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七一”活动选在马尾区白眉村。车行半小时,白眉村便到了。一下车,苍翠的山林和徜徉的绿水扑面而来,身子瞬即凉快下来。
村书记领我们走进革命纪念馆,我们的心瞬即热了起来。馆内的图文把我们带入了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这里的儿女在有识之士带领下,踊跃参加游击队,利用地理优势,与反动势力作生死斗争,取得了一次次胜利。因这里军民亲如一家人,人心团结如一人,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工部五县中心县委的重要联络点设在此地,村庄既是游击区,也是指挥所,为福州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走出馆,发现建在山坡高处的馆亦是观景台。前方,从山涧耸起的一根根高大柱子,托举着宽阔笔直的高速公路,如一条彩虹挂在山腰上。若李白见此情此景,可否会写“疑是银河绕山间?”俯瞰,游泳池碧波荡漾,老人和孩子在戏水,其乐融融地享受天伦之乐和清凉畅快。远眺,绿荫红花、水光山色将村子紧紧搂在怀中,健步观光道蜿蜒穿行,南洋风格的乡村别墅错落其间,没有丝毫土里土气,只有土色土香,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南洋风格建筑里头述说着另一番故事,村里1300多人中有800多人漂洋过海赴美打拼,他们“洋装穿在身,心依然是中国心”,时刻不忘祖国、不忘家乡、不忘亲人,寄钱寄物。解放战争期间,形成前方出力、后方出钱的统一战线,为革命胜利作坚强的物资支援后盾。
新中国诞生,美帝变本加厉封锁制裁,外汇尤为紧缺,一封封装着外汇的侨批(“批”在福州方言中是“书信”的意思。过去海外侨胞寄给国内的书信和汇款凭证,合称侨批)源源不断汇入,为祖国经济命脉注入新鲜血液,在家的村民全身心投入开发建设,内外齐心为新中国发展添砖加瓦。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铭记那段历史,村里专门建了侨批博物馆,展出其中1300多件侨批。泛黄的侨批里,既有家长里短的倾诉,也有家国情怀的赤诚。侨批汇款金额大小不一,但拳拳赤子情怀相同。这千万封侨批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侨胞移民史、创业史、爱国爱家史。随着乡村游、红色游兴起,侨批作为侨乡文化和独特的“记忆遗产”,博物馆成为游客到白眉的打卡点。今,侨批园还建起了直播间,用声光电讲述着白眉侨民创业爱国和红色革命的动人故事,供人追古惜今。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侨批逐步消失。但侨民爱国爱乡之心不变,以其他方式不断助力国家和家乡建设发展。打开国门后,更多的村民远涉重洋创业,他们除了继续源源不断地汇入外汇,为解国家外汇之需尽力,还积极给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提供良策,可谓出资出力出智,为共和国和有福之乡腾飞加满油加大力。
历经努力,虽然这片土地提早就创造了小康的辉煌,但人们毫无骄傲懈怠之心,他们身心紧紧与时代相连,牢记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征尘未洗再出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即投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奋斗中,大开山门建创业园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搭建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境内境外同呼应,网上网下齐发力,把青山绿水间的村庄搞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为何在共和国每一个重大历史进程中,这个村庄里的人一次也没有缺席。紧密与共和国荣辱与共、休戚与共、命运与共?这股矢志不渝的力量又源于哪里?我想,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华夏儿女心里都有有国才有家的国家情怀,这情怀融入血液,嵌进根子里,与滔滔母亲河同在,与魏巍青山同在,与朗朗日月同辉,永远也不会消失了。
离开白眉时,太阳已渐隐落山下,余晖之下,那山显得更加庄重了,与我们挥手的那人更加高大了。我默念,我还会来看这村这人的。
网友评论