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的世界。周围充斥着丰富多彩的视觉图像。如果我们没有学过如何观看解读,就像没有学过识字一样,我们是视觉的文盲。
视觉文化修养并不仅限于那些从事视觉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专业人士需要,相反,需要它的人群非常广泛。现今的文化是视觉的文化,我们都需要视觉文化教养以便在现今的社会中游刃有余。今天,更多的人倾向于从电视、电脑上获取新闻、时事、信息,而不是从报纸上。不必赘言,电视电脑主要是通过图像来进行交流的视觉媒体,试想当今的国际事件,有多少你是通过电视电脑图像思维得来的:科比的退役,宋仲基走红,钓鱼岛的争端,叙利亚战争等等。
国际冲突同样和视觉世界有关联。摄影出现以前,画家们常以胜利者一方为焦点描绘战争。不久,官方的战争艺术家实地画画,然后他们的画会被复制印刷在报纸上。于是有了新闻摄影,人们才首次看到战争的真面目。新闻摄影作为特殊图像显示出重要的“象征”意义,例如,美国舰队在硫磺岛插上美国国旗成为反映二战的经典画面,一个身着红色衣服的三岁小难民头朝下躺在海边的镜头同样有力的“象征”了叙利亚战争的残酷。这些形象都可能在我们的脑海中反复出现。图像处于各种原因集合了如此之多的冲突元素。“一个画面胜过千言万语”,虽是陈词滥调,所揭示的却是真理,这也是图片的奇迹之一,就是它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
《三岁溺亡小难民》视觉图像无处不在,它们每天围绕在我们周围,广告、包装、钞票、CD外壳中都有它们的身影。无论它们简单的家庭快照还是华美的艺廊油画,它们都是有实质内容的。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视觉文化的世界。若对此还有怀疑,我们可以试着将眼睛闭上半小时,或者走过一条街,把街上的图像记在脑子里,接着,我们想象走进没有视觉图像的街道。视觉文化也不仅局限于博物馆和音乐录像带中。视觉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和我们选择谁来统治我们一样重要,但是从表面上看也和我们选择什么食物作为午餐一样琐碎。假若我们不能解读视觉图像,我们就会被代替我们创造它的人所支配。
如果一篇文字文本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能很容易的对它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掌握它的内容、形式以及结构。我们也能狗把握作者为呈现论点说服我们接受其观点所采取的文学技巧。我们批判性的读类似的文本。假若它是一份合同,我们就会寻找一些限制性的附属细则。若是一则销售宣传,我们就会找寻“模棱两可的话”,例如“获取的机会”或是“储蓄上升到百分之五十”。我们公正的问问自己,这些文本真正提供了什么信息?我们寻找掩藏信息所花的精力和寻找表面信息所花的精力一样多。我们关心特定文本的作者是谁,这一点可能影响到对文本的评价。
有人想当然的认为在这个日益增长的视觉世界里我们的视觉修养是很高的,可实际并非如此。我们都是视觉文本的观看者,但我们的观看只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分析。我们通常自以为是,被动接受视觉图像、视觉文本,而非一种主动的辨析,我们太容易想当然了,这导致我们看不到它们背后的许多东西。与简单的“看”相反,我们需要更加主动的思考我们是如何观看以及我们是否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观看,进入图像世界,我们需要带上结构性的知识、方法以及明确的自我意识。
我们通常受过如何阅读文字读物的训练。老师会教我们句子是如何由语法单元构成,作家如何使用一整套语法策略表达他们的意思,意义又是如何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层面上被创造出来又传达出去的。我们还学习如何阅读写作。但是,在视觉的世界里情况并非如此,通常我们需要独自面对。我们该如何解读、领会视觉图像的意义呢?
