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削面

作者: 睿希颖瑶 | 来源:发表于2022-08-22 07:08 被阅读0次

    苍翠的巍峨青山,夕阳斜照,溪水潺潺地流动着。穿梭在曲折幽长的小径上,青石板路,明清式风格建筑,意韵悠悠,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置身于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在这恢复的仿古村落,看着人来人往,别有一番滋味。这里汇聚了河东地区的特色美食,边赏景边品味,恰似天上人间。

    人说山西好风光,江山神秀、绿水奔流、人杰地灵。要说有韵味的自然还是晋南的河东地区,它位于中条山脚下,被黄河揽在臂弯里,处在黄金三角地带。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要说河东地区的特色,我想除了鹳雀楼、万固寺、神潭大峡谷、五老峰、王官裕等秀美的自然景观以及文人墨客外,引以为傲的就是当地美食了。

    逢集庙会上,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油糕粳糕油疙瘩、各种菜盒子、饼子加肉、麻肉、豆腐菜、羊肉汤、炒凉粉、油炸黄河大鲤鱼,牛肉饺子刀削面等,无一不让人垂涎三尺。这些小吃都历史悠久,代代相传。

    但走遍大街小巷,驰名全国的要数刀削面了。它细如柳叶,中间厚两边薄,棱角分明,筋道爽滑,软而不粘。

    在以前的庙会上,摊主为了吸引顾客,围上围裙,在头上顶块白色屉布,把揉得光滑的大块面扣在头顶,办弯着腰,站在支起的大海锅旁,左右手同时开工,飞速地舞动着小飞刀。刀起刀落间一条一条的柳叶飞舞着滑入锅内,滚烫的开水随着温度不断地升高,翻滚地愈加猛烈,翻白的面条就像一条条小银鱼在水里游啊游,面快煮好的时候,把切好的葱花、芫荽、调料、香油、醋拌一起,浇一勺滚烫的面汤,然后用笊篱把面捞起控水倒进拌好酸汤的碗里,再舀些素菜卤或肉卤,喜欢辣味的可以添些油泼辣子面,看着这面白葱翠的刀削面,馋得直叫人流口水。

    在我小的时候,爸妈都是用切菜的大刀来削面,那会还没有现在小巧精致的弯刀片,但用大刀削出来的面条一点不输给小弯刀。我比较喜欢薄而细的削面,老爸每次都满足我的要求。我不是很喜欢打卤汤面,老爸每次都给我用什锦蔬菜炒,每次回家,总能吃到老爸特意准备的炒削面。

    上学的时候,食堂每周有两次是削面,但它都是提前削好,泡在大盆里,口感总是逊色了些。而我们后去的几个人每次都让师傅把面泡在凉水里,等我们到了食堂,才让师傅给我们现炒,这种小锅灶的待遇没享用过几次就被学校取缔了。

    河东人爱面,一日三餐的面食,不重样,不吃面感觉跟没吃饭一样。

    每年初二去老妈那里都是削面,老妈早上早早地和一大块面,包上保鲜袋,放在面盆里醒,洗好菜等我们去了后她又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做卤、炒菜。

    以前舅舅小姨他们来家吃饭,都是准备满满一桌子菜,每人再一碗饺子,我都只吃菜喝鱿鱼汤,后来慢慢地舅舅他们来时不吃饭就回去了,所以老妈也不准备那么多菜,就按照我们的喜好做,雷打不动地每年初二都是刀削面,炒两菜,做个鱿鱼汤,简简单单的。

    每年除夕前一天老妈在厨房忙碌着准备好多凉菜、炖肉、炸鱼块,为了亲戚们来吃饭的时候不忙乱,很多菜都是提前备好的,可我偏偏不爱吃隔夜饭菜,为了让老妈以后少提前准备熟食,我每次都只吃当天现做的,慢慢地老妈就准备地少了。初二吃削面也成了习惯,既不用提前多准备,也不怕浪费。

    我记得第一次吃削面是上小学三四年级,那会村里有人外出开饭店,老妈就跟巷子里的人学着削面,那会都是用大而笨重的铁菜刀削面,在大铁炉子上坐上个尺四锅,烧了大半锅水,比菜刀宽且长的面块放在菜刀上固定好,用左手支撑着,右手另拿着一个大菜刀,一条一条削着面,锅边溅起的水花滴落炉沿和地面,先到锅里的面沸腾着,那会并没有什么蔬菜一起搭配吃,只是在碗底放些炸葱花、香菜、盐、酱油、香油,加一勺面汤,然后捞两笊篱面,拌点陈醋和油泼辣椒,尽管没有什么菜,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家能吃面的要数两个堂哥,还有姐姐弟弟,无面不欢的那种。每次两大碗,一碗面下肚,半碗油泼辣椒见底,奶奶说我们都是辣椒大王。

    后来听说饭店里面都放西红柿鸡蛋卤和炸酱卤,老妈也在家里面给我们做,而且也尝试着各种炒削面。

    做的次数多了,也得心应手,花样也越来越多,由笨重的菜刀削面变成了小巧精致的削面刀,各种蔬菜、肉都可以作为配菜,但最经典的还是西红柿鸡蛋卤和炸酱。

    这么多年在外地的时候吃了好多人家的各种削面,还是觉得老妈做得最好吃。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不是我们没有回去,就是老妈没有回来,削面没再吃过。我们家的削面刀还是以前老妈在我们那买的,尽管我也会削面,可那把削面刀搁置了好几年,也没有物尽其用。

    印象里做削面最好的是学校门口的一家小饭店的大主厨做的,也是餐馆的老板。他是稷山人,娶了个俊俏玲珑的河南媳妇。店里有三个小学徒,是他媳妇从河南老家雇来的,因为贫穷没有上完初中,就跟着出来挣钱贴补家用。店里还有一个瘦高的男孩,是他们的儿子,不好读书就跟着父母开饭店。

    这位主厨没有左手,但丝毫不影响干活。在饭店大门口的左侧,焊了个油桶大的铁皮炉子,用的是尺八的大海锅。在他的左臂上放置个了个大木板,木板上放着面,削完面胳膊肘都是红红的印子。煮好面后,他和媳妇两个人抬起海锅,换上小锅来炒面。上菜的功夫,他就把面炒好了,味道与众不同,同学们都喜欢来他们家吃面。人不是很多的时候就是他的儿子和小学徒掌勺,有模有样。

    这位老板总是不收我的饭钱,说都是老乡,没必要见外,老乡来了都是免费。但总觉得过意不去,基本上都是让舍友给带回宿舍。时间长了,他就打电话问我怎么不去他店里吃饭了,邀请了几次之后,不好拒绝,然后就答应每周末去他们店里吃饭,每次他们都很用心,做的都是我们家乡的特色,暖暖的家的感觉。

    后来毕业了,他们也把饭店转让了出去,进了另一所学校的食堂。起初也还保持着联系,后来电话号码换来换去失去了联系。

    我相信他们的日子肯定红红火火,学徒们已出师,没准也自己开了饭店。他的儿子也结了婚。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应该都处在了孙儿绕膝欢的状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河东削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xi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