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一直有写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文章中的观点主要是开始读书时一定要选择简单一点的,有趣味性的书开始读,来激发自己读书的兴趣,慢慢培养兴趣,兴趣有了再一步步根据喜好选择自己有所偏爱读的书,这些步骤都有了,接着就是根据自己的选择深耕细作自己选择读的领域,读一些深一点的、专业的书籍,等等。读书的步骤大抵是这个样子。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才知道我这样想的原理是什么。
一个人对完全陌生的东西好奇心是不强的,好奇心最强的部分是自己已知的,但知道的又有限的知识,这时好奇心是最强的,因为你对你所了解的东西想搞明白的心里促使你对与他相关的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
对于完全未知的东西,你是怀有恐惧的心里,因为不了解所以也无从产生好奇心。好奇心恰到好处的恰恰是那些你一知半解的东西。
鉴于以上的理论,我知道我为啥会有刚开始的想法,也了解了我一路读书来的感悟。读书,一个初读书的人,完全读陌生领域的书很容易读不下去,因为都是未知的,难度相对来说大,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很容易懈怠。刚开始读书的人,读那些刚刚越出自己认知层面的东西,好奇心能带动自己更有动力的阅读,阅读又促使自己产生新的好奇心,如此反复,读的越多,学的越多,接下来越多的知识等待自己去探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了自己的阅读体系。
文章中提到一个人都是存在未知与已知的,我们阅读就是用于补充自己在对已知认识上存在的信息缺口,不断的补充已知中存在的信息缺口来填补自己的未知,达到一步步完善自己的认知。所以他们在文章中废弃了一个概念就是“阅读量”。
阅读量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你阅读的信息都记住了且为自己所用了,那就是有价值的,如果你阅读只是为了向别人炫耀你读了多少本书,而不注重知识本身,那就是舍本求末,一文不值。
所以读书就是填补自己的信息空缺,只要书中的知识填补了你的思想漏洞,扩充了你的认知,那就是有价值的,读多少本书本身没啥价值。读书按照自己所处的阶段开始读,不要操之过急,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毕竟每个人的读书、理解力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你罗列一下你所知道的东西,根据你所知道的开始选择向外扩展自己的知识,从这个方向开始选书,读起来既有成就感,给认知带来愉悦,又不觉得乏味艰涩难懂。从这个方向开始是不错的选择。
想开始读书的你是不是也从中读出来点方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