其实很简单!大千世界图像纷繁复杂,我们无法一一去分析解读。就好比练字,常用汉字有四千字左右,一个一个练习无疑是愚公移山,非常笨拙艰难。但我们可以把汉字归类,比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半包围、独体字等等。这样一来只要我们把一个类型的练习透彻了,那么这个类型的好几百字都能写好。那么这个世界的图像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的图像大致分为具象的、抽象的(相对具象而言,看不懂画的什么东西)、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这样分类就会简单许多,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解读。
首先是具象类的图像,这类图像我们可以参照具象绘画的方式进行分析。从题材来看,有风景、风俗、静物、人物、历史、战争、宗教的等不同类型的图像。
第一、当我们第一次解读图像时,我们可以简单的询问它所展示的是什么例如,如果是一个人物题材的图像或绘画,画面中是男的还是女的,年轻的或是年老的,我们可以估计人物的年龄,就像我们在火车上估计坐在我们对面的人的年龄一样。他们的头发灰白了还是秃了抑或半秃了?他们脸上是否有皱纹、笑纹或还很年轻?面部有毛发么?看看他们的手和脖子,我们也能猜出他们的种族。他们的表情如何,友好、骄傲、悲伤还是威严?接下来看他们的穿着打扮,仔细观察,我们从中能推测出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社会阶层。和观察人一样,我们也要仔细观察视觉图像上得每一个线索。
第二、我们还要对视觉文本中场景所在的地域进行分析。例如一副风景图像或风景画,地理线索能帮助我们进行精确的定位。例如,我们看一副风景图像,可以观看其中的植物的类型,来判断图像的所展示的地理位置。同样的还有动物与建筑物。建筑能提供更为平常的信息,从欧洲的教堂到中国的寺庙,从农村的平房到北上广高楼林立的城市商业区,我们的判断也许并不总是正确,但任何迹象都不应该被忽略。
第三、为了采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我们应该估计一下图像所描绘的时代。如果是一个城镇的图像,那么它的建筑是木头的、石头的还是玻璃的,或者混凝土的?道路是什么样的?人的交通工具是什么?看看路灯,是什么类型的灯,抑或根本有没有灯?等等。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能大致估计出图像的年份信息。
除此之外,还有图像的季节信息,图像中的场景处于一天中得哪一个时光。图像也可以表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刻,具体细节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查看绘画内容而建立的一套结构方法。首先从总体上去把握,然后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具体的和特定的细节上来。我们建立的是一种简单的、逐层深入的系统:(1)图像的主题;(2)特定场景的位置或环境;(3)图像的历史时期;(4)图像所展示的年份或季节;(5)展示一天中的什么时光;(6)图像所捕捉的特定的瞬间。这种简单的方法迫使我们从细节上主动的去观察一个图像,积极地去审视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顺便看看。这是一项视觉修养的练习,而不是视觉的记忆。按照这种方法,可以鼓励我们去独立审视各种图像,从而你的观察力会提高很多。下面我们按照这种方法来试着解读一幅视觉图像。
上面是19世纪著名的风景风景画家柯罗所绘的一幅图像,我们从文本本身就能看出它所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是一幅田园风光的图像,从画面中人物的穿着打扮与房屋的建筑特点我们应该能判定图像所描绘的地域应该是欧洲抑或北美,而且所描绘的年代为19世纪(20世纪以后的服饰与图像中人物的服饰完全不同),还有图像中的生产资料,那时的交通运输工具为马车,不同于我们现代的交通工具。画面中有四个人物,左边的男人正在抱着干草一样的东西在劳作,右边为两个妇女,一个抱着孩子,一个在河边洗衣服,两人似乎在聊什么,河水很浅,水流缓慢。图像中的房屋比较简陋,应该不是什么贵族,这里似乎住着几户人家。从画面中植物的特征看,这似乎是刚进入春天,因为植物不是特别繁茂,人物穿着不薄不厚。图中没有出现电线、公路和桥梁,能更加确信这是约两百年前的风景,再深入挖掘,从男女所从事的活动来看,这是一个男权主义社会,等等。
其实,观看这一类写实的图像一点也不难,并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作为支撑,只需要常识就行了,而且我们只是从文本所展现的内容出发,并没有参考画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图像都像上面的图像那样易懂,我们刚才使用的方法对于“所见即所得”的绘画来说是非常理想的。那么对于有些图形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作为支撑才能解读更透彻。比如一些宗教类的图像,仅仅从表面上去欣赏视觉文本,我们将无法透过表面探索其深层的意义,我们需要知道图像中得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越说越多了,又说到符号了,回头再专门写一篇关于符号学欣赏的方法,主要用于广告),比如,天平是公平的象征,鸽子代表和平,驴表示愚蠢,猫头鹰象征智慧等等。
