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好好先生。凡事不说好,也不说坏,态度不够明确,立场不够坚强。这即是为很多人所看不起的圆滑之人,谓之“善踢球”,是真正的“太极高手”。
但《中庸》第九章给了我们狠狠一巴掌: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祿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天下国家是可以治理的,官爵俸禄是可以辞让的,锋利的刀刃是可以践踏而过的,但中庸却是不容易做到的。”意即中庸是比治理国家,辞让高官厚禄,将自身置于刀山火海还要难的事。
古今之人,对“中庸”二字的看法,为何有着天壤之别?先看古人的理解:《中庸》开篇就解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意思是,喜怒哀乐在还没有表现出来时的那种平和的状态,就叫做中。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喜怒不行于色,含而不发。《中庸》第十三章写到:“庸徳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免,有余不敢尽”。意思是说,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也就是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平常的行为、道德、言语,虽是日常小事,却也不容忽视,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是中庸开篇所说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因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以为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听不到的时候,就可以偷偷摸摸做的事情,其实天知、地知、己知。
不禁想起《元史》中记录的一个故事:“(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是啊,梨虽然没有主人,但我的心难道没有主人吗?这就是古人“君子慎其独”的日常表现。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因喜怒而失态,不因好恶有所偏废,即对人对事保持平常心。庸者,庸人庸言庸行。中庸,即平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各种人和事,自始至终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所以孔子最赏识颜回,因为:“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所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中庸之道也在我们普通人身边,而我们的做法却是:“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难怪孔子感叹:“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被孔子视为最高的德行,可惜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就像我们面对着满桌佳肴,或只顾拍照发朋友圈,或一心低头玩手机时,早已食不知味。可叹,孔老夫子在2500余年前已有预言:“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孔子又说,中庸之道不能行的原因,就在于“智者过之,愚者不及;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故甘当平常人,甘做平常事,甘守平常心,中庸之道可行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