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如果世人可以自由的选择出身就好了,但世人皆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
对于这个伪命题,我想李煜是最无奈的。
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做一个酣歌曼舞,焚香唱词的富贵闲人。
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做一个隐居的诗人,白莲居士也好钟山隐士也罢,但绝不想做一个无能为力的君主。
李煜短短几十年人生中,经历了无助、奢靡、彷徨、屈辱、悔恨和无奈,从夜夜笙歌到国破家亡,到最后一杯毒酒夺走了他的生命,带走了他对着滚滚红尘的爱恋。
如果他接手的是一个强国盛世,或者他具备一些治国之才,结局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而人生,终究是没有如果,终究是无法圆满,帝王更是。
李煜一生充满戏剧性和伤感,他出生于七夕,亦殒命于七夕,本应是浪漫的一生,却填满了悲苦仇怨。
前半生他也曾尝试努力的保卫国家,但周遭的危机四伏让他无法喘息,他无力解决。诗词歌赋是他最为热爱和擅长的,现实的无能力为使得他更加沉沦于诗歌创作中。那时候他的词总是在风花雪月中带着一些婉转伤感,纸醉金迷中透着人生无奈,就如《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残,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虽危机四伏步履维艰,但是国仍未破,梦还未醒。
那个时候的他还未想到,终有一天他会背井离乡只能朝东方远眺,真正的沦为塞雁高飞人未还的境地。
如果他再有一些勇气,他的命运也有改变的可能。
当时南唐大将林仁肇主张主动出击,趁宋军疲惫之时攻其不备,但被善于逃避的、懦弱寡断的李煜拒绝了,他不仅没有抓住这次机会,还听信离间之计使林仁肇惨死家中。这一切都加速了他最终失败的结局,他靠着一己之力推动者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
金陵被攻破之后,李煜终于明白了作为一个君主的责任和使命,终于醒悟国家存在的意义,他用亡国为代价换来自己的清醒。
但,万事已惘然。
投降后,李煜在北方作为俘虏,他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故国、对家人和过去生活的深深思念,他挥笔写下《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后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后,李煜作词的境界骤升,从缠绵悱恻的风花雪月到切入骨髓的凄凉悲壮,现实的残酷和悲苦让他眼界陡然开阔,生出许多人生感慨,意境越发深远。
然而,为时已晚,早已是国破家亡人不在,山河已是他人城。
在位时,国家王位是负担让他沉沦又逃避;国亡后,却又徒生出无法抑制的悔恨和不甘,怀揣这样的心情他写下了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当《虞美人》的歌声飘荡出来,那痛入心扉的悲愁,使人闻之落泪。 也成了他的催命曲,赵炅赐予一杯牵机药,从此人生过往随风去,仅留片语词作入史书。
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真是,可悲,可叹。
![](https://img.haomeiwen.com/i27924466/8755ade61a176f2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