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儿时对新年的记忆,
总是伴随着父母的归家与离家。
伴随着喜悦与不舍中度过。
我是一个80后,出生在江西的农村,80年代末,90年代交接的时代,我们那里不闭塞,但也算不上富裕,当地没有工厂、企业。
自然就没有收入来源,为了生存,很多人就开始往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深圳,广州那边打工。
我们村最开始出去的是一个跟我父亲一样大的年轻人,我叫叔叔。他最早去的是广州,进了一个皮鞋厂,因为勤劳能干,他很快升到了主管。
当他回来时,身上的衣服,穿的都是最时髦的,没过几年,他家就在村里盖了第一栋小洋楼,让村里的人都羡慕不已。纷纷都上门,请他带着一起出去赚钱。
他一批又一批把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带出去,同时一个个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
而我,就是其中一个。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2
我的父母,大概在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在记忆中,妈妈只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陪我到学校报过到。
和我一样同龄的人,童年基本都是一样留守的状态,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们就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只有每年过年回来一次。
那是依靠书信往来的年代,后来村里逐渐有固定电话,每一年过年前一个月,每次父母打电话来问的最多的就是: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我们总是盼望着父母的归来,因为知道一年只回来一次的父母会带回很多平常吃不到的零食,过年的新衣服,新鞋子,孩子的心里想到的只有这些。
而这些,足以盼一年。
父母回来时背上背着的硕大的包裹,仿佛就像多啦A梦的百宝袋,掏出一样一样的礼物。
有父母在新年的这几天,我们就是短暂的公主和王子,但是午夜的钟声总是会敲响,而我们如同童话里的灰姑娘一样,又变回原来的样子。
更多所经历的便是,一个留守儿童艰难成长的道路。
3
就我的成长经历而言,至少是如此的。
我读小学时有一位非常厉害的老师,我们所有人都非常惧怕她,据说她惩罚学生的方式是拿烟头烫学生,而她是个女老师。
她并没有用烟头烫过我,但是她说过我,“一个女孩子要那么好看干嘛”,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她骇人的面孔,以及说话的语气,自此之后我便时常做噩梦。
她让我觉得,好看是应该感到羞耻的,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一直深根在我的内心。
如果那个时候我的父母在身边,我想我便不会这么害怕这件事情,或许他们也能够给我想出更好的方法,将我从噩梦中解救出来,可是他们不在。
和我同年的大部分都是男孩子,他们比我的状况还要差一些,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外面打工,男孩子缺少父母的教导,少年时没有方向感,甚至不知道怎么去判断事情的好坏。
他们其中几个变成了社会少年,早恋,辍学,因此初中毕业后很早就出去打工,很早就结婚。
4
读五年级时,班主任让我们每一个人写一封信给自己想念的人,我写给了在外打工的妈妈,因此还得到了班主任的极度称赞,当成范文在班上念。
除了这封信,其实我还写过很多封,那是我年少时唯一能够表达对他们思念的方式,我在信中用超乎寻常的成熟,对他们没在我身边陪伴我成长表示出理解。
我表达的是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也不容易,为了我和弟弟读书
---嗯,放心,我会听奶奶的话
---好的,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
---
以及种种这些懂事的表达。
而那些敏感细腻的心思,因为缺爱的自卑感深深的隐藏着,生怕他们察觉出异样。
时至今日,我所理解的是,很小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把自己装作成早熟的孩子,跨越了一个小女孩那个年纪应有的天真烂漫的阶段。
5
初中毕业15岁前,我对父母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
初升高,在选择学校的关键时刻,也只是通过电话来讨论我到底要去哪里读书。
因为当时同龄的人多数都不再继续读书,而选择去外地打工。
我考试的分数不太理想,但是很坚定的说,我要继续读下去。
这大概是从小受姑姑家女儿的影响,以前也是经常偷她的书看,很大程度上因为在书中吸取到对知识的渴求,也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选择去读医学院,是大舅陪着我去报名的,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大巴,因为晕车,吐了一路,胃都快吐出来了。
当时想,要是妈妈在就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6
回到新年
父母回家过年,意味着像过山车一样的起伏,从期盼着他们回来,回来了开心的不得了,到短暂的相处的离开。
最痛苦的莫过于父母出发去外面打工,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那种想挽留的无力感。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给孩子的一段话,也同样适用于孩子对父母。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所谓成熟,大概就是眼巴巴望着父母离开家乡,心里还安慰自己说,没事的,明年过年他们还会回来的。
就这样怀揣着这份希望,一年又一年在等待中长大。
这大概就是,自己在养自己,自己在教导自己,自己在成长。
7
今天,我所能解读的是,我们的父母带给我以及我同龄的小伙伴的童年实在不是一个完满的童年,他们也不是称职的父母。
我总是在遇到委屈的时候,说那么一句“要是爸爸妈妈在就好了”,因此我也很怨恨我的父母不能为年幼的我遮风挡雨。
但通过慢慢长大,通过经历各种,通过亲密关系,我学会了去承担这部分的不完满而得以疗愈。
同时我修正了一些儿时错误的价值观,比如,因为别人说我而感到自卑,我开始学会认可自己,并学会辨别别人表达不同的理念时,筛选符合自己理念的那一部分。
我是幸运的。
不幸运的是,一部分人变得内心敏感,内向,孤僻,自卑,一生都走得极其艰难,这种艰难是需要每天去与自我怀疑对抗,并且时常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去疗愈童年时期受到的影响。
这需要更多时间。
但我们终将会长大,
以各自的方式,对吗。
8
长大后,为人儿女,也终于懂得父母的无奈。
若是未来有幸育儿养女,我希望带给他们一个有爱的童年。陪伴他们慢慢长大,而不是一个人长大。
这就是我儿时的年味。
以及我整个的童年印象。
End。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详询: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活动传送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