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于《大学》诵读之感悟

作者: 迷余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08:32 被阅读0次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人风骨所在,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诵读传统文化经典之作也可以开拓视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本文主要是诵读经典《大学》有感而发,记录其中心得体会,对其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在魅力略作表述。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经典”一词愈发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那么何为“经典”呢?对此,有人说经典是权威性的著作、宗教教义著作,也有人说是能够流传于后世的传世之作,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而无论按哪种判断标准来说,《大学》都可被称为经典,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除内容形式之外,对于经典的学习方法与其它文化知识也不尽相同。经典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诵读——要大声朗读,才能字入人心,最大程度的感受到经典文化中的魅力。所以,古代学堂中多有学生跟着先生摇头晃脑地大声读书,用心感悟。于是,在经典《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效仿先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进行了多次诵读。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不了解文章释义的情况下,对《大学》所说所感有了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大学》开门见山,首段“明德”一词就概括了其文章的中心要旨。“明德”之德在我看来有大智慧的意思。智慧与聪敏不同,它是于人生际遇之上的东西,包括了沉稳、果敢等许多高尚的精神品质,远不止于聪敏一样的智商层面。而“明德”就是指要拥有大智慧,拥有《大学》文章中表现的那些美好品质,做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

      明德最重要的便是诚。不只是诚实、诚信,还有诚心、诚意,即做事认真,凡事都要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大学》有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就是说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美丽的容颜一样发自本心,出自本能,这样才能说自己心安理得。所以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独处的时候也必须谨慎地对待,要做到在人前一样。这与上文所说之诚一般无二。

      但是,如荀子所说,人性本恶,人之生固小人也,并不是生来就有仁义道德的,明德之诚也不是生来就有的。且不说为何目的,要做到外在的高尚君子之行已是不易,更遑论要做到发自内心的真诚善举。

      为此,首先要“一心向诚”,做到知行合一,无论人前人后都告诫自己要符合君子品格。而不能做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独处时什么坏事都会做,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掩盖所做的坏事而装出自己的美德,像《大学》所说: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毕竟“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之后,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渐知君子品德高尚的重要,慢慢就会做到发自内心的明德之诚,成为明德之人。不过,这也是不一定的。如之前所说,人性本恶,此“恶”不是指做实际的坏事,而是一颗心可能会有坏的念头。而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不小心剐蹭到停在路旁的车,可能第一反应是悄悄走开,但是道德良心要求自己留下联系方式为车主提供赔偿,两相权衡之下最后选择后者。这虽与第一反应就是提供赔偿的结果一样,并且也都是发自内心的选择而非被迫,但是前者只是“一心向诚”,并没有达到明德之诚,也称不上是真正的明德之人,所以并不是每个看起来的君子都是真正的君子的。但是此例中两者差别只有自己知道,旁人无法分晓。不过做到前者就已是不易了,做到后者只是极少数的圣贤之人,无法强求,只多读些圣贤书做个克己复礼的君子罢。

      由此可见,我是不认同《大学》中所说“诚于中,形于外”的,因为并不是说人心里是什么样,外表就必然会是什么样的。如上例中即使一开始想的不是君子所为,但是最后表现的也有可能是君子。不过“君子必慎其独也”我是非常认同的,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出于对自己的要求,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尽力做一个明德君子。

      为何我认为明德最重要的是诚呢?因为这是明德之基础,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修养,真正学到圣贤的品格,时刻铭记仁义礼智信并一直做到如此,不愧对本心,做一个君子。

    《大学》之明德,大概如此吧。常言道“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道德修养是可以改变气质的,文化修养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随着对《大学》的学习慢慢会改变为人处世的态度,不是一味地追求超凡脱俗,而是认真对待每一天、每一件事,心存大智慧,于细小处洞察大天地,向先贤君子学习。而这也是传统文化学习都会带来的改变。

      都说古琴修心,其实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在经典诵读中,也都有一股细水长流般的安定存于心中。好好学习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财富必能让人受益终生,愿耕读不辍,弘扬传统。


相关文章

  • 明德——于《大学》诵读之感悟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人风骨所在,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诵读传统文化经典...

  • 经院院训

    【明德修身,经邦济民。】 首句“明德修身”出自《大学》一书。 明德一词原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旨在言明“大人之...

  • 2:读一读《大学》——初读三纲领

    明明德 郑玄:“明明德”,谓显明其至德也孔颖达:“在明明德”者,言“大学之道”,在于章明己之光明之德、谓身有明德,...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而格物致知即明明德,“格”是“格君心之非之格”“格物致知”即是“去人欲...

  • 《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 明德自强 求是力行

    “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建校伊始,农大人就辛勤耕耘于中原沃野,与...

  • 《中庸》与《大学》(一)

    一、“率性之谓道” 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开篇三句话,开门见山,点出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 《中庸》与《大学》

    一、“率性之谓道” 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开篇三句话,开门见山,点出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 读《大学》001:三纲之“在明明德”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开篇就说了三纲八目,内容比较多,先说第一纲——明明德! 大学之...

  • 在一杯茶中涅槃(2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什么?至善是人性之美。明德是什么?明德是般若之光。如果一个人既明明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德——于《大学》诵读之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gc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