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歆小迪
01
周末,到大姨家去串门,遇到了好久未见的侄女和外甥女,两个孩子都已上小学。她俩与我们打过招呼后,就到卧室热聊起来,时而大笑,时而窃窃私语,好不开心。
大姨说,这两孩子年龄相仿,很谈得来。在一旁的表姐一脸无奈的说,我那孩子和同学朋友都能聊得来,唯独与我和她爸没话说,还说我们是老顽固与我们没有共同语言,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
表姐接着说,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老了已经跟不上孩子的成长,两代人自然越来越没有了共同话题,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吧。
一旁的表哥说,不要什么都怪代沟,孩子与你们没有共同语言这事儿,我看都怪你们,你们做父母的自己不上进,早早放弃了成长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你想想,你俩平时下班后的时间都干了些什么,别说继续充电或陪孩子一起学习了,连顿像样的饭都懒得做就急吼吼的去了麻将馆。这样怎么能与孩子有共同语言,难道让孩子与你们讨论麻将去。
表姐不好意思的嘟囔了一句,每天上班够累的了,下班后还不让放松一下。
据我所知,表姐两口子就是网上所说的那种自己不努力,下个蛋让下一代努力学习为自己争光的父母。他们很少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是以自己的老经验来强迫孩子学习,以后超过她们,未经孩子同意就为她报了好几门他们认为有用的补习班,孩子不敢违抗父母之命,只得硬着头皮去上,但在心里很抵触,没有真正学进去。
因此,孩子参加了那么多兴趣班,最后也没一个喜欢的,上了一学期的补习班期末成绩还是没进中等。这让表姐非常生气,管教越来越严,一言不和就开骂。渐渐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什么都憋在心里,与他们越发陌生了。她心情不好,往麻将馆跑的更勤快了,和牌友们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代沟越来越深。
02
反观表哥夫妻俩,他们都是单位的中层,对自己要求很高,虽人到中年但一直在坚持学习。每天晚上,他们一家三口要不一起就某个问题一起讨论,要不各自学习。表嫂为了和孩子一起看英语电影,特意在网上报了英语学习课程,把多年前拉下的英语又捡了起来。她经常与孩子一起讨论怎么发音,怎么记单词,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在这样家庭的耳濡目染中,孩子的各方面都发展的很好,两代人并没有代沟。
两代人之间产生代沟的最大原因是,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状态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促使他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学业,友谊和人生价值渐渐有了自己的选择和追求。而很多父母在新知识和经验上有所欠缺,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从而产生了误解和隔膜。
比如孩子的一些新奇服装,潮流发型或是网络语言,让不了解时代特点和时代观念的父母很难理解接受,以至于他们会横加阻止,这样一味蛮管不仅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也增加了亲子之间的隔阂。
因此,代沟并不是一种物理存在,而是一种心理存在,只有学习成长可以让父母与孩子之间曾经断裂的心理联系接续起来,从而达到交流的顺畅相处的和谐。
吴冠中曾说过:“代沟不是以时代来划分,而是以思想划分的”。
所谓代沟,不过是孩子走的很快,父母却原地不动。父母要尽可能的跟上时代的发展,跟上孩子思想的成长速度,代沟才会越来越小。育儿不是花钱就行,我们要花精力去学习,因为在育儿路上父母都是文盲,孩子一出生父母就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考题,未经过考试的父母必须加紧学习,让自己的成长跟的上孩子的成长。这一点著名影视演员陶虹做的很好。
03
前一段时间,陶虹上在一档节目中聊教育。
2008年陶虹生下女儿后,不同别的演员她没有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老人,而是淡出演艺圈,全职照顾孩子。她的全职不仅仅是带孩子,而是用心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在她家,她看过的育儿书籍摆满了整整一个书架,她还上了很多父母课。她看书也不是纯粹的照书养,而是结合自己的孩子进行思考,找出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而且不断改变修正。
在节目中陶虹说:自己在带孩子上知识点为零,所以不得不努力学一下。”因此,她上了无数课,看了无数书,学着怎么当好妈妈。这一学,就是10年。为了做个好妈妈陶虹真是付出了很多。
朋友们称她是:“为了孩子,在自己身上投入最多的母亲”。
曾有媒体不无惋惜地问:“你好像把时间都花在了家庭里了。”
陶虹笑答:“我其实把最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到了这个年纪,时间似乎不够用了。希望从各个方面得到营养。”
一个生命的养成是多么重要,父母就是一个自我修行的职业。
正如一个电视剧中一个爸爸对女儿所说:爸爸妈妈对不起你,因为不太懂第一个女儿应该怎么教怎么养,我们不懂,爸爸也不是从出生开始就是爸爸啊,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做父母虽然不需要考试,但是需要不断学习,而且没有毕业的那天。无论孩子出生前你准备得多么充分,真正为人父母时,也难免会犯错、迷茫、焦虑。毕竟,孩子不是设计出来的,我们只能边带娃边学习边摸索。
一份有规划有说明的工作,都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况且培养教育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了,孩子每天都是新的。做父母的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他的步伐。况且好的父母都愿意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在去年央视的《面对面》节目里,董卿首次谈到自己的儿子。
她说她的好朋友的一句话让她醍醐灌顶,“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后,董卿开始筹备《朗读者》,第一次既是主持人,又制片人,独立完成一个节目。《朗读者》播出后,观众好评如潮,获得了巨大反响。这个个全新的挑战,让她向更好的自己又迈进了一步。
董卿说:“我应该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让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对于你有爱也有尊敬,他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我不想因为孩子我就变得止步不前了。”
董卿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最最美好的一种状态。
04
孩子在长大,同时父母也在成长。
每个人都能成为父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一职位。我们总是能发现孩子的诸多问题,却很少认识到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源自父母。家庭教育不是要教育孩子,而是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俗话说,父母吃的盐比孩子吃的米都多。的确,父母比孩子对这个世界要了解的更多。但是,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父母所积累的很多生活经验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并不适用。而孩子们是新时代的力量,他们在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如果父母的步伐跟不上前进中的孩子,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孩子与我们共同成长,那是孩子的幸运,因为孩子有了个好榜样;同样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也是我们的智慧,因为做为父母的我们并没有被out。
“正念之父”卡巴金在《为人父母即修行》中说:“孩子的需要既繁多又不断变化,这都是父母的大好机会,可以全然与他们同在,而非落入自动驾驶模式,可以有自觉地面对他们,而非机械化可以去感觉每一个孩子的生命,让他的活力、生命力和纯净,唤起我们的活力、生命力和纯净。”
育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没有这个体会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作为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之所以这么重要,就是因为你的生命质量影响着另外一个生命的成长,这不是任何教育方法能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歆小迪,富书签约作者,一个醒的早起的晚的80后工科硕士,目前供职于国内大型企业,爱读书,好独处,白天职场晚上写作,专写温暖治愈系的正能量文字。简书@歆小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