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青春
年少不懂方鸿渐,而今才知我们都是他。

年少不懂方鸿渐,而今才知我们都是他。

作者: 小桃不是桃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20:34 被阅读139次

            第一次读《围城》的时候,只看里面的爱情,看完也就完了。全无心肝。大家都说好,我却没什么感觉。如今再读起《围城》的时候才知道他其实随处可见。也许,有些书真的需要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才能读到深处。当把人物经过拼凑点化,才知道他其实是创造出来我们所熟悉的真人真事。这次读《围城》,却读出了许多无可奈何,许多人生真相,想起了许多人事,开始念及己身。

    年少不懂方鸿渐,而今才知我们都是他。

    壹  兴趣很广,心得毫无的平庸之态

    ‌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方鸿渐的话,“平庸”再合适不过。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德国“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大学里倒是学过不少东西,果然是兴趣很广,心得全无。靠着老丈人的资助,勉强回国。

    ‌看到报纸上登的自己回国的新闻,害怕自己成了骗子,从此无颜见人。从而惴惴不安。

    ‌想起来,如今我们大学里的同学,不也正是这样。高中的时候没有全力以赴,高考分数很普通,进了一所不怎么样的大学;进了大学,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在宿舍打游戏追剧,逃课请室友帮忙上课点名和带饭,荒废时光,虚掷青春,既没有好好读书争取好成绩,也没有寻找社会实践机会充实简历。

    然后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在人才市场简历被人挑挑拣拣;没有了学生身份的庇护,普通的家境也不能继续再为你的人生兜底,你只能直面真实残酷的竞争。

    当然最后总归会有工作 ,但平庸的人也只能进平庸的公司,平庸的平台,拿平庸的薪水。一毕业就失业的谶语在其身上百试不爽。靠着学历去安慰家人。该学习的时候没有学习,到最后碌碌无为,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正如周国平所说:多数人的矫情是可怕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 方鸿渐的落魄更在于并非他不可以,而是他本可以。正如多少个我们一样。可被困的何止他一人,世俗之人都囿于这围城中,我也在进围城的路上。

    年少不懂方鸿渐,而今才知我们都是他。

    ‌贰  无可奈何,无力以博的狼狈之态

    ‌因为平庸,没有职场竞争力。方鸿渐只能去三闾大学,别人都是教授时,他当副教授,因为英文不佳,被学生嘲笑。最后狼狈离开三闾大学。方鸿渐再次见到赵辛楣,他没有了当时匆匆离开的狼狈。反而风生水起。

    ‌“一个人应该得意,得意的人谈话都有精彩,譬如辛楣。自己这一年来牢骚满腹,一触即发。料想人家也未必爱听自己牢骚,留心管制,像狗带了嘴罩,谈话都不痛快。”

    这一切是境遇不同造成的,生活顺遂得意的人内心自信,在谈话中思维活跃,不时有高论妙论,他们容易跳脱,容易有趣,容易妙语连珠。

    而境遇糟糕的那一方内心自卑,所以嗫嚅犹豫,不敢高谈阔论,像狗戴了嘴罩。唯唯诺诺,说话不痛快,因为他心里太多顾虑,自卑是他沉默的一切缘由。

    可偏偏这种涉及到自尊的郁结,是最不可与人言说的,所以方鸿渐的心情“像关在黑屋里的野兽,把墙壁狠命的撞、抓、打,但找不到出路。”

    他一切都依靠赵辛楣,而他是为数不多待他真诚的朋友。而方也一直接受着他所安排的一切。孙柔嘉和他结婚事宜,还有他的工作。他不停地被摆布着却又无力去反抗。接着又看到昔日的苏文纨也过的比自己好。

    方鸿渐夫妇的疗法是通过作践苏文纨获得某种优越感,纾解嫉妒和受伤的自尊心。

    方鸿渐说:“你看她现在变得多么俗,从前的风雅不知道哪里去了,想不到一年功夫会变得唯利是图,全不像个大家闺秀”

    孙柔嘉说:“俗没关系,我觉得她太贱。自己有了丈夫,还要跟辛楣勾搭,什么大家闺秀,我猜是小老婆的女儿吧。”

    想起了鲁迅曾塑造阿q形象,画出来国民的灵魂来,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好像这样,他们夫妇能减少一些自卑感。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一步错,步步错,再想赶上,已万万不能。没有把握好发展机会,最终变成同龄人中的失败者。最后沦落至此,无力摆脱又无可奈何。

    叁 将就结婚,又怨天尤人之态

    方鸿渐喜欢唐晓芙因为懦弱又不敢去争取自己的爱情,最终逃到三闾大学,兜兜转转和一个自己并不讨厌的孙柔嘉结了婚,以为这就是婚姻。说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勉勉强强结了婚,丝毫没有结婚前的喜悦。

    要不然说童话里最后的结局都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再没有了以后。成年人的世界里,结婚后有的是茶米油盐酱醋茶,你再也不是一个人,你的身后是你的家庭,甚至是家族。于是,彼此的缺点都被放大,好像再也看不见相爱时的热情。于是,婚姻便成了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憧憬着城里的美好,城里的人疯狂地想要往外逃,所以说人总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两个勉强结合的人,草率地结了婚,租的房子,家具也是姑母送的。房子勉强有个家的样子。结果又为工作的事,两人吵到不可开交。

    想起老舍曾在《骆驼祥子》里说的话:“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身在富贵之家。”当基本的物质条件没有解决的时候,勉强结合的婚姻的根基迟早是会被茶米油盐酱醋茶冲跨的。碌碌无为,靠着别人,时代也绝不会容忍这样的人活的幸福。

    故事的最后,鸿渐丢了工作,又因为去重庆的事和孙柔嘉吵了起来。最后,婚姻和工作陷入了一片黑暗。

    这个故事在老钟的报时的叮当声中结束。

    肆  我们要用力读书,更要努力生活

    不知在哪看了这句话,我们要用力读书,更要用力去生活。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读书的苦?答案是肯定的,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他就来了,而读书的苦,你要自己去吃。我们曾嘲笑方鸿渐,认为自己绝不会成了那样的人。当时光渐行渐远,我们有时是输给了难以分庭抗礼的无奈。 我们庸碌、懒惰、无能,做着错误的选择,结束自以为可以绚烂的人生 ,最后用着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洋洋得意。可最后,那些故事里的无奈渐渐走进自己的人生,然后我们不得不去妥协,成了故事里曾经自己永远也瞧不起的那个人。可是, 我们总还是要去摆脱,去挣扎,去反抗。

    所以要用力读书,更要用力生活。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更要用对生活的积累和思考来读书。

    年少不懂方鸿渐,而今才知我们都是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少不懂方鸿渐,而今才知我们都是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jf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