有昏倒的危险。不过也许,我们却有希望瞥见一种朦胧的可能,那就是:在生活的另一面,我们将看出痛苦存在的美丽理由。”

“也许是让人去思考自己有点政治意味,不过对我来说,作为一个画家首先有责任保持真诚。你曾经说过,无论人们是否懂我在说什么,无论人们对我的判断是正确或错误,那都不会改变真实的我。”

然而,如此懂得生命真相,才35岁的他,每隔几个月就有被精神病的折磨史。

对于精神病的折磨,荣格也经历过,他说:“我在两个疯子中间承受我的痛苦。当我往下走,我走到了真理那里。要习惯和死者独处。这是困难的,但这样做你就会发现生存着的同伴的价值。”荣格找到了战胜精神病折磨的窍门,那就是将潜意识意识化。

但梵高没有,他只有在神志清醒时坚持画画,1890年7月,开枪自杀,年仅37岁。

梵高自画像

梵高是不幸的,没有生活在被人认可的年代,也许正因为没被别人认可,他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点亮了自性之光,让其意识到生命的真相无所谓长短,而是活得无怨无悔。

同时他也是幸运的,他在有生之年找到了自己的那一颗真心,知道自己的天赋才华所在,并坚定信念,相信自己的直觉,勇敢地创作,用他的作品,诉说感人的故事,启发和照亮他人。

写到这里,我知道梵高为什么会自杀了,除了画作不被当时社会认同,无收入,他的善良不想连累弟弟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有认识象荣格、诺依曼这类的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思&人物征文」我想问问梵高,你为什么要自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sb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