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终于稍微有一点时间了,买了票去看了号称中国版《熔炉》的《嘉年华》,先吐槽一下这个排片量,是很少,到了晚上,能刷到片子的电影院,整个徐汇区不超过4个,总的场次也就5个。
虽然这个片子在整个的文化圈内口碑极其好,各类影评人无不推荐,但是,上座率还是比较惨的(如果没有三色幼儿园的事件在上映前发生,可能,会更惨吧),当然也跟我不在首映那周去看有关。整个电影的过程,异常压抑,上一次看片子压抑成如此模样,应该是在看《釜山行》的时候,只不过,和《素媛》、《熔炉》不同的是,压抑的是——性侵在整个片子中不过是个题材,女孩们不过是背景。
我们都习惯了明哲保身,以至于每个人都要急于站到局外
东方人的人情世故逻辑古已有之,也不是最近才有的。官和商,历史上都是无法分家的,这个不光是中国,大家觉得最为民主的西方国家亦是如此。片中的核心——某干爹带着干女儿及其同学唱歌,结果性侵了这个同学,一连串的事情,都是求自保的众生相。
旅馆老板,地方小生意人的缩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城市的黄金地段开旅馆,花了多少精力去打点上下,哪怕少赚点,也会按照领导们说的,一一照办。一条活鱼送给王队,这当然是长期打交道,熟门熟路了。
王队,地方派出所自保派。视频覆盖真的就那么巧?派出所会不知道旅馆的监控会被覆盖?无非是过去确认一下有什么篓子,确保没有遗漏。贱淫幼女在司法界定中是可以直接判处死刑的,一个地方治安中,出现无期徒刑及以上量刑的案件,对于整个公安局的年度评估,会是个极其大的扣分项,不只是对于他作为一个刑侦队长的考核。
小米,出于本能,她在看到醉酒的刘会长带两个小姑娘开房,本能觉得不对劲,听到楼上的动静,会去看监控视频,会录下来,她说,这是她两年内换的第5个地方,是啊,从老家跑出来后,换了那么多地方,终于,滨海至少是一个连乞丐都可以有地方睡觉的地方,她不敢再寻找下一个地方。
在我国的刑法当中,已满16周岁的男子,与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在判处无期徒刑的幅度内从重处罚。犯罪情节严重恶劣的,处死刑或者极刑。最高人民法院解读,即使被害人身体发育、言谈举止等呈早熟特征,行为人亦辩称其误认被害人已满十四周岁,也不应采信其辩解。《刑法》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的司法系统真的这么差劲?
片中的王队,代表的是一线的执法者,没有出现的,是检察机关。按照标准的司法流程,这个案子已经属于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是需要介入,嫌疑人是要依法拘留的,即使在办案期间,超过拘留期限,嫌疑人也是要被监视居住的。
导演给公安局的权限过大了,检察机关没有介入,作为重大案件没有到达上一级机关,公安局可以擅自做主开新闻发布会,我身边的一线警察朋友们都欲哭无泪,这是在误导公众对公权力的认知。
矛盾的一点,是片中的父母很有法律意识,在案件侦查阶段,就聘请了律师,帮助被害人行使诉讼权利。
导演和编剧在司法程序上,更多的参考的西方影视剧,并不太熟悉中国的司法流程。但是,不管是英美法系,还是中国所在的大陆法系,刑事案件是由检察机关介入立案并指派公安机关进行侦查。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司法机关中,有确实存在花钱买罪的,但是,真的属于重大案件的,谁也不会铤而走险。三色幼儿园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整个北京警方的投入绝对是不计成本的。
我有很多同学都在公检法系统,重大案件,办理的时候,一个南方小县城出动警力,大冬天到东北的一个村子蹲点一个月,抓嫌疑人归案是常有的事儿。
可怕的不是沉默的外人,可怕的是把底线用来做交易的亲人
当小新的父母和小文的爸爸坐在桌子上谈判的时候,拿出的那个iPhone是讽刺的。小新的父母庆幸的是自己的女儿没有被玷污,还能反过头来要挟刘会长负担自己女儿未来上私立学校的所有费用,同时,他们愿意作为说客,来说服被害方接受交易条件。
我们承认某些交易是真实会存在的,但是,把自己做人的底线也给出卖的时候,人只会不断去降低自己的底线。给出多少钱,我们会丧失自己做人的底线?可能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回答。看过《永不妥协》的人,应该还记得那个公益诉讼案件,在可以做调解、可以做交易的欧美法律体系,也会有人拒绝交易,电影反映了真实事件,更反映的是普通人希望自己也有可以坚持的勇气。
FXXX YOU! FXXX YOU BACK!! 这样的坚决,也是经历过多少矛盾挣扎才最终说出口。
《永不妥协》海报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这句话,我们应该都会背,可是有几人愿意在面对底线的时候成为勇士?
成为了影片线索的孩子,该由谁守护?
很多人会问,女孩们能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嘉年华?也许会,但真实的现实,是不会。《嘉年华》作为一部电影,确实太过于善良,善良到不告诉任何人,被性侵后的女性究竟会如何。可能跟导演是个女性有关吧,过于温情,片中的几个女孩,没有一个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看到的只是怯懦,没有任何的抵触。真实的案例,可以参考一部电视剧《重案六组》。12岁的年龄的孩子,在2010年以后,不会再有城市里的孩子问出来“什么是处女膜”。12岁,绝大多数已经来了人生第一次例假,也在学校开始上过生理卫生课。真的被一个这样的中年男性伤害过后,会有严重的心理创伤,对于肢体接触,会极度害怕。
不过,这毕竟是部文艺片,毕竟所有的公关稿都在强调这部片子的题材是性侵,能上映就很不容易了,毕竟文艺片是艺术,艺术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社会的真实写照上。
不过,导演和编剧应该也见过或者听过一些人在面对对与错、是与非的时候选择收钱闭嘴,见过或者听过面对权力不对等的时候,可能什么正义和公正都没有捞到的,不然,那些相关的成年人,也不会有那样的写照。
今天,我们在这部片子里面,没有看到当性侵过后,孩子会真正面对的恐惧,我们只是在看不同的人在面对选择正义还是助恶上,更关心自己未来的利益。我们今天漠不关心的,不去捍卫的,明天,当我们面对的时候,还要指望其他人来主动解救吗?我们今天抛弃的,日后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有勇气跟孩子说“爸妈当年都是为了你好”?
我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这个时代,我们谈论科技的进步,谈论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谈论个人的需求满足。AR让你体验式地看片,全球的知识库你都可以通过这个发达的网络去了解,网易都可以出来春风系列满足个体的性需求,连工具都被智能了。
网络和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了解到了古今中外,作恶的方式,作恶的手段,不断挑战着每个人的自我怀疑,挑战着每个人的道德和做人的底线。悲哀的一面,是底线在逐步被打破,这样的打破,不是每个人都去作恶了,而是,面对恶,容忍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不愿意去参与。
我们懂的越多,知道的作恶方式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考验,我们是否还记得善良的标准,是否还记得原则,是否还记得底线。
这样的我们,真的进步了吗?
作为中国第一法学学府的毕业生(惭愧自己没有从事司法相关工作),强烈建议我校的导师们多做一下中国现在所有影视剧的法律专家顾问,不然,纵然我校入学誓词宣誓了“挥法律之利剑 持正义之天平 除人间之邪恶 守政法之圣洁 积人文之底蕴 昌法治之文明”的校友们,进入到一线,努力用自己的手搭建的正义,抗争出来的司法公正轻轻松松就被影视给误导了,最基本的公众司法常识都没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