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女孩,她忠于梦想,若她还在,定是一段传奇,她不在了,依然流芳千古。
这个女孩名叫徐秀娟,80后的人对她的故事都耳熟能详,却不一定知道她的名字。徐秀娟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7岁时因高中部停办,不得不放弃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初入工作岗位的她并不适应,毕竟,让一位很有希望的好学生放弃她用心苦读学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这个17岁的满族姑娘很快走出低谷,确立了自己的新目标——养鹤,正如她优异的学习成绩,对于养鹤这件事,她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从最初辛苦的喂养工作到最后配合科研人员孵化幼鹤,她惊人的天赋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徐秀娟,一只在沼泽地上飞翔的鹤掌握了珍禽饲养、放牧、繁殖、孵化、育雏的全套技术,她饲养的幼鹤成活率达到100%。这样的成就不是“天赋”两个字就能囊括的。没有人是生来就会养鹤的,只是后天投入的多少。从娟子决定养鹤的那天起,她已经将全身心都放到养鹤事业上,养鹤就是她的梦想,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她都认真执行、心无旁骛。相比之下,我们很多人总觉得自己为了梦想努力了,却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不过是为了做而做,从来没有真心对待过自己所做之事,没有将这件事看成自己需要倾尽毕生去为之奋斗的事业,每天只会喊着,这是我的梦想,我在做,我在坚持,是上天不公,让我至今没有取得成功。做与实现本来就是两回事,前者是毫无头绪的坚持,后者是呕心沥血的毅力,正如读一本书,静下心来的与作者融为一体的阅读可以过目不忘,只为阅读而阅读,看懂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主旨大意,却难形成永久记忆,一段时间后就不会再记得书中的任何内容。
徐秀娟的故事还在继续,她为养鹤事业所作出的努力与成就,很快便得到了回报,几位教授到保护区考察时,十分欣赏这位年轻的人才,建议她继续到大学进修,就这样,娟子踏入了东北林业大学,尽管学校为她减免了一半学费,娟子仍然负担不起伙食费,读书的渴望让她悄悄去卖血换取生活费,高中没有毕业就进入大学,学习上尽管十分吃力,她还是凭借自己的多于常人数倍的努力,顺利毕业,在此期间,她更是自学英语,不断充实自己。她在一年的学习总结里写道:“想起粗茶淡饭,节衣缩食,下一学期生活仍然没有着落,止不住一阵心酸落泪……但是人活着没有寄托,没有信仰,没有理想,如何能活的下去呢?来林大进修后,我才知道自己懂得太少了,才知道‘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
若是放到现在,徐秀娟的年纪刚好能够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可以为所欲为的打游戏、谈恋爱、通宵看小说,毫无就业的紧张与压力感,也没有父母的唠叨和老师的管教,一生中怕是没有比这更快活的时光了。然而对于学习机会得之不易的徐秀娟来说,她已经拥有了比同龄人成熟许多的想法,正如她当年坚持养鹤一样,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充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抓住在学校的每一分每一秒,尽可能的多学习。即使没有学习英语的要求,她认为这方面知识对自己有用,就义无反顾的学了,而我们现在还有许多人大学已经毕业了,英语四级证书还没有拿到,想想看,真觉得惭愧。
徐秀娟,一只在沼泽地上飞翔的鹤徐秀娟真正走入公众视野,并不是她在养鹤事业上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研究,而是她拯救了一只白天鹅,甚至搭进了自己的生命!她就是当年家喻户晓的那位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滑入沼泽地的女孩。明知自己早已精疲力尽,却还担心黎明(白天鹅的名字)的安慰,在她心中,鹤早已不是动物,而是自己的至亲,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当初一样日夜守着黎明,照顾他。
徐秀娟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社会就是如此奇怪,很多人只有在死后,人们才会记住她曾经做过多么伟大的事,开始传颂她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看过徐秀娟的故事,我一直在想,如果她还活着,中国科学史上,一定会多一位伟大的科研工作者,中国社会史上,也会多一位成功的创业者。除此之外,中国文学史上,还会多一位书写自然与博爱的作家,从徐秀娟的文笔中,可以看出她文采飞扬,情感真挚,正如她的《灰椋鸟》被选入语文课本中一样优秀。原本会是一个时代的奇女子,却早早“驾鹤西归”,我们憾失一位伟人,是历史的悲哀。
有传言说,徐秀娟化为一只仙鹤归来,依旧与她心爱的鹤儿们在一起。传说不过是人们为弥补一个故事的悲剧结局而假定的理想情景,无论娟子是否化为一只仙鹤,那些曾受她照顾的鹤儿不会忘记她,她为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徐秀娟,一只在沼泽地上飞翔的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