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东君之身份,到达某地,必须择地而居,以扬艳名,此嘉定之游,更不例外。此行酬往之人,更是以文人墨客为主。由于资料存失问题,先生以程嘉燧之诗《朝云诗》为主,笺释“其(诗歌)作成时间及河东君寓居地点并与河东君共相往来训和诸人,分别考述”。
是诗做成时间,先生以为是崇祯七年晚春至初秋,与河东君之行相符。原因之一为:“《耦耕堂存稿诗》钞本《朝云诗》,第七首上有朱笔眉批云:‘八诗自晚春叙及初秋,时序历历可想。’此批虽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但即就此题第一句‘买断铅红为送春’及第七首第一句‘针楼巧席夜纷纷’之语观之,可证其言正确,不必详察其余诗句也。”其二,先生细绎诗中景物,皆是春秋时节物品。其三“更有可注意者,此题八首中前五首与后三首,虽时节气候相连续,然此后三首中所述款待河东君之主人皆在其城内寓所,主人固非一人,但直接及间接与唐叔达有关。颇疑此题前五首为前一组,此题后三首为后一组。”由是之故,此诗不必拘泥于《耦耕堂存稿诗》之排列顺序。
至于河东君寓居地点并与河东君共相往来训和诸人,先生是一块考证的。寓居地点为薖园,人物为程孟阳嘉燧、唐叔达时升、张鲁生崇儒、张子石鸿磐、李茂初元芳、孙火东元化诸公。先考证此五人之宅院别墅,进而判定为薖园。
首先考证程氏之宅园。程氏为安徽新安人,侨居嘉定。程氏自叙“(崇祯五年,1632)壬申春,二子移居西城”,是程氏始有宅第,其前无论垫巾楼,还是香浮阁,皆是借居友人之别业。“孟阳(嘉燧字,号松圆老人)以新安人侨寓嘉定,虽早欲买田宅于练川,而未能成,“见松圆《浪淘集 总目 蓬户卷四》目下注云:‘(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正月葬毕还吴,同孙三履和至梁宋间。(二十四年)丙申,(二十五年)丁酉,皆闲居,日从丘(子成集)、张(茂仁应武)二丈,唐叔达时升、娄子柔坚二兄晤言,有《蓬户诗》。买田城南未成。’及《空斋 卷五》载《买田宅未成,戏为俚体》诗首二句云:‘城南水竹称幽情,几念还乡买未成’。”
沈习康先生校订《程嘉燧全集》,于书末编辑有《程嘉燧年谱简编》嘉靖四十四年条,根据程诗《悼景先亡弟》句”余初还山时,发燥未裹巾’推定:“既然是生发未燥之的儿童时代初回故乡长干山,有此推断,此前程嘉燧一直生活或出生于嘉定。”若沈先生推论无错,则松圆直到崇祯五年方有宅田,其年六十八岁,终其一生,终有栖身之地,而死后亦是葬于家乡也。
程嘉燧买宅田不得,是由于彼时之宅田买卖之习俗“先问族亲,再问四邻”,这个风俗源于唐朝,宋代成为法律条文,后世虽不得成文,作为习俗,一直得以流传。所以,穿越文动辄陌生人买田千亩,是历史课睡觉来着,可以不看。程氏诗:《蓬户》,蓬户居然昼不开,消忧佳客数能来。水晶盐尽调冰屑,新酝缸倾杂旧醅。雄辩满筵才五斗,挥毫落纸更三杯。人生莫论无多屐,相见何妨日几回。《买田宅未成,戏为俚体》,城南水竹称幽情,几念还乡买未成。陇上纵堪供伏腊,山中谁与作清明。亦知终去婚和嫁,且恋闲来弟劝兄。好语山妻与村婢,莫贪春睡饷春耕。心中之遗憾,可见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