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趁着今天早上吃饭时间就和刘老师边吃边聊。
我说:“回顾自己这不到六十年的人生,扪心自问:
如果说我作为一个女儿,在父母眼里可以说做到了忠孝两全,而我自己评判一下,不敢说优秀最起码是合格的。因为我既当女儿又当儿子。
如果说我作为一个妻子,我给自己最低打60分或者是更高,我自认为是一个善良贤惠的人,勤俭持家,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窗明几净,有质有序。
如果说我作为一个母亲,我自认为也是一名合格的母亲,虽然没有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栋梁之材,但起码孩子们通情达理,学业有成,孝顺懂事,自立自强。
如果说我作为一个儿媳,我感觉应当也是及格的。虽然我没有伺候过老人,但这几十年来,老人的吃穿用度,基本上都是我操心去安排。
如果说我作为一名老师,后来是图书管理员来说,我也应当是合格的。首先我是一个好兵,领导安排的工作都会认认真真的去完成,但是主动性并不是太高,很少积极主动的和他人抢着做事儿,所以我也从不争名夺利,从没评过什么优秀之类的,无论大家评选谁,我都举双手赞同。所以说我是一个好兵。
但是,我为什么没有做一个合格的自己呢?为什么把自己活成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了呢?为什么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病秧子呢?
从来没有想过,我自己想吃什么美食佳肴,想穿什么名牌,挎什么名牌包包,心里都是在想着老人喜欢什么,老公喜欢吃什么穿什么,孩子喜欢吃什么玩什么,而自己呢?即使问了自己,自己也不知道吃什么穿什么。
难道这是失去了自我吗?什么是本我?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超我呢?”
等我讲了这么一大通话之后,刘老师说:“你是一个自私的人,从你刚才的谈话当中,一直都是在强调【我】的感受,如果一个人真的没有自我达到无我的时候,心中只有他人的时候,他是开心快乐的,而不是烦恼苦闷的。
比如说:很多人生养孩子都是养儿防老,养儿防老这句话就包含着你对孩子的期待,你为孩子的付出就是为了索取回报,而一旦孩子做的没有如你所愿,你就会抱怨生气。
假如说你喂养了一只小狗,同样的你要管它的一日三餐,同样要为它洗澡,为它铲屎,为它打疫苗,也是操碎了心,你为什么不期望小狗为你养老送终呢?为什么不期望小狗替你做家务出去办事呢?
也就是说你的付出是无私的,是乐于奉献的,是不寻求回报的,你是发自内心乐意去做事儿的时候,你是快乐的,是享受其中的,是不会抱怨的,是没有期望的,所以也就无所谓失望了。
再说回来,你为什么把自己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人了呢?你这些年为什么活的这么累呢?
我说:“或许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吧!”
刘老师:“你认为你有了面子了吗?”
我:“大家对我评价还可以。”
刘老师:“那你的里子呢?你的里子是什么呢?”
我:“里子就是我的内心。”
我:“我现在只有一副病怏怏的身体和一颗抑郁苦闷的心,所以说里子都烂了,就像驴粪蛋子外面光。”
刘老师:“你里子都烂了,你感觉外面还会光吗?”
我:“肯定不会了。”
刘老师:“就你刚才所说的什么好女儿啊,好妻子啊,好妈妈啊,好兵啊等等都是一个人外在的东西。”
我点点头说:“是,应该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向外求的结果就是抱怨,就是不满意。就是不开心,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是向内求呢?”
刘老师说:“向内求就是无我的心态,只做利他之事,不期待,不求回报,自己是甘心情愿去做,去爱这个世界,内心就会丰盈起来,内心就会强大起来。什么样的人和事也就伤害不到你了。”
我:“那什么是本我、自我和超我呢?”
刘老师:“比如说:早晨闹铃把你叫醒,大脑第一反应就是我应该起床了,这就是超我。而我感觉还困的不行,还想再迷糊一会儿,实在是不想起来,这就是本我。但是又困又不想起来,心里就会纠结,这就是自我。”
我的内心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只有自己去善待他人,做利他之事,开开心心的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上天自会安排的。
今天早上的谈话我受益匪浅,只有打开自己的心胸,放大自己的格局,加强锻炼身体,才是完善自己成长自己的王道。
内在美了外在自然就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