很多具象类图像都是有很深的象征意义的,欣赏这类图像依赖于图像创造者与观众之间共同的文化传统。这类图像我们可以挖掘除了内容之外其他东西,比如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价值。欣赏这类图像时,给大家介绍一下图像学的欣赏模式,关于图像学,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可以看看帕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这里给大家简单概括一下帕诺夫斯基的方法。
帕诺夫斯基是从艺术作品的角度进行欣赏的,不过同样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图像。为了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他设计了一个能够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的三点系统,他认为艺术作品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为了解释这个问题,他举了一个日常生活当中的例子,一个走在街上的男人举起帽子来打招呼。在第一层面上,一个男人快速的从头上举起帽子然后又戴上,这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同时我们从日常经验出发,就能够理解事实的表面及其所要表达的意义。
第二个层面,我们仍然能够理解,当某人向我们举起帽子时,他所意味的或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实践动作而是它的意义,就像握手,是一种我们能够理解的沟通形式——礼貌的手势。帕诺夫斯基解释说这不同于第一个层面,因为为了理解这个动作表达了什么,我们必须事先知道它的意义,这并不是不言自明的。对于处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人来说,他也许会理解第一个层面上举帽子的动作,但理解不了第二个层面,因为他们不熟悉20世纪西方文化的传统(就像我们不习惯西方人无论男女见面就KISS)。
在第三个层面上,帕诺夫斯基说,我们能从这个男人选择举起他的帽子来打招呼这个事实中判断出他的个性以及国家、社会、教育和文化的背景。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传达了所有这些信息,也许并不是有意从这一个手势中泄露出这么多关于他自己的信息,但这些信息还是被表现了。
帽子问题就到此为止,但我们需要把它结构化,以便今后能将其运用到我们观看的视觉图像中去。帕诺夫斯基把第一个层面叫做“初级”或“自然”层面,在此层面上又依次分为“事实”和“表达”两个部分。换句话说,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只能识别图像最基本的主题、所展示的内容以及传达主题的氛围。理解这个初级层面的意义,我们不需要任何内在文化、习俗和历史的知识。我们只需要将日常生活的“实践经验”带入其中。就像我们欣赏上面的作品一样,所见即所得。
第二个层面是图像学真正开始起作用的地方。按照帕诺夫斯基所提出的,为了理解这第二个更深层面的意义,我们必须了解其中所运用的机制。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认出,天平是公平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代表。在这第二个层面,因为将现有的文学、艺术和文化知识引入其中,这样我们才能分辨出随意的一餐和“最后的晚餐”之间的区别。我们从仅仅识别主题的第一个层面进入到了解释图像的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也是最深的)是帕诺夫斯基所说的“本质”意义或内容。这个层面揭示了潜在的意义,“对国家、时代、阶级、宗教或者哲学信仰的基本态度——被无意识透露出来并压缩在图像里”。对帕诺夫斯基来说,这穿透性的第三个层面是图像学的“最终目标”。这里要强调的是,与第一和第二个层面不同,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艺术家或许并没有打算把这么多文化的观点和设想压缩到他的绘画中,但那不等于它们不存在。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们所传达的常常远远超出我们所预料的。
好了,关于具象图像的解读就说到这里,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我们下次再说抽象类的图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