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情绪成为“问题”了,情绪才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不然就让情绪自然而然,都无所谓。其中识别情绪只是解决情绪问题的基础性工作,那么情绪如何构成问题呢?
《中庸》中曾就说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可见,情绪乃人之本性,但是情绪如何“发”出来却是社会建构和个体主观表现相互作用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情绪的“生发”并不能“致中和”,所以问题就产生了。
说的通俗点,就是情绪的生发走入了极端而打破了和谐相处的状态。这里的和谐相处状态不仅指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也是自我身心的和谐相处。
从自我身心和谐角度来看,中医《黄帝内经》中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理论表述,足见情绪是一种身心一体的综合现象,一种情绪也反应了一种身心状态。由此来看,一种情绪过度就会影响到相应的身心从而出现问题。
其实,从现代具身认知理论的角度,一定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我们的认知加工、理解以及相伴随的行为。如若我们的情绪失度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认知以及相伴随的行为,从而出现一定的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导致认知障碍,而且会影响到人际交往。因为我们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总是处在与他人的相互联系当中,受到他人的影响,也总是会影响到他人。
所以从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角度来看,当我们的情绪失控的时候无疑也会影响到与他人的人际交往、打破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于是这样就会产生社会适应的问题。
综上所述,情绪如何构成问题,就是情绪的生发失控从而造成自我身心的不和谐或者人际交往的不和谐,这就是情绪成为了问题;而且自我身心的不和谐和人际交往的不和谐还会相互作用,于是情绪造成了现实的问题。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