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370023/ff79d94566bb0b3c.jpg)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陈寅恪及其学术研究便备受学界关注,相关论著渐次层出,为此笔者拟就相关论著予以编年并扼要叙录,并收录若干论文文献,对关注陈学研究概有裨益。由于行文庞杂,涉及书目著作过多,规避大家在阅读时的繁琐,我在这里以编年为序。
2007年
刘梦溪《陈寅恪与红楼梦》由台北风云时代出版社出版。该书系“风云思潮”之一种。
张求会《陈寅恪的家族史》修订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对2000年版本稍作修补。
李清良《熊十力陈寅恪钱钟书阐释思想研究》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该书系“静一学术论丛”之一种。
刘克敌《陈寅恪和他的同时代人》由台北时英出版社出版。该书系“说古论今”之一种。
王震邦《陈寅恪论学的四个面向》,该文系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
刘斌等编《寂寞陈寅恪》由华文出版社出版,本书在深入阅读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陈寅恪的人生历程、学术成就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扼要介绍,尤其通过对诗文书信等相关文献的发掘对陈寅恪的晚年人生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对此前学界的相关成果有所辩证。
2008年
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德国学者施耐德著,关山、李貌华译,《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喜马拉雅学术文库·阅读中国系列”之一种。
李康范《由王国维之死看陈寅恪的“文化本位论”》收录于《第十二届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2009年
叶绍荣《陈寅恪家世》修订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由台北源流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实用历史丛书”之一种。
侯宏堂《“新宋学”之建构:从陈寅恪、钱穆到余英时》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博士文库”之一种。
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刘晓东《陈寅恪:一个教育学问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朱衣仙《“歧路花园文本”的认同建构:以<陈寅恪与柳如是>与<加利菲亚>为例》,该文系天主教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2010年
马卫中、董俊珏《陈三立年谱》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附录俞大维撰《怀念陈寅恪先生》、唐筼(晓莹)《避寇拾零》、唐筼《参观景崧中学的讲话稿》。
卞僧慧纂,卞学洛整理《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该书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年谱长编系列”之一种,附录一:陈寅恪先生开课笔记三种:《“晋至唐文化史”开课笔记》(一九三二年秋),《“晋至唐史”开课笔记》(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三日),《“隋唐史”开课笔记》(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一、二十八日),《陈寅恪先生欧阳修课笔记》(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六日第一课);附录二:《陈寅恪先生史学蠡测》《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喜读陈寅恪先生唐史手稿和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重读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老师之老师》《公子的公子》。
卢建荣《陈寅恪学术遗产再评价》由台北时英出版社出版。
施慧敏《著书惟胜颂红妆:陈寅恪晚年心态研究》,该文系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汪荣祖《陈寅恪评传》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第二版出版。该书系“国学大师丛书”之一种,新增附录《陈寅恪与干嘉考据学》《纪念陈寅恪教授学术讨论会闭幕式讲话》《胡适与陈寅恪》。
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2版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年
王震邦《独立与自由:陈寅恪论学》由台北联经出版社出版。该书系“联经学术”丛刊之一种。同年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张晓辉《略评晚年的陈垣和陈寅恪》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于《陈垣与岭南:纪念陈垣先生诞生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庞滔《论韩愈与陈寅恪中古思想史研究之经、纬、识、谜》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该书被收录为“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丛书一种。
王震邦《陈寅恪论学的四个面向》由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
马亮宽《陈寅恪》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刘正、黄鸣《闲话陈寅恪》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二十一个部分,内容包括:陈寅恪先生的“恪”字应该怎么读、陈寅恪先生的列祖列宗、海内奇士陈宝箴、乾坤袖手人陈三立、龙兄虎弟出陈门、家族悬案角度下的陈冲恪、海外读书种子陈寅恪、晚清遗老遗少的陈氏父子、辉煌的清华时代、战乱时代的教书生涯、风谊乎生师友间: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寅恪与白鸟库吉:一段历史公案的真相、什么事不古不今之学、陈寅恪先生的中外师承、心境难容新中国的寅老、龙虎斗:郭沫若与陈寅恪、虚经腐史意何如:陈寅恪先生的文字游戏、譬如在死囚的陈氏夫妇晚年、闲话陈寅恪的诗、当代中国学术界陈寅恪研究批判、陈寅恪先生与现代中国思想界等。
2012年
张求会《陈寅恪丛考》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吕大年、高峰枫主编“六合丛书”之一种。
韩浪《夏天,我叩响陈寅恪先生故居的大门》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2013年
张荣明《竺可桢与陈寅恪:科学巨擘与史学大师的交往》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增订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刘经富《陈寅恪家族稀见史料探微》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该书系“义宁陈氏文献史料丛书”第二辑。
程巢父《思想时代:陈寅恪、胡适及其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陈、胡二人生平所作诗词及其来往书信为参考资料,并由二人学术操守及人格品行等方面仔细斟酌品评,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2014年
李开军《陈三立年谱长编》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本书在丰富的文献资料的铺垫下,全方位立体化地将陈三立的一生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研究陈三立在文化、文学、历史、学术史等研究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郭长城等著,周言编《陈寅恪研究:新史料与新问题》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陈寅恪研究学术研讨会编《陈寅恪学术研究2013》,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收录有纪宝成《在陈寅恪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陈寅恪归葬庐山十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刘梦溪《陈寅恪的研究为何有力量》,汪荣祖《在2013陈寅恪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唯有认同成气类:陈寅恪及其交往者》,胡戟《师生之间:陈寅恪先生如此说》《陈寅恪先生的种族文化论》,刘克敌《“秀才遇到兵”“一适之妙”与“诗穷而后工”:读陈寅恪书信杂感》《陈寅恪与20世纪汉学》,谢泳《陈寅恪晚年诗中的人与事》,崔岩《陈寅恪1949年去留问题再探讨》,张求会《作为平常人的陈寅恪》,何建良《学术精神与学术规范:陈寅恪给我们的启示》,王慎《新中国建立后陈寅恪形象的嬗变》,罗福惠《相反相成:陈寅恪对立统一的历史文化观发微》,曹印双《试析陈寅恪先生视域下的中西文化融合点》,刘韶军《论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研究方法》,姚建平《论陈寅恪对传统史家治学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付建舟《史家陈寅恪的学术精神及文学研究法》,曹欢荣《试析陈寅恪先生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李勤合《陈寅恪撰著通史之愿及其他》,滑红彬《陈寅恪与阅读文化》,陈云君《读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琐言》,吕瑞哲《读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之增订》,胡迎建《读史家陈寅恪的旧体诗》,许刚《陈寅恪先生家世孝道考》,陈祖芬《陈寅恪的后世有缘人》等文。
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增订版由岳麓书社出版。
刘梦溪《陈寅恪的学说》由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案:该书凡九章:引端;第一章,学问人生和心路历程;第二章,工具·材料·观念·方法;第三章,打通文史和追求通解通识;第四章,“中西体用”的文化态度;第五章,种族与文化的学说;第六章,陈氏阐释学;第七章,佛典翻译和文体革新;第八章,陈寅恪学说的精神维度。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徐迅《陈寅恪与柳如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刘正《陈寅恪史事索隐》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其中诸多史料是来自书信等第一手资料。全书弥漫着一种理性的氛围,也即批判地继承,客观地扬弃。
2015年
汪荣祖《陈寅恪评传》第2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6年
莫名《吾侪今日皆苟活:读陈寅恪三部书》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